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教研 教材寻“美”
——寿光市初中、小学“精准研读与有效使用美术教材”暑期培训侧记
作为一名教研员,写总结是“家常便饭”,信手拈来,全不费功夫。不知为何,这次却不知从何说起。
无从下笔,只因难以平复的激动心情。省、市、县三级教研员与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基于教材进行研讨,想一想,这画面该有多美!未曾想,这么美的画面并不是镜中花、水中月,它实实在在地呈现了,呈现在“寿光市初中、小学‘精准研读与有效使用美术教材’暑期培训”班上。
◆7月18日上午
按照日程安排,7月18日上午,由潍坊市教科院小学艺术教研员陈丽辉老师做报告。对于陈老师的报告,总体的观感可以用侯镇二中王丽娟老师的话来概括:“我邂逅了一位如荷般的女子——陈丽辉老师。我不知道‘邂逅’一词用在这儿合不合适,可我喜欢,因为这个词很美,它说出了我初识陈老师的那种心情。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花,我喜欢梅花的清冷孤傲、牡丹的千娇百媚、也喜欢荷花的脱俗优雅,而陈老师就是一位如荷花般优雅的女人。我们都知道教研报告枯燥乏味,可陈老师的浅笑嫣然恰似那一缕如霞的朝阳,温暖灿烂;她的柔声细语,似一串流动的音符,又如一缕荷香,沁人心脾;她婉约精致、矜持大气,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让人醉身于其中。她款款而谈,从容宁静,在诗情画意中用文字的墨香把严肃的报告如春风细雨般润进我们的心灵。做个如荷般的女人,婉柔细腻,知性优雅,在这美好的世界中静静地绽放……”
陈丽辉老师生长于书香门第,知性优雅,举手投足间,有大家闺秀风范。最令我敬佩的是,她工作的认真态度与精神的纯粹性。这种精神的纯粹性从其报告的题目即可察见——《守住良知与常识,做真实的美术教育》。报告伊始,她以一首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切入正题。报告现场音响的不给力,却正好让大家有幸聆听她温婉优雅的朗诵。
在报告中,陈老师希望老师们,能像黄秋园先生那样静下心来做学问,在纷纷扰扰的所谓“模式”面前,能发出自己的不同的声音。对于“最美教师”的拉票现象。她说:“拉百张票,不如读一首诗,拉千张票,不如去上好一堂课。我们不是社会活动家,不必去聚集太多的人脉。只要守住你的良知与常识,你就是最美的教师。”随后,陈老师对《潍坊市小学美术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基本要素》以及评价量表进行了深入地解析。报告临近结束,陈老师分享了她参评省优质课的的一节课。由于时间所限,未充分展开来讲,但这一环节对于与会老师来说,却可能启发最大。整堂课,充分展现了陈老师的诗人气质。
我想,所谓“个性教学法”,绝不可以“拿来主义”,而应是基于个人自身素养的外显,是自然生成的。陈老师兼具诗人与教师双重身份,流淌其课中的诗情画意,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是自然真诚,而又美好的。
报告最后,陈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渴望成长的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才能走得更远。”又选用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的片段:“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面对这样的“拷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处躲藏,唯有如同陈老师所言:“守住良知与常识,做真实的美术教育,给学生哺之以琼浆。”
◆7月18日下午
7月18日下午,对四月份以来,老师们所做的“精准研读与有效使用美术教材”材料进行研讨。具体程序是,小学部分由武英芳老师主持,初中部分由王艳丽老师主持,按照一至九年级的顺序,每个“年级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宣读“研读材料”,分“年级组”展开讨论,然后发言交流,最后由省、市、县三级教研员分别点评。
下午,上台宣读“研读材料”的教师及课题依次是:实验小学王琳老师的《公交车上》,双王城寇家坞小学王晓唐老师的《动漫亮相》,圣城街道徐家小学于丽媛老师的《农家乐》,圣城小学方辉老师的《春天来了》。
对于每一课的研读分析,老师们都积极发言,且发言质量较高。讨论中,有的教师在认识上难免有偏颇之处,需要提升,但这正是本次研讨的价值所在。本次培训之前,我即通知各年级组长,要特别提醒老师们:“各位老师在研讨中要勇于发言,展示我们寿光美术教师的风采。我参加过多次研讨活动,个人体会是:不要怕说错,‘错’有时比‘对’更有价值,因为错误可以引发向着正确方向的探讨,也只有展示错误,才能改正错误,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得以修订完善,实现个人成长。这就好比一个‘病人’,如若掩盖‘病情’,讳疾忌医,结果会更糟。在个人成长和发展面前,‘面子’一毛钱也不值,掩盖自己的知识缺陷,维系自己可怜的面子,其实非常可悲。个人体会,与大家共勉!”
