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乌溪江山水画廊(第一集)

浪惬静舟

<p class="ql-block">  以“风光奇丽”闻名的乌溪江,有人说是千里江河,千里画廊,浙西山水第一奇,这些说法,乌溪江均当之无愧。“无限风光使人醉,如画江山任君游”,不知道这是哪朝哪代人的诗句,在一些传说中,乌溪江胜过了众多大江大河。为了感觉乌溪江的如画江山,我和朋友们决定去再次江走一遭,尽管以前曾经多次走过,但这一次行走,准备费时多日,进行一次乌溪江的深度探寻,感受乌溪江迷人的风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路边观景台,远望村落,民居躺在山的怀中,梯田一层层,或大或小,依山相叠, 映衬着层层叠叠的小村,犹如云中仙境般不可触摸。半山腰隐约可见一幢幢民房,或瓦屋,或土砖,前可远眺,后有依靠,洋坑村是一个阶梯式村落,背靠着大山,山体下方略平缓,山区山多地稀少,所有的民居都独辟蹊径,建在坡度较陡的半山腰以上,建筑一层一层沿着山体不断向上递进,每层落差2-5 米,远望宛如悬挂在山坡,在梯田上翻飞,但没有一丝一毫 的凌乱,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排布着。有专家说,浙西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地,是最符合风水学理想村寨的地形,这种建筑格局,远望去跟布达拉宫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p> <p class="ql-block">  洋坑村,位于衢江区举村乡南部山区与大洲镇、黄坛口乡和丽水市遂昌县交界,面积10.93平方公里,全村179户462人,其中蓝姓畲族80户167人,是畲族少数民族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  村口有一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牌扁,上写有“中国传统村落”几字。在洋坑非遗文化茶灯戏,盛于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从江西婺源传入,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走进洋坑村,随处可见岩石铺设的路面,路上踩的是岩石,围墙上堆的是岩石,一代又一代智慧的洋坑人,就地取材,将大山里的石头用于铺设路面,建筑房屋。</p> <p class="ql-block">  洋坑村小巷多,曲径通幽,每条弄巷、每个角落、每幢房屋都有许多许多色彩斑斓的石头小路,村里大多房子墙体己刷为白色,整个村庄白墙黛瓦,整洁又靓丽。</p> <p class="ql-block"> 小溪绕村而过,溪上有一座小桥,当地村民称此桥为“关帝廊桥”,桥宽度1米左右,有七八根长条木头铺设而成,桥长100多米,木板桥一侧用铁链 将木头连接在一起。每隔七八米,用木头架一个桥墩,两侧用大木头以八字型固定在溪床上。这桥看起来有点单薄,其实走在上面还是挺稳的。</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的台阶,也是用石头砌成的,古村房屋的墙体有部分是石头堆砌而成的,外墙面有粉刷过、也有没有粉刷的。古村有些旧建筑,侧面就没有粉刷。从没有粉刷过的墙体可以看出,石块堆叠得齐整有序,堆出了好看的花纹,特有一番年代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开洋坑,来到举村乡政府所在地茶山村,尽管是乡政府所在地,但这个乡的规模很小,一所邮政所、一所卫生院、二、三家代销店,一座小学规模也小,据说整个学校也仅有四十多名孩子。乡政府沿途二十多户人家,车子几分钟就穿越了整个村庄。举村乡地处乌溪江库区、仙霞湖腹地,境内湖面开阔、山峰奇秀,在青山绿水间可呼吸负氧离子充足的空气,在山顶观景台可俯视整个云水举村,宛如世外桃源,宁静安详。</p> <p class="ql-block">  凝望远方, “天接云涛连晓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山和水朴素与自然,有些地方,虽然不常提起,此次出行,与以往有些不同,以前走的是名山、景点,而大川河流却常常被忽略,这一次全线走的线路是沿着江河岸溯行,山路与河流时有交叉,时有分离,但大部分线路几乎与乌溪江河岸并行。