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涡

JTJ

磐安十八涡景区又叫夹溪风景区、浙中大峡谷,是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峡谷的形成是由于远古的造山运动,在强烈的地形切割和流水的长期冲刷下造就了今天这美丽的奇观。 进入景区,从铁索桥上看到峡谷的美景。 穿过峡谷的铁索桥,遥望大山中的美景和夹溪大桥(桥高39米,跨度60米)。 十八涡峡谷的山道,被称为夹溪古道:夹溪古道上控金衢,下延台温,在历史上为沿海地区入浙中之要道,来往客商络绎不绝,肩挑贸易结队成群。它不仅是一条经济纽带,也是一条军事要道。小桥、夹溪桥、夹溪寨、戚家军营址等,均为天险要隘,明清间均有兵员驻守,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大部队沿此下天台。 傍山的栈道。 傍溪、傍山的栈道。 傍山栈道和吊桥。 在栈道上看到远处的雾色山景。 从栈道上向下遥望峡谷深处的美景。 栈道边有根小碗口粗的“麻花”,生长在峭壁岩石缝间。 “麻花”学名是香花崖豆藤(又称:山鸡血藤):生于山坡杂木与灌丛中,耐贫脊、耐干旱,花色艳丽,有香味。根茎可入药,有补血、祛风湿等功效。 从右边傍山栈道、小道下山,进入峡谷底,水流穿过峡谷、山崖险势跌入深潭后,缓缓流向远处。 峡谷底部,竟然有阴凉的息栖处,平静的水面映射着树木和峡谷的倒影。 从这里开始,逆流而上,进入景区最佳美景。 景区内近千米长的河床陡然下跌,水流随着这险势跌落入潭,掀起轩然大波,呼啸着穿过山崖,钻过峡谷,打造了十八个连接不断的险涡和深潭,十分壮观。 景区山峰起伏,怪石嶙峋,瀑潭精美,景观具有雄、奇、险、秀、幽、古之特色。经过风和雨的洗礼,这里正以更清丽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坐竹排,边小息,边欣赏峡谷、栈道的美景。 体力好的也可以沿山边栈道边走边欣赏潭、峡谷、栈道美景。 经常在峡谷间穿越的吊桥。 所谓十八涡是水流冲击下形成的深潭,当地人叫“涡”。景风区内有十八个潭,故得名“十八涡”。 龙门涡(残留壶穴):此壶穴保留在河床之中,由于流水作用破坏力,下游一侧的半个壶穴已被冲蚀殆尽,呈半月形;壶穴底形已冲刷贯通,似“龙门”,故名。 卧狮:夹溪中有一岩石好似一头卧狮。 霸龙王:夹溪中的岩石好似恐龙时代的“霸龙王”。 四世同堂涡:该壶穴群在早期河床上,壶穴口以近圆形居多,壶穴上部大多已经被冲蚀掉,只保留了壶穴的下部。由于该壶穴群主要发育4个壶穴,似祖孙四代共一壶,故名。 鳄鱼戏水:长长的嘴巴伸向溪泉似乎正寻觅可口的猎物。 金龟守门 夹溪碇桥:十八涡的上游的溪流中有一座夹溪碇桥,跨过夹溪碇桥走向对面,可以游览“天下第一冰臼”。 “天下第一冰臼”题字者是中国地质研究所教授韩同林,他是举国公认的“冰臼之父”,经过实地考察得出此结论。 高位壶穴(天螺涡):深8米,沿口径4米,因酷似巨螺而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螺”。此涡是十八涡中唯一的干涡,当地人亦称“燥镬”。相传大禹来此劈山治水时,螺精使出绝技,变成此涡,供治水大军造饭之用。 断裂构造(仙人洞):浙中大峡谷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最为发育,山体由于长期的水流冲涮,使山体垂直断裂,产生出断裂构造的仙人洞。 天牛喘月(崩场):随着夹溪下切,峡谷不断加深,两岸的岩石受节理和断层切割,因重力而崩场滚落至河床之中。远观似水牛卧溪中,遥望天空,故名。 越住上峡谷越狭,水越清,景越美。 飞鱼涡壶灾 熊猫戏狮 冰臼群(聚秀涡):夹溪河床上有一批小壶穴,称其“冰臼群”。 瀑布 回望夹溪上空的铁索桥,回想夹溪的3小时游程,使人回味无穷 。一步一个景,山水亦空灵,黄山固然好,惜无瀑涡群。 经过夹溪南北岸约800米栈道,步行近3千米,沿途只见奇石峥嵘、瀑潭相依,吊桥悠悠、古松参天。千姿百态的瀑布有的如水帘悬挂,有的如大江奔腾,有的先形成漩涡再急流而下跌入深潭;有的先穿越巨岩底部再拐弯冲刷石壁跳下台阶,进而形成奇形怪状的潭、涡。 可惜没有注意到生命之根、天马饮水、神龟望月、神斧涡景点,最后没有观看大山峡谷中壮观的夹溪特大桥。 今日初定第一稿,望友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