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寺院和辩经盛况

姚征

<p class="ql-block">  摄影/文字 姚征</p> <p class="ql-block">  我是四年前去的西藏,主要是奔着林芝的风景去的,回来后写过那边的雪山冰川,原始森林和高原湖泊等自然风光(美篇《高原上的l水晶之恋》和《林芝秘境》)。旅程中也游览了拉萨和日喀则市的著名寺院,印象颇深的是色拉寺僧侣的辩经活动,场面挺精彩,估计在别处也看不到,现在就来补写一下,顺便把其它两个寺也带上。</p> <p class="ql-block">  色拉寺在远离老城区的山坡上,坡上草木稀少,却有许多乱石。如不是为看辩经,想必游客不大会来这里。辩经是佛教徒学习经典的一种方式,僧人们通过互相辩驳来释疑解惑。但也有大型的辩经活动,最为人称道的是唐代玄装在印度参加万人辩经大会故事。</p> <p class="ql-block">  玄装在印度佛教最高学府烂那陀寺“留学”长达十七年,当时正值大乘和小乘等教派纷争剧烈,戒日王决定在曲女城召开无遮大法会辩经。玄装因聪慧过人且同时精通大、小乘学说,被推举代表大乘派的烂那陀寺出阵。无遮大会上万众云集。玄装坐坛宣讲大乘教义并轻松破解小乘派诘难,大获全胜而归,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从门口进去要走很长的上坡路,由于高原空气稀薄干燥,太阳紫外线强烈。多数藏民肤色黝黑,这位年青女子用凉帽和口罩护脸。</p> <p class="ql-block">  辩经从三点开始,时间还早,就在寺院里转转。色拉寺建于15世纪初(明代),石块砌成的厚墙投下长长阴影。岁月悠悠,白云悠悠。</p> <p class="ql-block">  将近三点,僧人成群来到辩经的大院子,院子中间有棵大树。年青僧侣把背来的垫毯在地下铺好。</p> <p class="ql-block">  僧人都披着红袈裟,十分整齐,他们围着大树坐下。外围站满观光游客。</p> <p class="ql-block">  主持宣布辩经开始,不一会就有个年青僧人站起来。</p> <p class="ql-block">  年青僧人卸下袈裟扎在腰上,先向主持的两位高僧施礼。</p> <p class="ql-block">  接着就慷慨陈词,不知是对某一经文的质疑,还是讲自己独到的见解,言语铿锵有力,显得胸有成竹,还挥舞手臂加重语气。</p> <p class="ql-block">  他讲过后,一位高僧给予解答,声音较轻,语气和缓。</p> <p class="ql-block">  年青僧人进一步阐述自已观点,身体前倾,显得有点激动。</p> <p class="ql-block">  坐着众僧中也有人发问,年青僧人转身答复,<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觉这哥们相貌堂堂,可算是位帅哥呢!</span>这时他比较放松,边讲边击掌。</p> <p class="ql-block">  聆听众僧在辩论精彩处会一起发出“呵,呵”声助势。这些僧侣模样斯文,有的戴着眼镜。西藏各大寺院里的僧侣文化修养都不低。</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辩经者站了出来,也是颇有阳刚气的小伙子。色拉寺每天举行辩经活动,既是有效的学术交流,对寺院单调沉闷的修行生话也是种调济。当然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需要,多少带有点表演性质。</p> <p class="ql-block">  在色拉寺见到一大群年青僧侣,一个个相貌端正,身材也不错。与在拉萨老城的街头看所见相差颇大,似乎年青才俊都到寺院去了。西藏传统中,僧侣的地位较高,估计今日还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辩经延续一个多小时,最后曲终人散,寺院回归寂静。一位老僧缓步走上高台阶,山门内庭院深深,颇有画面感,随手拍摄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拉萨除布达拉宫外,大昭寺也是必去之地。这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宗教级别最高。八角街(八廓街)在其边上,是拉萨最著名的商业街,来此购物的都是游客。成群接队的藏民都是奔大昭寺去的。左侧一位模样古怪的矮人使我想起俄罗斯大画家列宾的作品《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画的左侧是位撑拐杖的瘸腿女子,整个氛围有点相似。</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前的广场上满是朝圣的信徒和游客。许多人在行五体投地的长磕头礼。从装束可看出有的人是长途跋涉而来。藏传佛教的长磕头礼有在原地磕、也有进入老城就磕起,一直磕到大昭寺。最令人惊讶的是行程千里,耗时经年的长途朝圣者。三步一跪拜,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是世界上最艰苦的朝圣之旅。</p> <p class="ql-block">  人们要各种词语来赞颂这类苦行者的崇高信仰。然而不难发觉这些苦行者都是穷人。