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岁末三友团自驾游锦溪!

jun

<h3>锦溪古镇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留存诸多人文景观、古迹名胜和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建筑。著名的景点有通神御院,陈妃水冢,莲池禅院等。</h3><h3><br></h3> <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8日三友团(亲友,农友,旅友)共计28人,自驾7辆小车于上午11点来到锦溪古镇水岸人家。</p> <p class="ql-block">每当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此时的古镇安宁也最静谧。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余辉,尽洒湖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故曰“锦溪”。</p> <h3>走进锦溪古镇,迎接四方来客的是一片烟波浩淼的湖面,这就是锦溪的母亲河五保湖,湖边弯曲有的致石埂上,矗立着一道石牌楼,四对石狮安放在石埂两旁石,牌楼上刻着题额"水乡佛国",下有一幅长联,细细品位能体现出锦溪的水乡景色,悠远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读书风气。</h3> <h3>石牌楼下靓女酷哥们留下美照!</h3> <p class="ql-block">美女们闪亮登场!</p> <p class="ql-block">帅哥们。</p> <p class="ql-block">夫妻档!</p> <p class="ql-block">伉俪,小姨三人行。</p> <p class="ql-block">靓女😊</p> <p class="ql-block">著名作家沈从文将锦溪喻为“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称她“浓妆淡抹总相宜”,刘海粟赞她是“江南之最”。</p> <p class="ql-block">锦溪标志--古莲桥。站在牌楼口便能看到上图中的景象,著名的古莲桥桥建于明代,人们又称“小宝带桥”。整座桥独立在五保湖中央,朱红色,古典飞檐造型的亭子连结起长长的廊桥,桥亭在水中的倒影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湖面上的古莲桥造型精美、独特,整座桥由长廊构成,桥中间的一段长廊的屋顶飞檐如同几只展翅的凤凰,长廊则是凤凰长长的尾巴,越看越漂亮。</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古莲桥。</p> <p class="ql-block">每天有许多摄影爱好者都喜欢来这里拍古莲桥,也是游客的必照之处。这儿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月夜下到这儿散散步的感觉尤其唯美。</p> <p class="ql-block">在五保湖边宝塔边放飞心情,谈笑风生,再来张合照,好生惬意!</p> <p class="ql-block">云云被美景深深吸引了,陶醉了。</p> <p class="ql-block">锦溪文昌桥长岛廊桥</p> <p class="ql-block">看着廊桥下从容闲适的人们,那种安逸清幽,让久居城市的躁动心绪能回归到一种本真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也来秀一秀美丽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走进锦溪体验那锦溪人的休闲与惬意的原生态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沿街商铺,她没其他的古镇那么商业化。但个别特色小店还是有它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古镇特色商店选到了时髦的格子裤,你看美女这身材多么婀娜多姿!</p> <h3>锦溪,即是一个诗意的名字;锦溪,也是一幅诗意的画卷。</h3> <p class="ql-block">故锦溪历来有"金波玉浪"之称。“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蕴积所显现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p> <h3>锦溪,是一个让人产生时光错觉的地方,这里静的如梦乡一般,一觉醒来,恍如隔世。<br></h3> <h3>古镇锦溪,旧称陈墓,锦溪是南宋皇妃的香消玉殒之地,也是富庶江南的稻熟鱼跃之乡。它既保存着曾经孕育无数留学生的读书尚,又传承了中国砖瓦艺术的悠久历史。</h3> <p class="ql-block">美女们拗造型!</p> <p class="ql-block">做啥加好笑?</p> <p class="ql-block">惊艳亮相!</p> <h3>锦溪古镇境内湖荡密布,河巷纵横。南有五保湖,淀山湖,西北有陈湖。</h3> <p class="ql-block">菱塘湾,现在是锦溪的游船码头。乌篷船停在湖水面,这里的船工都是清一色的女子,不时有悦耳的江南小调从船上传来。</p><p class="ql-block"><br></p> <h3>河对岸就是莲花禅寺,透过镜头,寺庙、人家、小河,又是一副江南水景画。</h3> <h3>锦溪小巷,与其他江南古镇并无太多差异,墙角随意摆放的旧物件,似乎还留有前辈们的余温。</h3> <p class="ql-block">小清新!</p> <h3>斑驳的墙壁,都在悠悠诉说着,这里曾繁华一世,见证诸多沧桑;这里曾平淡寻常,承载几世安宁。</h3> <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的内河道长达6公里,形成了锦溪河湖相通、泽浸环镇、街巷依水,桥巷相连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p> <h3>普庆桥又名俞家桥,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间重修。桥为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东西走向,跨于市河上。<br></h3> <p class="ql-block">普庆桥桥长18.5米,宽2.8米,净跨6米,矢高3.75米,保存基本完整。有桥联 “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p> <p class="ql-block">美美哒!</p> <p class="ql-block">胆大加胆小,哈😊</p> <p class="ql-block">秀秀恩爱!</p> <p class="ql-block">三友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众安桥,俗称“牌楼桥”,因昔时该桥西堍有牌楼一座而得名,系花岗石单孔平桥。此桥始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049年),由里人顾克让建,重建于清雍正、道光年间。</p> <p class="ql-block">帅哥</p> <p class="ql-block">牌楼桥上姐妹情深!</p> <h3>周公桥,俗称西街桥。始建于明万历9年(公元1581年),由里人陆允中所建,至清乾隆4年(公元1739年)里人众捐资重修。