</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车行不远,有一家阙里人家的民宿一一 静水农庄, 地处海拔600米的深山老林,一幢三层楼的房子,院子很大,有一棵200多年的红豆衫,院内还有种植许多花卉植物,院南有一个菜园,院东一排露天帐篷,几张餐桌櫈子,在这里将生态、原味和品质呈现在这山水之间,喧嚣也不见。</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开静水农庄,行驶约10多钟路程。 来到举汉路的1号路碑,这里开始我们将驱车体验天路的壮美。举汉公路是从举村乡至汉都村的公路一带的沿线美景,被众多自驾者称赞“浙西最美天路”,这条公路也串联起黄坛口乡、湖南镇、举村乡等山区特色镇村让“浙衢南旅游群”更近了。</p> <p class="ql-block">  车子驶过一个大转弯后,开始爬升,陡峭的山岭出现在我们面前,右侧悬崖,左侧则是峡谷,走在这条路上,犹如行走在天路之上,凭高踞险,岭上群峰耸峙。</p> <p class="ql-block">  驻车驻足,远眺,远处乌溪江的雄姿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条饱经沧桑的乌溪江缓缓向山谷远方延伸,山间的雾气缥缥缈缈,莽莽苍苍。</p> <p class="ql-block">  行无羁,思无邪。蓝天之下,有清风掠过, 沉重的身体变得轻灵,每一次呼吸,都幻化成云朵。我们看过全国大大小小的山, 但还是会被乌溪江的风光迷住,这条江是衢州最近的“亚马逊雨林”,一望无际的绿林倚山抱石,还原一处绿色的原始丛林。</p> <p class="ql-block">  整条公路依山开凿修建而成,一路上,,弯道接着一个弯道,忽上忽下,在山路上之字形前行,时时在考验我们的车驾技术,几经曲折就可以看见“蟒蛇湾”,高处俯视下犹如一条蟒蛇盘卧在碧流溪水间。</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车子在天路上连续拐了几个弯,车子开始俯冲,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山谷和沟壑交错编织出阡陌状的原野,山岗上是连绵不断的板栗果树山峦。数百米下坡后又开始上坡,这段坡较长约有一公里,我将后轮分7 次调到最大牙盘。接近上项端,脚踩轴轮再次调到小牙盘。还是算顺利,这次没有像开初那样中途下车推行,略喘粗气上了顶。贮立山顶乌溪江就在脚下,乌溪江尽收眼底,今天在这里摄拍一幅乌溪江水域的景图,选择好了光照时间,这图非常之美。</p> <p class="ql-block">  到举汉路终点汉都村。从曲折的群山到蔚蓝的水域从古朴的民居到诗意的民宿,这一路,囊括了衢南地区风景的精华,既有被推了又推的必打卡点,也有相当值得一去的小众美景,打卡沿途风光,饱览乌溪江的山水美景。</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举汉路驶上小湖线,约二十分钟,我们在“渔舟唱晚”处停下,再一次被乌溪江的美吸引住了,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份明净的美,看在眼里,沉在心里,我想,山水相依,是静和动的搭配,是单调结合了精彩。《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虽然我们没有看到诗句里所描写的情景,但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那一幕幕已经浮现在眼前,美景依旧美。</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山里的这个小村叫雨潭,以前是一个穷乡僻壤之地,现如今是网红打卡点,成了无数人喜欢的世外桃源之地,村庄黄色夯土房屋的层层纹理是岁月的堆积,古人劳作的艰辛都雕刻在层层山林和悬崖深壑的山路之上,这里浓浓的乡愁在袅袅的饮烟中升起,明媚的阳光洒在乌溪江上,篱笆前是一片安详的净土。如果你是从一个喧闹的都市一下子跑到这样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来的,相信,第一眼感觉多少还是有些惊奇的。