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沁源故事】之九 山中不知岁月老 ___景凤镇北新庄村记

程庆莲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沁源县东北部的尽头,与沁县的接壤处,有一片广袤的田野,山脉纵横,油松浩荡,牧草茂盛,山脚下,北新庄村靠着北山,向阳向暖。地处两县的交界处,畜牧业自古发达,牲畜交易自然形成了市场,在农业合作社时期,茂盛的土地,兴旺的畜牧,村里有油坊、醋坊等,这里一度被当地人称为“小上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020年5月北新庄村与南湾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总面积占到原景凤乡的37%以上,成为景凤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2021年3月景凤乡与官滩乡合并成景凤镇,北行庄村依然是景凤镇最大的村。&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传说,最早村民的都住在小河的对岸,村前小河像玉带一样绕村环流,后随着人口的增多,有的村民就在小河的北岸盖起了房子,因为是新建的村,村名就叫新庄则。查考《沁源县志》,最早的万历版县志没有记载,但后有记载为明崇祯八年,新庄则归丰厚里管辖。雍正版县志为新庄村 ,民国版县志为北新庄。后改为北辛庄,关于“新”与“辛”的改变,有两种说法。说法一是为鼓励人们辛苦劳动,创造辛福生活,于是改“新”为“辛”;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刻制公章时因为疏忽刻成“辛”,为与公章吻合,村人在出具证明时就写为北辛庄,北辛庄在官方也存在了一段时间,只是民间一直认可为是北新庄。2020年行政村合并后规范为北新庄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个村,分分合合,一个村的名字改来改去,但北新庄在村民的心里一直是新的,兜兜转转,最后回归到最初的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这里的山很缠绵,毫无嶙峋奇崛之势,正是这样的山体,给这里营造了温和安详的氛围。每一座山梁,都有一个名字,每一条沟都有一个称谓。韩家庄、巡河、南湾、柳北峪、月则沟、兴唐峪、南沟、秋风峪、活鱼沟是北辛庄的自然村,这些村有的还炊烟袅袅,烟火气充盈,有的已经人去屋空,坍塌无声,只是一个地名而已。但当听到这些村名时,我突然很羡慕这里,这些村名既有历史印迹,又文雅生动,即霸气又婉约,比如巡河、兴唐峪、秋风峪等,该是怎样一群人在这里生活,如此雅致,那些从小手拿铲棍赶着牲口转山头的人,定不会想出这样的名字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路的两边,是开垦出来的庄稼地,庄稼地的边上是长满油松的山,在山与田地的连接处分布着茂盛带刺的沙棘隔离带,已经是严冬了,叶子掉落的干干净净,焦黄的沙棘果骄傲地挂满枝头。随处可见的牛羊散落在田地里或半山坡,放牧的人手柱铲棍,看着路上走着的我们,他们的脸上堆满孩童般天真的笑容,沟壑纵横的皱纹里也藏着善意的笑,和我们打着招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匆匆过客,犹如空中掠过的山鸟,来过,走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不时有成群结队的野鸡在地里觅食,羽毛华丽尾巴长长的公鸡,脸和鸡冠一样红的鲜艳,光滑油润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相比高大漂亮的公鸡,灰褐色的母鸡,身量娇小,一眼就看出是被保护的对象。山里的野鸡一向机敏警觉,但这里的野鸡,并不是见多不怪,而是满不在乎,它们习惯了山里的安逸,对于突然而来外侵者,只是快走几步,灵巧地转动头部看着路过的我们。倒是我们警觉着,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明目张胆地看它们,生怕一束眼光就把它们惊吓跑掉似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日历,寒尽不知年。”出自唐《答人》的诗句,用在这里是最贴切了。在山里走着,河道里被冲刷的一尘不染的石头河床高高裸露,比床还大的石头上,水在石面上流,岁月和太阳的温暖深深地渗透在石头里,躺在上面,耳听松涛阵阵,流水潺潺,眼望蓝天白云,空渺无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山里,无日历,不知年,人和自然融为一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山里,山风吹冷暖,四季自循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就是这样与世无争,隐居山里,仍然会被外界打扰,抗战期间,穷凶极恶的日寇在沁源犯下滔天罪恶,北新庄也逃不过敌寇的魔爪。当地群众在抗日英雄卫英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半年连续作战12次,打退鬼子7次奔袭。他们制造了打手榴弹的掷弹筒,造了一门榆木炮,动员村里41名妇女做爆发管、安雷、捻地雷拉绳等。他们布置4道封锁线,“大路上、小路上、半山上、山梁上都有雷,白天留下一条大道通行,黑夜把大道一封锁,除飞机外谁也进不来”“第三道封锁线在大街上——第四道封锁线把地雷安到院子里、大门上、鸡窝上、炕坑里、窑洞里——北辛庄已经成为铜墙铁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卫英,1943年任村民兵自卫队队长,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枪法极准,胆略过人。除了领导当地群众展开斗争以外,还经常夜袭白晋铁路,袭扰日军据点,采用“迷魂阵”“游击战”“地雷战”战术,被誉为“天神兵”。1944年末,在太岳区群英大会上,荣获“杀敌英雄”称号。1945年太岳新华书店出版《北新庄上的英雄》就是以卫英为主角的民兵故事书。当时的北辛庄因为有卫英,有一群高觉悟的百姓,而被绵上县定为抗日模范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当问及村里出过什么样的名人时,几乎所有人都异口同声,那当然是卫英,卫英不仅是当年的英雄,更是现在北新庄人的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距离北新庄不远的松家沟村,有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姚瑜秀,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文学和书法,擅长旧体诗的写作,早在2006年就由珠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瑜秀集》、于2016年由中国诗画出版社出版的《山居闲吟》。对于他,我们是慕名前往。当见到老人时,却没有机会深谈,因为年事高,身体有病,正值冬季,老人在炕上,身上盖着一层一层的被子——我们不忍打扰,只是找了一本在杂物堆里翻腾出来《山居闲吟》,封面污秽不堪,记录着老人心血之作的作品,就这样被遗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人生幼青至壮老,霜鬓雪髯不返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有生应珍创业事,莫于壮岁失黄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常言一生在于勤,人生规律有始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已故腐土何论鬼,休谈来世复转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这是他的诗作《生物有终时无终》中的节选,不知病榻上的老人是否还能想起自己曾经写下的诗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岁月无痕,时光易逝,山中不知岁月老,似水流年不觉晓。在山里,在北新庄,卫英、姚瑜秀,我能记住的英雄事迹和文学光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程庆莲写于2021年12月25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