周公桥原为单孔梁桥,长14米,宽2.8米,跨度5.81米。1966年,拆除石阶,填高桥堍,改为平桥,并更名为庆丰桥。</h3> <p class="ql-block">拗拗造型!</p> <p class="ql-block">楼哥在啥地方?</p> <p class="ql-block">摆摆POS</p> <h3>溥济桥,俗称“陈家桥”,为索腰并联式拱桥,始建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由里人陆溥、陆济兄弟所建。明天启三年重修,桥长15.4m,高3.25m,跨度5.8m,桥面宽2.95m,桥栏原为木栏,解放后改砌砖栏,91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h3> <p class="ql-block">排排队型!</p> <p class="ql-block">锦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大多数居民因水而筑,临水而建,房屋多为一、二层的砖木结构,青瓦白墙,临水开门窗或建筑水埠码头。</p> <p class="ql-block">街道依水而建,房屋临水而筑,水、路、桥、民居、街市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正所谓“夜睡闻水声,开门就见河”。自然地形成了古镇一道十分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沿河两边设有廊桥和美人靠,人在廊桥内,可凭栏观景,欣赏沿河错落有致的民居和整齐坚实的石驳岸、河埠头,能使人沉缅于对吴地风韵的深深陶醉之中!</p> <p class="ql-block">姐妹俩在河边长廊道上亮猫步。</p> <p class="ql-block">陈墓邮局是锦溪古镇以前的老邮局,据说最早成立于清朝末年。在陈墓邮局门口的右墙角有一个邮递员叔叔骑着老式自行车的雕像,感觉正要前去为人们传达信件的情景,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那个充满着童年记忆的年代,在通讯工具不是那么发达的过去,这里可是当时收发信件的重要中转站。</p> <p class="ql-block">初恋情人,还认识我吗?</p> <h3>两条沿河的街道形成了古镇的主要景点!</h3> <p class="ql-block">买点啥好?</p> <p class="ql-block">农友们来两张合照!</p> <p class="ql-block">锦溪是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古镇,仿佛时间在那里也放慢了脚步,她用自己的节奏周而复始着珍贵的平凡,却在这花花世界中独自活成了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喧嚣的年代里,要给足自己发呆的时间,让心灵至少有片刻宁静。不要因为忙于与外面的对接,而忘却了与自己心灵的沟通。</p> <h3>十眼桥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南,架于坟塘港至五保湖口,南北走向。桥长52米、宽2.8米、高3米,主孔跨度3.5米。九墩十孔。桥墩采用条石整齐叠砌,结构坚固。建国后,几经修缮,现保存良好。</h3> <p class="ql-block">农友们集体欣赏晨曦!</p> <p class="ql-block">里和桥此桥又称南塘桥、南观音桥。建于南宋,1774年重建,坐落在古莲池西侧的三图河上,为明代“锦溪八景”之一,“古井风亭”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南北走向跨于油车港上,桥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由郭子敬出资建造,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现存的天水桥是单孔拱桥,除桥拱为青石质地外,其余由花岗石构成。桥长17.2米、宽2.7米、净跨6米、矢高3.1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始建于北宋太平元年(公元976年),重修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重修。桥长20.4米,桥高4.0米,跨度11.3米,桥面宽3.4米。桥柱有二桥联:“东迎薛淀金波远,西接陈湖玉浪平”;“数叠渔歌传鹊桥,一弯溪水达龙门。”古时当地居民婚嫁喜庆亦有走三桥风俗,其一就是走太平桥。</p> <h3>陈妃水冢在锦溪镇南五保湖中。相传南宋的宋隆兴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携眷南迁临安,宠妃陈妃因为大闸蟹吃撑了在锦溪病重故世,风水先生在五保湖中一处隐藏在浅水层的独圩墩发现了龙穴,建议将陈妃的棺材葬在水里可保社稷平安江山昌盛,故立水冢而葬。从此锦溪便改名陈墓800余年,直到1993年才恢复古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管五保湖水位升高或下降,陈妃墓也会随之起伏,从未被水淹过。<br></h3> <h3>南宋孝宗的宠妃陈妃在此病故后,孝宗在古莲桥右边设立禅院为陈妃诵经超度。后又命众僧在寺院东侧开挖河池,种入荷花,始称莲花寺。</h3> <p class="ql-block">莲池禅院西是一条小港,这是五保湖与锦溪市河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小港上架有石拱桥,名槃亭桥,这是以地方教育家朱槃亭先生的名字命名的。</p> <h3>莲池禅院位于锦溪镇南首五保湖畔,始建于南宋,占地面积5111㎡,建筑总面积1400㎡。</h3> <h3>幽静的莲池禅院,可让浮躁的世人在此洗净心灵的烦思杂念,归于平静!</h3> <h3>文昌阁,亦称文星阁、片云阁。原建于通神道院,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移建至莲池禅院内。阁内供奉主宰文运、点派状元的文曲星,人们在此祈求神灵,保佑地方志士榜上有名。</h3><h3>文昌阁高15.6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四面三层,呈浮屠状,黄墙朱檐,风铃叮当,拾级而上,可俯瞰全镇景致和五保湖风光。</h3> <h3>昔日是文人雅士(聚集其间)运思酬唱、切磋艺文之地。如今,阁内陈列着明代名流高启、沈周、文征明和祝枝山为锦溪所作的诗篇。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具有江南特色的捕鱼竹网🐠,倒影也很有特色,真不赖!</h3> <p class="ql-block">在锦溪沿途所见,有摄影师和画家的认真,有众游客的喧哗,有当地民众的优闲。来此地的人们真的希望也能和他们的一样,不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极大充裕,而是追求灵魂的丰满和生命的轻盈。</p> <p class="ql-block">在锦溪快乐时光中,娱乐内容丰富多彩。有美美的摄影,乐乐的抖音。有的放声高歌,有的麻将,有的干瞪眼。</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20日为期三天的锦溪游行将结束。午餐时全体团友举杯共饮,欢庆共同度过美好时光。依依不舍的道别难忘的2021年,迎接平安幸福的2022年。相约新年再相见(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