</p> <p class="ql-block">  雨潭有一家“溪之东”农家乐,依山傍水,濒水而建,农庄的老板烧得一手好菜,厨艺了得,农家乐的客房常常在周未或节假日客满,来之前需要提前预约。我们当天宿“溪之东"农家二楼,白天在前面阳台放眼平视,远见层峦,近瞰湖面,地理位置极佳,运气好时,晨可见朝霞之美,夕可赏落日余晖。</p> <p class="ql-block">  古诗曰:“闲钓江鱼不钓名,醉心斟酒暮山青”。来这里垂钓也是人生一件乐事,所谓仁者乐山,渔者乐水,而我就是一个渔者,所以我的心里是一片江湖,这片江湖就是大山深处的大江大河了,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是我的心之所向。</p> <p class="ql-block">  乌溪江古称东溪、又称周公源,主源为浙江省龙泉市清井,次源为福建省浦城县石子告大福罗峰。乌溪江主流长161.5公里,流域面积2632平方公里,中国跨度超100公里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湖泊太多了,但据考证唯有乌溪江从源头至核心保护区100多公里无任何污染,并且这100多公里没过多人口聚集之地,也就没有了生活垃圾污染据权威水质检测,乌溪江地表水的水质不仅远 远优于国家一类地表水的水质标准,而且还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的水质指标限值。水越纯净、电导率就越低,经实地检测,乌溪江水的电导率是9,好山好水自然出好鱼,乌溪江里的鱼有三十多个品种,品种不少。</p> <p class="ql-block">  远处一顶遮阳伞下呆坐着一位队友在垂钓,且不论是否钓到大鱼,我觉得他更多的收获到了美好的心情,置身于如此的仙境,又何须在乎呢,钓的是心情、是一种意境。</p> <p class="ql-block">  说到钓鱼,就要说鱼了,讲到鱼就不得不提起乌溪江的大头鱼了,大头鱼是鳙鱼、又称花鲢,乌溪江绿水青山里野外放养的大头鱼生长缓慢,但其品质可是投喂饲料长大的鱼远远比不上的,肉质特别的紧致嫩滑、汤水呈乳白色,不带一丝土腥味。</p> <p class="ql-block">  许多人把乌溪江的鱼称为“清水鱼”,一般情况下,人们叫草鱼、鲫鱼、鲈鱼、鳊鱼,但在乌溪江却叫“清水鱼”,这么清新脱俗的名字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么,清水鱼到底是什么呢? 清水鱼是对乌溪江鱼的称赞,好鱼,因为这里的鱼生长环境在外面是不具备的,必须是在钱江源头活水里生长,一般以草鱼为主,由于生态环境 好,水资源丰富,当地老百姓有句待客的口头禅:山坞里,没好菜,抓条活鱼把客待。这句话既道出了乌溪江人热情好客的民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开雨潭,沿小湖线,一直往北行驶,途经湖南镇,这名字与湖南省的名字相同,湖南镇是个山区镇,百里乌溪江纵贯全境湖南镇全境,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到这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车窗望去,秋水墨色染,如美人眼波怜,即刻有种想亲近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藏匿在深山中的这座农庄,是我们倾听安静与情怀的下榻之地。这一带人流稀少,村子里大多数的人年青人外出打工,留下的只剩极少数的村民,和村庄中孤零零的明清古民居和徽派泥土房。少有人气的小山村空落落的,山风呼啸而来,穿过村舍声声作响,仿佛是这个将“被遗忘的山村"的所发出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 百里黄金水岸线沿乌溪江延伸,一叶孤舟静静地停泊在江边,一侧是广阔的江面,一边是十里原野,这是最好的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 乌溪江的水是透明的,地表水常年达到国家1类水标准,通俗点说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水。