在这一环节中,主持人武英芳老师的表现非常棒,不少老师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非常认同杨晓林、张晓坤、王艳丽、吴秀平、李文丽、贾志鹏等老师的发言,不愧是才子、才女,见解中肯到位。尤其要为上台宣读“研读材料”的老师们点赞,为他们的勇于参与点赞!尽管他们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面对专家的点评,内心难免有所触动,甚至暗流涌动。
比如,于丽媛老师在总结中写道:“做了十年的老师,昨天被‘眼毒’的肖钢老师从我的一份教材研读中一眼看穿!藏不住了,竟热泪盈眶……不得不承认肖钢老师说的一句话,如果只是照搬照做教材上的内容,确实不是一个幸福的老师。追根溯源,是综合素养不全面的体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真的不容易,没有综合素养的支撑着实不可……”
陈丽辉老师的点评,强调“别吃别人咀嚼过的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新。而肖钢老师的点评:在低年级教学方面,要结合皮亚杰儿童心理理论,强调兴趣的引导;对于教材与教师用书的使用,强调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学科德育的浸润;在教学设计上,要不断地假设、推翻、架构、生成,做有幸福感的老师。肖老师、陈老师还就每一节课的教法、定位、导向等方面,做了具体细致地指导,老师们受益匪浅。
此外,肖老师还对这种小学、初中跨学段的集体教研形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没有受制于学制的安排,能打通1-9年级教材的通道。之于教研内容及切入点,务实有效,并表示,如果条件成熟,时机得当,可以纳入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美术课题中进一步的研究。这无疑是对寿光美术教研工作的极大肯定与支持!
◆7月19日上午
7月19日上午,山东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肖钢老师做了题为《教学中的探索精神》的报告。他首先从大卫•霍克尼《隐秘的知识》切入,结合《看画展》一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主题、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析。这种解析基于课例,直观易懂,老师们收获很大。或许,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李文丽老师说:“肖老师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他那满怀热情的讲解和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留给了我心中满满的惭愧和不安。作为美术教师,我自己对于美术的重视就远远不够,工作时间越长,对于工作的热情却越来越少,曾经为了观察云朵的形状和变化,我可以和我的孩子们在操场坐一节课,曾经为了能画好自己影子的形状,我们可以不管不顾的在太阳底下或趴或坐。现在呢?只是呆板地完成课堂任务,不要出问题就OK,反正学校、家长都不重视,这是我自己的悲哀,也是美术学科的悲哀。看着这几个美术‘教头’对于美术教育的执着和热情,我真的很受感染。对于自己这个还算年轻的教师,希望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抱怨没有条件,不抱怨没有人重视,去做好这个充满挑战性的学科教学,不仅要做美术技能的传播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肖老师在报告最后,引用了蔡元培先生的两段话,说:“蔡元培先生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还深情地说:‘我若能回到二十岁,……然而专治我所最爱的美学及世界美术史。’蔡先生还说过:‘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肖老师的话题又回归到当下教育的主旋律----学科德育。
◆7月19日下午
7月19日下午,肖钢老师赶往龙口,只剩下我一个人“孤军奋战”。继续进行“教材研读”,小学部分仍由武英芳老师主持,初中部分由王艳丽老师主持,上台展示的老师及课题依次为:世纪学校王翠英老师的《童年的影子》、东城新区小学吴秀平老师的《标签与品牌》、牛头初中马庭新老师的《千姿百态的水》、侯镇二中王丽娟老师的《变废为宝》,世纪东城张国富老师的《画布上的抽象》。
对于每一课的研读分析,在两位主持人的引领下,部分老师参与了交流发言。特别是《千姿百态的水》一课,在前段时间举行的“潍坊市初中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中,贾志鹏老师出示了此课题的公开展示课,贾志鹏与杨珊珊两位老师分享了他们的设计过程与心路历程。
《童年的影子》触发回忆,我感叹说,记得八十年代初,我上三年级,学校办了个画展,其中有位高年级同学画了张“孙悟空”,非常棒。还有个同学画了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更是惹得小伙伴们前往他家参观,大家伙儿崇拜得五体投地。可是后来,他们一人当了木匠,一人当了翻砂厂工人。倘若能够接受更好的美术教育,相信他们都能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都会成为大画家。看到《标签与品牌》一课,我说,前段时间,填报高考志愿,对于专业的选择,许多家长与考生都很苦恼,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也不知道未来应该从事什么职业。那么,我们不妨把此课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美术课不囿于美术本身,其意义更大。