同样怀有信仰的稍为富庶的人们都不为此,僧侣中似也无此举。所以完成这样的壮举,除了宗教信仰以外或许还有别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  西藏地处高寒,士地贫瘠。有些贫苦的藏民一生劳碌,除了对来世的期盼,并无多少可指望。然而总会有人不甘卑微,想做件不平凡的事来彰显人生的价值。于是千里朝圣就成了最便捷的选择。在崎岖寒冷的山路上不停地伏倒、磕头、起立、再伏倒…,付出的代价往往是肢体被严重损伤,甚至致残。佛祖有灵,当不会赞成这种壮举。心怀慈悲的寺院长老或许也会善加劝导,宗教信仰要点在领悟、自律和行善。</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供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塑像,松赞干布还有一夫人是尼泊尔尺尊公主,三座塑像并列,文成公主仍是唐人妆容。寺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有佛祖真身塑像(据说是佛祖十二岁时按真人做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是西藏最古老木结构建筑,综合了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特色,精致祥和,成为后世藏地寺院的样板。</p> <p class="ql-block">  最后去了日喀则,目的有两个,一是游览沿途著名景点羊卓雍错湖,二是参观扎什伦布寺。藏教的两大领袖是达赖和班禅,布达拉宫属于达赖喇嘛,扎什伦布寺则是班禅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前不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那样热闹。它也是个佛学院,清静环境利于学员们修行。</p> <p class="ql-block">  扎达拉寺的建筑风挌不如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那样华美多彩,也不像色拉寺那样古朴粗放,而显得典雅端庄。在里边行走感觉很舒服,这里像个修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对佛殿内印象已很淡漠,几个寺院相差不多。印象较深的是导游讲十世班禅大师的故事。文革期间西藏的寺庙和全国各地一样遭受严重破坏,文革后对寺院都做了修复,也恢复正常宗教活动。但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寺院僧侣历来靠藏民供奉,与市场不粘边,所以经济出现较大困难。十世班禅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让寺院参与市场经济,“以寺养寺”。</p> <p class="ql-block">  于是在1987年由十世班禅亲自倡导组织,经政府批准,成立了首家寺庙所有的经济体一一刚坚集团有限公司。起初以经营农产品,药材和宗教用品为主,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包罗甚广。十世班禅是位爱国者,与藏独势力斗争态度十分坚决。他的“以寺养寺”举措也对维护宗教事业作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外观雄伟壮丽,内藏珍宝无数,相关的文字图片介绍已太多了,在此就不再多说。只提醒一句,这条台阶路相当长,坡度也不小,爬上去是颇费体力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 结束语 🌿🌿🌿</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 我在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国内其它地方旅游都是“背负行囊,独自远行”。唯有在西藏跟团,那边交通太不便,许多景点个人很难去。跟的是西藏最大的集散旅行社,它每天都有车发往各景点,散客可自定路线,像吃自助餐一样拼盘,但得经常换团队。虽然报的“纯旅游团”,但仍一次又一次被带去参观“藏药厂”、“地质矿物博物馆”、“茶叶厂”、“耗牛肉厂”,还有“藏民家访”等,都是带你去购物。因为不是固定团队,导游经常在换,全是年青小伙子,在车上会适时打招呼:“请大家多帮忙,我们收入主要靠赚点回扣,当然不买也没关系。” 看他们讲解得很辛苦,大家也能体谅。而且不少藏药是高原特产,或採自深山老林,确实值得买。还有像耗牛肉干等也挺不错。笃信神佛的地方,不大可能出售假货。</p><p class="ql-block"> 在车上,导游讲了许多西藏历史故事和历代达赖喇嘛的事迹,这方面以前知道得很少,听听颇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伙食也不怎么样,高原上蔬菜副食品都较贵,导游们一再说:“到西蔵旅游就是来吃苦的。” 确实如此,去西藏旅游要有点吃苦的思想准备。</p><p class="ql-block"> 2021/12/25</p> <p class="ql-block">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