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思,取则行远——太原市小学音乐学科中研班暨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路思扬

<p class="ql-block">  当冬日的寒风在季节的轮回中再次起舞,骤降的温度提醒着我们,一学期已悄然将至。2021年12月28日上午,太原市小学音乐学科中研班暨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九一小学坞城校区如期举行,每县区6位教师,直属、民办学校骨干教师近百人参加现场活动,484名教师通过钉钉方式参与线上直播。</p> <p class="ql-block">  本次观摩展示活动以“探索基于学生音乐成就成长的顺序性音乐教学规律”为主题,包含技能展示和课例观摩两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由获得2021年太原市职工歌手大赛金奖的杏花岭区北中环小学的何燕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优美动听的《芦花》。</p> <p class="ql-block">  之后是三节精彩的优质课展示。第一节九一小学籍凤婷老师《樱花——都节调式》。课起于中国古风歌曲《大鱼》,国风意境的音响听觉效果体验让学生有了美的愉悦享受,紧接着与学生们熟悉的日本动漫音乐《奇迹再现》相对比,学生们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的活力与激情。之后由日本元素引入课题日本民歌《樱花》的教学,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p> <p class="ql-block">  随后老师课堂中紧紧围绕樱花展开教学,在乐谱教学中,通过师生合作接龙手势动作并且结合四种颜色的樱花,多媒体效果展示花瓣落在音梯上的独特教学方法,对乐曲中每一个乐句旋律逐一模唱音高,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学会识读乐谱。</p> <p class="ql-block">  老师运用多媒体设计樱花飘落在音梯上独特的视听效果引导学生独立找到乐曲中运用最多的音符,领略了日本都节调式的音响效果和其背后日本的文化“物哀美学”。创编环节让学生上台填入都节调式的其中任意两个单音,模唱旋律。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要自己上台创编乐曲。</p> <p class="ql-block">  最精彩的是老师将举世闻名的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民族五声调式和都节调式相对比,将《茉莉花》《小星星》加入日本音乐的都节调式弹奏,孩子们更加记忆深刻的感受了日本音乐并从音乐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太原市实验小学牛佳茗老师《桔梗谣——附点节奏》,课堂刚开始由朝鲜族特有乐器长鼓进行互动,互动中老师用长鼓敲击节奏进行师生问好。并且提取四分音符附点节奏对《法国号》等歌曲进行关联复习。</p> <p class="ql-block">  其次在歌曲中3.21的地方加入动作。并用口风琴唱准这三个音。后又对比6 1.6与3.21在歌曲中标识出来,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音准进入歌曲桔梗谣。并讲述乐句、加入圆滑线讲解一字多音演唱。这一设计非常巧妙,从视觉和演唱的感觉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一字多音,可以唱的更准。课堂后期又聆听了《阿里郎》音乐加入重点节奏拍击。欣赏由朝鲜族小朋友伽倻琴演奏的《桔梗谣》,对比伽倻琴和古筝,从而获得不同音乐体验。</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杏花岭区实验小学王腾老师《阿里山的姑娘——羽调式》。课堂开始用wu模唱和学生互动,共同用wu演唱旋律,利用柯达伊手势复习演唱《妈妈格桑拉》,找出有哪些音符,在音梯上视唱音高随后将每个音加入一个动作形成声势律动辅助音高模唱,又创编四条旋律,加入动作视唱,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记住每个音的音准。最后出示了跨度较大的旋律,层层深入指导学生可以将《阿里山的姑娘》歌曲完整视唱。</p> <p class="ql-block">  用图形画出歌曲中的乐句,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是不规整乐句。并在每个乐句的最后的一个尾音6设计了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乐句的尾音。后在每个乐句开始前又加入三角铁的音乐伴奏,并在乐句6的结尾处加入铃鼓伴奏的节奏xx xx xx x,后又引导学生在铃鼓伴奏的地方加入刚开始创编的四条旋律。一同回忆演唱尾音6的歌曲《妈妈格桑拉》、《白桦林好地方》、《草原上》等。课堂结尾由教师带来尾音也在6的《小河淌水》,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背后的情绪再与学生们共同欣赏交响乐乐曲《小河淌水》。</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以民族五声调式为主线进行顺序性音乐教学,通过复习歌曲《妈妈格桑拉》、分析《阿里山的姑娘》乐句、结束音,以转换的方式引导学生来体验和以和声的方式来丰富歌曲旋律,到最后关联经典曲目《白桦林好地方》《草原上》《小河淌水》,一课多歌让学生加深对羽调式的理解与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三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都是民族音乐都是传统音乐。都是围绕核心审美点进行顺序性音乐教学。搭建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欣赏课,单纯的演唱课。而是聚焦民族音乐,聚焦传统音乐来挖掘它的核心审美点,带学生走进音乐艺术之门。三位老师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感受不同国度的多元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同根同源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尖草坪区教研员靳姝敏、<span style="font-size:18px;">晋源区教研员李娜、</span>杏花岭区教研员高琳和小店区教研员刘娟四位老师在课后谈起自己的观课感受。建议老师们首先在熟悉课标的基础上,要熟悉教材,不断挖掘教材。提取音乐材料之后再拓展教材,创造性的去教学。更新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丰富音乐学生的音乐知识、拓宽音乐视野,打造一节又一节的音乐优质课,提升学生音乐素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赵霞老师就基于学生音乐成就发展的顺序性教学规律为老师们做简短梳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音乐课要告别“一课一歌(曲)的局限,挖掘核心审美点,组织相关素材展开教学。</p><p class="ql-block">2.音乐教学要由教转向学,在唱奏赏动创读写七位一体的活动中,搭建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有机渗透节拍、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调式、和声等素养。</p><p class="ql-block">3.音乐课程要把握好能力与审美的关系,在与音乐近距离的接触中获得审美体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还就日常教学如何亲近乐谱(逐句递进、抓典型节奏、抓骨干音)、如何指导音高(做好柯尔文手势图形谱、律动谱、身体谱的变式运用)、如何组织教学(巧用叠加、转换)为老师们提供了实用的技术。围绕音乐课程思政建设赵老师提出审美体验唤起情感反应之时,便是课程思政发挥功能之时。</p> <p class="ql-block">  在歌曲《如愿》中结束了研讨活动。与音乐相伴的时光愉悦而美好,正因为我们捧着“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的愿景,让我们的每一节音乐课,都能乘着音符的羽翼,照亮讲台下每个孩子的心灵!</p>

音乐

学生

调式

歌曲

乐句

教学

老师

旋律

加入

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