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的美篇

虎子

<p class="ql-block">《真理之路•早期共产主义者的上下求索》(27)</p><p class="ql-block"> 汇入中国革命的浩荡洪流中:</p><p class="ql-block"> 1921年春,巴黎已经有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旅欧组织一一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而小组负责人则是原北大教授、以蔡元培私人秘书名义来法的张申府。</p> <p class="ql-block">  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与赵光宸(从左至右),1923年摄于柏林。1922年3月,张申府因抗议法国当局对勤工俭学的不当镇压而愤然辞去里昂大学的教职,同周恩来、刘清扬转到柏林,继续为发展海外党组织而奔走串联。在此,张申府同周恩来发展了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张申府是河北献县人,自幼聪颖,21岁考入北大哲学系,又因对数学感兴趣而转到了数学系,同时对逻辑学特别是罗素的理论颇有研究。毕业后留校任教,因而认识了陈独秀和李大钊。</p> <p class="ql-block"> 张申府全家照。张申府(1893-1986),河北献县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哲学家、数学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正是出于同李大钊、陈独秀的密切关系,张申府很早就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时,张申府在其中积极串联奔走,并协助李大钊筹建北京党的早期组织。他们原想发展天津进步女学生刘清扬入党,但刘以对党组织不了解为由拒绝了考察,随后张、李二人发展了北京第一个党员张国焘,并于1920年10月正式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由于张申府已接到赴法里昂中法大学教授逻辑学的邀请,因而带着陈、李“到法国后继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的嘱托,于1921年1月赴法。</p> <p class="ql-block">  新里昂中法大学,其前身即1921年成立的里昂中法大学。该大学为李石曾同法方牵头,利用庚子赔款创办的大学。</p> <p class="ql-block">  张申府在法国发展的第一个党员,正是曾拒绝过他们的刘清扬。在同赴欧的海船上,张申府一路向刘清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终于使得这位进步青年接受了共产主义,两人还因此喜结良缘。</p> <p class="ql-block">  刘清扬(1894-1977),字婉如,天津人,回族。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与邓颖超等人成为“中国妇女界的旗帜”。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  同年2月,张申府与刘清扬又介绍了一名有志青年入党一一刘清扬“觉悟社”的旧识一一周恩来。周恩来是1920年11月跟随第15批赴法勤工俭学队伍抵达法国的。</p> <p class="ql-block">  1921年春,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左二)和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右一)、刘清扬(右二)在柏林万赛湖。左一为赵光宸。</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在巴黎时旧居,位于巴黎戈弗里大街,面积约10平方,1922年至1924年,周恩来留法时曾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张申府在欧洲的建党工作是颇有成效的。周恩来入党后,他又通过陈独秀同先期到的赵世炎、陈公培取得联系,得以共同组成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重要部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国内也曾通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与会,因时间紧,路途遥远而未能成行。</p> <p class="ql-block">  1922年3月,张申府因抗议法国当局对留学勤工俭学的不当镇压而愤然辞去里昂大学的教职,同周恩来、刘清扬转到柏林。1922年4月,他们三人同德国的中共党员张伯简一起,成立了柏林共产主义小组。正是在柏林,张申府同周恩来为中国共产党又发展了一位重要成员一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朱德。</p> <p class="ql-block">  (左)周恩来在巴黎的工作居住地外留影,摄于20世纪20年代;(右)柏林时期的朱德,摄于1922年8月。</p> <p class="ql-block">  旅欧“少共”成立后,在1922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欧洲中共党员统一组成“中共旅欧支部”,原“少共”成员符合条件者正式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旅欧“少共”接到党中央指示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自此,旅欧党团组织得以完整建立。</p> <p class="ql-block">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代表在巴黎合影。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于1922年6月3日在巴黎西郊布洛涅森林里召开成立大会,会议由中共巴黎小组发起,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赵世炎、周恩来、刘伯坚等18名代表出席。会议决定成立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选举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三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任宣传委员、李维汉任组织委员。</p> <p class="ql-block">  1924年,出席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巴黎合影,后排右三为邓小平,前排左一为聂荣臻、左四为周恩来。1922年,党中央指示原旅欧“少共”成员符合条件者转为中共党员,随后旅欧“少共”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一部分,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诞生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旅欧支部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由于远在万里之外,与国内交通、通讯不便,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筹建的工学世界社、旅欧少共等共产主义组织,同国内党的早期组织关系较为独立,成立的时间上也较为滞后;但另一方面,这些革命先行者在建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尝试,从未落后于其他人,不愧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一支海外劲旅。</p> <p class="ql-block">  张申府旅欧期间在柏林。</p> <p class="ql-block">  这支海外劲旅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除了蔡和森、赵世炎、向警予之外,还有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陈毅、聂荣臻、李维汉等中共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些革命先辈矢志不渝,回国后出纷纷汇聚到党的旗帜下,为中国革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向警予(1895-1928),湖南溆浦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被押赴余记里刑场,终年33岁。</p> <p class="ql-block">  从左至右为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邓小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