关于《千姿百态的水》一课,我说,核心在于“千姿百态”,美术课如果上成“照葫芦画瓢”,固化学生的思维,是悲哀的。我拿起半瓶矿泉水,突然发问:“晓林老师,你说这个有什么用?能说出20个用途吗?”事发突然,杨老师自然说不出太多,老师们的补充也不算太丰富。我说,这半瓶矿泉水,至少有一万个用途,但为什么我们说不出来,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有问题,没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谈不上培养创新精神。对于美术教学,我对两个课题很感兴趣:一是低年级教学的方法。很希望能寻找一种理论来支撑,做个小小的实验,谁愿意配合我,咱们可以尝试一下;二是关于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似乎是个说烂了的话题,但是大家都在泛泛而谈,研究成果是散点式的,并没有一套成型的、系统的、可借鉴的理论体系。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说:“感谢肖老师、陈老师,感谢培训中心唐主任、秦主任、司机师傅、伙房师傅以及所有的服务人员,感谢教师工作科的同志们,感谢两位主持人,以及摄影师贾老师、崔老师以及仲老师,还有跑前跑后的蒋老师、吴老师,更感谢与会老师们的配合。举办一个活动,要调动很多人组成团队来支撑,每一次的培训都非常难得,我们应该珍惜机会。咱们的培训学习,如果说有功利目的的话,那就是提升我们自身素养,进而延伸到课堂中去,让学生真正受益。”
18日晚上,杨晓林老师在微信“美术教研群”里留言:“美术课在有些人眼里可能分量很轻,但是,做一个专职美术老师,我心里的感觉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我们知道美育在孩子童年成长阶段的重要性,所以内心深处都有点害怕教美术课了。害怕教不好,害怕一不小心关上了一个孩子热爱美术的梦想!”我说:“赞赏杨晓林老师的敬畏之心!”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面对教学工作,面对学生,这种“敬畏”不是惧怕,而是真正把孩子们的成长发展放在心上。我希望与全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一起,面对教学工作,常怀“敬畏之心”,时常叩问自己:我们的尚美之心是否依然清澈透明?我们的尚美之心是否依旧积极向上?我们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让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更优质的美术教育。
每一次的培训都是新的起点,不少老师已经在路上……
王琳老师说:今年的培训与以往不同的是,采用了一种交流讨论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很接地气,教育同仁们在一起就一堂课进行研读,各抒己见,专家评述,解决了很多在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贴近老师们的教学实际。
教学设计中的环节、内容是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还是为了课堂的呈现效果,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我们不免有些自私,很多方面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后的教学中,我想慢下来,陪着孩子们,静等花开……
董金荣老师说:看到肖老师、陈老师、王老师,我突然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些人,为了最初的梦想,为了孩子的未来,一直真心地搞研究,不管别人怎么认为,他们一直在努力,为他们的精神点赞和感动。
自己要告诉自己,认真度过自己的每一天,每一节课,做一名真正意义的美术老师。
杨晓林老师说:通过这次培训,深感自己知识的短缺以及眼光的局限性。肖老师强调,立足于课标与教材,又不能被教材束缚。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度透彻地研究课标和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跳出教材的束缚。
做一个美术老师是幸福的。想让孩子们从美术学习中得到快乐,想让孩子们因为学习美术而更加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更想让孩子们因为学习美术而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
夏志强老师说:记得以前培训的时候,校领导和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培训就是对老师们最好的福利。我一直觉得非常有道理,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觉和以前的培训完全不同,让我转变非常大,也使我受益匪浅。
在活动中,再次看到了王志武老师那熟悉的脸庞和可亲的笑容。陈丽辉老师才女的气质,肖钢老师儒雅的举止,以及各位老师的发言都深深的吸引了我。与他们比,我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提一个小小的愿望吧!希望以后能够多组织一些类似的教研活动,多组织一些观摩课,希望能多有机会接触优师、名师,接触更多的优秀课堂。
张学兰老师说:这次培训,很荣幸地邀请到了省教科院的肖钢老师和潍坊市教科院陈丽辉老师,通过两位老师的生动讲解,让我受益匪浅。陈老师出示了自己讲的一节课,让我很受启发,从中可以看出是陈老师用心去教学,正如她在报告中所说:守住常识与良知,做真实的美术教育。
袁莹老师说:“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一首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在美女专家陈丽辉老师的深情诵读下,拉开了我们为期两天的学习帷幕。诗意的陈老师《守住良知与常识,做真实的美术教育》的精彩报告,加之她的课例《诗情画意——荷》,“偶遇的你,淡淡的香”,让我感知了做一位有思想的美术教师的重要性。
19日上午,省教科院肖钢老师的《教学中的探索精神》的报告,我收获了很多。他出示的优秀课例——《看画展》,引起了我对课堂的深刻反思,课堂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不仅使学生陶醉,也使我们每位听课的老师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两个下午的教材研读,很接地气。1至9年级分成9个年级组,武英芳老师和王艳丽老师分别作为小学、初中的主持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的教材研读活动。老师们认真准备,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加之三位专家的解读,气氛空前高涨,以致得到了肖钢老师的高度赞赏,得到实惠更多的还是我们老师自己。
王晓唐老师说:为期两天的暑期培训,收获颇多,感受颇深。
