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刘梦其大夫

王太生

<p class="ql-block">  在新医院落成进驻之际,我由然想起过去的岁月,想起我们的前辈刘梦其大夫。回首往事,深深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刘梦其大夫是河北人,196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分配来灵石县人民医院工作,当时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举家来到灵石。我于1987年分配来灵石县人民医院外科工作。当时刘大夫是外科主任,他比我大31岁,是父辈人了。那时的人们很朴实,人少,也随便,没有人称呼他主任,他们的同龄人中有三个刘姓大夫,他年龄最大,人称大刘大夫。我也随人们称呼他刘大夫,从来没有称呼过主任,同时,我也觉得称呼他大夫更亲近,没有上下级之间的拘禁。我们在一起工作了八年,他于1996年退休。我也同年随新医院落成,新建科室后来到骨科。</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医院条件很差,住院部为两排平房,后排平房的最里边一间是外科医生办公室。在远处,透过办公室窗户,总能看到刘大夫在办公桌旁的长条椅子上坐着,衣着朴素,嘴里吸着不带过滤嘴的香烟,只要是在工作的八小时内,我们看不到他在窗户边时,必定是手术或者是处理病人。那时候政府和社会对知识分子比较重视,在医院旁边修了两排住宅区,刘大夫在前面第一排第一个家住。那时,无论什么时间,只要科室有事,我们就叫他。在那个没有通讯设施的年代,常常半夜三更听到叫刘大夫的声音。刘大夫的工作作风是随叫随到,为人随和,他没有多少朋友,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交朋友,而敬仰他的人很多,不论年老还是年少,无论农民还是领导。</p> <p class="ql-block"> 有些事情我是很清楚记得,仿佛发生没多长时间,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出血,颅压增高,病情发展非常之快,需要急诊手术进行颅内减压,清除血肿,而当时医院没有CT,对颅内情况根本不知,不得已从上级医院请专家来手术,专家来了也是根据经验手术,更为纠心的是需要找车,走三级路3、4个小时的路程去太原找专家,找到专家说明情况,再来3、4个小时返回,有时候从决定请专家到专家到来要一天多时间,而脑外伤病人病情发展迅猛,往往很快死亡。不得已从介休请人,虽然比太原能快一点,但是我的记忆中没有一个病人活过来。有一个小孩被摩托车撞伤,家属抱进医院,进医院大门的时候还在哭喊,到了诊室已经昏迷了,我看过病人,重度昏迷,喷射状呕吐,双瞳孔不等大,这些意味着脑疝形成。如果不急诊手术,病人会很快死亡的。我们和刘大夫商量,是否可以根据专家的经验,我们自己来作,把大量的时间抢回来,刘大夫当即立断,为了救人,闯一下。主任一声令下,我们迅速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病人进行了手术。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找到了血肿块,给予清除和止血,手术结束。皮肤还没有缝完,病人就醒来啦,开始了哭喊。还有一个病人,因为抢茅粪被人在脑袋上砍了一蹶头,致颅骨开放性骨折,脑挫裂伤,血肿致脑疝形成,我们同样给做了手术,病人治愈啦。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没有CT,对病人颅脑内损伤的定性和定位很不准确,没有电刀,更没有双极电凝,这些手术很不正规,但是在当年那种条件下,只有这样的担当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我们从太原请来专家作腹部手术,最后由于腹胀腹肌紧张关不了腹腔,眼见的腹膜撕裂越来越重,专家束手无策,没有办法把老主任请过来吧,要知道老主任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闯过来的,局麻做过胃修补,做过脾切除。老主任在麻醉不好的情况下关腹,手术迅速结束,让在场的所有人汗颜叹服。可能你会说,那不是麻醉不满意吗?再给点麻药不就行了吗?这样即使关腹了,肯定为以后的肠粘连切口疝等并发症留下了隐患。但是你要知道,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条件。太原的专家没有经历过那个艰苦年代,他没有见过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的关腹,但在紧要关头只能这样才会挽救生命的!</p> <p class="ql-block">  刘大夫对工作非常有担当。我们年轻人在工作中难免碰上不顺利的事,无论是在业务上还是在人际上,当我们在门诊看到不能诊断的病人时,当我们在手术台上不能继续时,当我们因病人不理解发生冲突时,我们会迅速的想到我们的后盾,那就是我们的主任刘大夫,盼望着主任的到来,刘大夫一出现,我们的心立马放下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 刘大夫非常关心年轻人的发展。我参加工作时,总认为自己的眼睛不好,高度近视,不想干外科,我不好意思和主任说,我找了医院的领导,院长和主任沟通后,刘大夫没有表现出一点生气,而是和我耐心交谈,从医院当时的形势和外科情况,结合我个人的性格,他建议我说可以搞骨科嘛,于是我的一生就从事骨科了。我工作不到三年时,医院要修建,拆旧院修新院期间,业务量不大,我想趁此机会外出进修学习,当时条件下进修机会是不多的,刘大夫主动帮我找领导,安排进修骨科,使我在很年轻时就为在骨科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在每年12月份为计划生育月,其中一项活动就是集中做一批绝育手术,县级医疗单位安排手术科室医生下乡手术,当时我想自己还年轻,应当拓宽眼界和思路,便和刘大夫提出学一下该手术,刘大夫带我下乡,一步步的教我,在小切口不能直视的情况下怎样凭感觉知道切到腹壁的哪层,怎样凭感觉勾到输卵管,启蒙时期对手法的认知和感觉是终身受益的!</p><p class="ql-block"> 新医院快修好时,刘大夫也快退休了,他向往着能在新医院干几年,1995年新医院住院楼修好,他已到退休年龄了,他终于能在新的住院楼里工作了半年,第二年门诊楼修好时他离开了医院,后来受聘于乡镇医院,我也到了骨科工作,离开刘大夫的日子,心里时常感觉缺失点什么,总想去看看老主任,刘大夫血糖高,给他带点杂粮,刘大夫爱喝点洒,给他带两瓶白酒。正月十五是他的生日,在他临退休时,外科全体为他进行了六十岁生日庆典。十年以后,在他七十岁生日时,原班人又举行了一次庆典,而在他八十岁生日未到时,突然得到了他去世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 刘大夫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八年了,他的音容相貎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衣着朴素,面容黝黑,说着浓重的河北口音,他无论何时,随叫随到,当年他的名字在灵石家喻户晓。如今,我漫步在这所现代化的新医院,常常想着过去的事,想起老主任和我共同度过的日日夜夜,我们把着手电筒甚至把着蜡烛来照明进行手术,让病人在商店买高度二锅头用于点燃供热……时光如梭,当年新医院修好时,刘大夫退休了,而如今,这所新医院落成,我也快退休了!在我作大夫的这三十多年,特别是作科主任的这二十年,前辈们的工作作风、生活方式永远成为我前行的动力,在我手术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我工作感觉劳累的时候,在我认为待遇不公正的时候,在我难以应对沉重压力的时候,总感觉到刘大夫在说:这算什么!当我经历了一切一切之后,真正的感觉到刘大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