走进翁家山村

王一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翁家山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产茶名村之一,由狮子山东沿龙井路、满觉陇路行约一公里,海拔176米,山上村落中翁姓者居多,故名,历来是登高望西湖和赏桂品茗的好去处。有龙井茶园667亩,所产龙井品质上佳,与杨梅岭、满觉陇、白鹤峰所产一起被本地人称“石屋四山”龙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翁家山小学旧址,教育家陶行知指导创立的乡村学校,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翁家山128号,建于民国时期,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文教建筑。建筑平面呈倒“L”形,面积约664平方米,双坡屋面,上覆机平瓦,立面为青砖外墙,分别为4开间和7开间,外墙背立面设有较高的块石基座,正立面为联排的落地雕花玻璃木门窗,部分有外廊并配以镂花木栏杆,二楼部分出挑露台,各开间之间由青砖柱相隔。建筑已经过整修,现做翁家山村村委办公之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照片是《西湖八小孩日记》铜板刻字记录。校长白动生还鼓励学生,把实践过程的事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把这些日记寄到了南京的陶行知那里,并在《生活即教育》的杂志上发表,于是翁家山小学出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来还选择了8位小学生的日记,出版了一本书《西湖八小孩日记》,陶行知还在前面作了序,题字说,这是一本有意义的孩子们自己的书。小孩子中一个名叫孙中洋的13岁男孩,还被选为了先进经验代表,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教育代表大会,这在当时成为一个很哄动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村民家准备过年的肉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村里有口老龙井,是名家题过字的,这口龙泉古井与后面茶山上的井相通,历史很久了,其间古人的智慧,令人感叹。茶山一路拾级而上。越往上,视野越开阔,四周环视俯瞰,漫山遍野都是茶树,一片绿意绵延到天边。村民们说:这里的茶统一都称西湖龙井,而西湖龙井又以狮峰为上品,且以“明前茶”为上乘珍品,为国宴级别之贺礼,这翁家山村整片山,种的就是狮峰龙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开馆时间同机关单位一样,还没有开馆迎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腊梅盛开,村民门口一株腊梅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开了!非常喜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翁家山村总300户人,茶农720个,茶园总亩数近千,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其龙井茶园有其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北有天竺山和北高峰耸峙,既能挡住寒冷的西北风,又能吸进南来的湿润空气,不使散失,让翁家山一带的山谷保持着充分的湿度和温度,经常在雾气的笼罩中。加上山谷中林木茂盛,溪涧纵横,土壤肥沃,以酸性砂黄土为多,结构疏松,通气透水良好,含磷、钙、镁等丰富矿物。翁家山的茶农经过数百年的实践,积累了一整套精湛的制茶工艺,采的时候就保持其形状,炒功以“抖、带、挤、甩、挺、拓、磨、扣、压、抓”等手法为特色,经过这样的炒制才达到龙井茶的“金边绿叶”的特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