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行前尼克松特别叮嘱:“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表达我们放弃支持台湾的意愿。” 9日基辛格与周恩来总理会谈中周总理开门见山给出中方解决两国关系问题原则:“只有首先解决根本性问题,才能最终解决所有问题”,接着单刀直入谈起了台湾问题,摆明中方的立场:台湾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国际问题只是次要问题。中美之间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是美方撤军、废约、断交。基辛格不愧谈判高手表示中方的陈述超出了双方此前交流范围。周总理回应:要交换意见就要把全部想法说出来。基辛格这才确信中方视台湾问题为中美之间的首要问题不会由于苏联因素改变。“迫不得已”时刻在谈判开始就被推到面前,基辛格不得不交出底线向周总理保证:“美国不支持把台湾从中国永久分离”, 周总理回应“看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和我们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景是有希望的。”当日会谈持续七个多小时,深夜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时毛主席指示:“不要跟基辛格多谈具体的国际问题,就告诉他我们准备好天下大乱,哪怕苏联从北边打进来,美国从南边打进来,日本从东边打进来,我们将会用人民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毛主席不畏任何压力,中国人民有维护独立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不需要任何保护,不给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留下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美方不要企图“以中制苏,以台制华”。没有硝烟的谈判给基辛格留下深刻记忆,四十年之后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总结:“毛泽东为强权政治添加了一个据我所知是前所未有的新层面。按照传统的均势理论,他该寻求其中一个超级大国的保护,但他却特立独行,利用苏美彼此的戒惧来同时反抗它们两国。”</p><p class="ql-block"> 尼克松反共起家终生矢志不渝,八旬高龄前往阿富汗号召发起针对共产主义的圣战,对苏共领导人鲜有好评。尼克松以副总统身份访问台湾被蒋介石视为知己但是尼克松与毛主席会谈后蒋在日记中将其骂为“尼丑”。1972年2月尼克松飞往中国,提出与毛主席讨论哲学问题。会见结束双方握手告别时他对毛主席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按照中方谈话记录,毛主席对此没有回应仅客气地说:“我就不送你了”。而后毛主席对中方外交人员耳提面命:“让尼克松去搞他的(美苏中)小三角,我们搞我们的亚非拉大三角。”</p><p class="ql-block"> 尼克松、基辛格是西方世界顶级政治家他们看到封锁没能让新中国经济崩溃反而1958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美国军事干涉在朝鲜失败,在越南陷入泥潭,1964年新中国在非白人世界第一个掌握原子弹。中苏交恶仿佛提供了美国充当救世主的机会,去改变世界力量的源头谈谈哲学然后与让这支力量为我所用不失为实用主义的好办法。毛泽东深知中国衰败招致外敌入侵,新中国要在建国百年时赶上美国必须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军事上避开海空力量短板,利用陆战优势将美国陷入印度支那半岛泥潭,将战火阻于国门之外。毛泽东与尼克松轻松地说“你们从越南撤军,我们也不与你打仗了。具体问题你们与周总理接着去谈,我就不参与了”。“借苏打美,以越制美”,迫使手握“王牌”的尼克松、基辛格无牌可打。美中的会谈记录中没有双方商讨如何对付苏联的谈话记录。基辛格总结尼克松访华成果时写到:“美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动机是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毛主席不回应尼克松的提议,可能原因是毛泽东认为苏联对内镇压对外扩张政策的结局必将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美国霸权同样不会长久。毛主席不屑于用一个霸权取代另一个霸权,不惮公开国策:不称霸。毛主席要开创终结霸权的历史进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