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成长是有规律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所教的学生处在什么阶段,注意学情分析,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特征来设计教学。德育不是道德说教,培养孩子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精神,敢于表达,美术课上让学生得到了锻炼,这就是学科德育。认真看教材与教师用书的老师只是一个好老师,在此基础上再创造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
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我可能还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去学习,去钻研,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李艳丽老师说:两天学习,感触颇多,听了陈丽辉老师和肖钢老师的讲座,犹如洗涤了一遍心灵,陈老师的举止言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细品味,余香袅袅;专家肖老师的细微之处深深打动了我,当在给老师们播放视频的时候,肖老师怕挡住老师们的视线,宁肯蹲下来去操作键盘,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我反思,促我奋发。
通过专家老师的指导,使我进一步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使我深深的懂得,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多深远的影响。
王艳丽老师说:从教十年来,点滴的成长与成绩,都得益于各种规格、各种级别的培训与学习。我是培训的受益者,所以我从不排斥,而且很喜爱,这是肺腑之言。这次难得的三级教研,是针对教材的精准研读,是答疑解惑难得的机会。
前期王志武老师已经带领大家做了很多工作,这次深入的研讨、总结,会让老师们对课堂、对教材,有更深刻的认识。两天的教研、学习,带给我很多启发与思考。以前在教学教研中努力,那似乎是为了荣誉而战。今天,我知道自己有多狭隘,我仿佛重新找到了目标,要做一个真正能带给学生东西的美术老师,成为真正的老师,像青岛二中的屠晓蓓老师一样,能带给学生思考,触动学生灵魂,让知识丰富自己,也成就他人。陈丽辉老师分享给我们的一句话,我很受触动“一个渴望成长的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会走的更远”。
我要努力,不断成长,真正成为一个有教育情怀的师者。
杨姗姗老师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每次的学习我都会有很大的收获,自己的思想又开扩了一些。对于一线教学的美术老师来说,教学就是一个良心买卖。参教这么多年来,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美术好孬的教教就行,上课的时候摆上个扫帚让他们(学生)画。”这是他们不懂美术,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有时学生不带材料、调皮捣蛋、不交作业时,我也会想:“我这么认真干嘛?”可是,一走上讲台,看到一双双望向我的眼睛,我真的不忍心糊弄他们,总想教给他们些东西。课后我也经常反思,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真心的教他们,他们为什么有时不想学?根本原因是他们不感兴趣。
在看魏瑞江老师的视频时,看到他那轻松、简单、快乐的课堂。当看到魏老师与小女孩的交流,因理解小女孩,向她鞠躬道歉,小女孩那激动的表现时,我也跟着流下了感动的眼泪。魏老师的这几句话,在小女孩的心中种下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种子,会伴随她的一生。从魏老师的课中我找到了答案,一堂好的美术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不在于多么繁琐,也不用多么花哨。一只粉笔,几句话也能上得多姿多彩。当然想上出简单(课堂形式)而丰富(课堂内容)的课,需要老师有较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像陈丽辉老师说的那样“守住常识与良知,做真实的美术教育。”
李华老师说:通过这两天的研修学习,能够聆听顶级专家的讲座,我感觉很荣幸。专家们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所有人听的心领神会,津津有味。
这次研修让我体会更深的是老师们的积极发言,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我发现老师们都很有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很空,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所以在研修中我一直怀着一种忐忑和自卑的心理。忐忑的是,我很想说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又害怕说错了,暴露自己没思想没深度。自卑的是,读书少,专业也基本上放弃了,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这次研修时间虽然短暂,但是真的深入我的内心,引发我的反思:是时候充实自己了。
这是这次研修我最深的体会,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但都是我最想说的,也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希望王老师不要笑话我。
特别想对李华老师说的话:你很棒!比如,你的课堂教学进步很大,很精彩,要不然也不会在能手评选中名列前茅!没有人会笑话你,笑话你的只有你自己。下一次教研活动,希望看到你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加油!(你的同事兼朋友 王志武)
主持人武英芳老师,闺英闱秀,言芳行洁👍
主持人王艳丽老师, 惊鸿艳影,软谈丽语👍
才子张晓坤,晓以大义,扭转乾坤👍
画家崔少华,立少观多,风华正茂👍
摄影家崔玉生,抱玉握珠,触手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