在乌溪江两岸,很多老人一直保持着直接饮用乌溪江水的习惯,对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的江水“痴心不改” 喜爱有加,天天都要乌溪江水泡茶煲汤,非乌溪江水莫属, 乌溪江的水也是神秘的,钱塘江源头问水情,而乌溪江正是钱塘江的上游地的一支源,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而夏日的钱江源更令人神往,有人说它就像首诗,一首随着时间变化的诗,一路上,潺潺流水声不绝于耳,水清澈见底,掬一把洗脸,甚是凉爽,听着水的欢歌,贯着水的热舞,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乌溪江沿江绿道,是新铺设的一条骑行线路,位于乌溪江中游,绿道全长约6公里,慢行道平均宽度3.5米,串联起溪口古埠、畲族文化村、乌溪江古渡、 小镇会客厅、邻里中心等,由湖畔道、听涛道、 郊野道、森林道等特色路段组成。</p> <p class="ql-block">  乌溪江的水,可以与九寨沟的水媲美,水是深绿色的,滩上的水是银白色的,河水缓流出滩成银河,碧水与银河连成江,一江秋水墨绿样,江名故称乌溪江。</p> <p class="ql-block"> 阳光温柔地照在游步道上,将湖面上的雾气慢慢 驱散。此时正是江南深秋,路边野花烂漫,远处的山间大片的枯黄的秋色,一边向山谷出发,一边回头看溪水,绿道蜿蜒向前延伸,江上鸟儿惊过水面,溅起的小水花犹如水流画出的四条白色线条,灵动纯净。</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绿道上,视野开阔,湖光潋滟,一侧是山、一侧是湖,栈栏依山蜿蜒曲折,依山傍水、远处层林尽染。</p> <p class="ql-block">  红色的路面上印有“跑步道”的白色字样,道路两旁画白颜色而成的线条,各个节点上立起印有“沿江绿道"logo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  河岸上一只水鸟为了果腹正不慌不忙的在江边寻寻觅觅,小小的“三寸金莲"竟也划出了阵阵涟漪山川美景多野趣,鹤鸣嘹声上九霄,我驾着一叶扁舟,正有条不素的划起桨,一叶小舟渔人立,执篙水上画中行。“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悠然和这片山水共鸣了。</p> <p class="ql-block"> 旧时韦庄曾作诗的静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入只合江南老。”咏的是江南河水和碧绿比天空还靓的风景,也是诗人心中的故乡情。衢州的好,不止绿水青山碧草蓝天,也不止原汁原法的山水味道,能与溪流山涧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共同生长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当是另一种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湖南镇走晚长线,走了一段很长的山路,前方出现“岭洋”的大石碑,我们到达岭洋。岭洋乡,东与丽水市 遂昌县湖山乡交界,东南临丽水市遂昌县黄沙腰镇,南与丽水市遂昌县西坂乡接壤,西与江山市 塘源口乡毗邻,西北、北接湖南镇,东北与举村乡相连。唐代初期,岭头乡和洋口乡境域属信安县。现如今因原岭头乡、洋口乡二乡合并得名岭洋乡。</p> <p class="ql-block"> 过了岭详乡政府,车行抱珠龙村村口,这里是岭洋大山码头,这个码头,下可至小湖南大坝,上可达洋口乡、遂昌湖山码头,更远一点直抵丽水遂昌焦滩镇。如此重要的位置,大山码头成了邻近乡村农产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岭头村的时候,就已经是正是12时,肚子有点饿,在这个偏避的小山村,没有饭店,我们找到一家农户,夫妻俩六十多岁,大娘叫我们选菜,我们点了乌溪江的绕嘴鱼、豆腐、大娘家自己种的白菜、韭菜,还点了一盘野菊花菜,我们自己带了一点酒,吃起鱼来真是津津有味,大家都说:“好吃,好吃,比起高级饭店吃的香多了,味道好极”。我认为大山里的菜是最好吃的,不用任何加工,采下来就可以直接吃,清香无比,当然拌一下也好,根据自己的口味,随意调拌各种调料。 山韭菜和家韭菜没有太大的不同,但还是有一点点的区别,就是山韭菜有一点点野味,吃着很别致。</p> <p class="ql-block"> 伫立江边,发呆很久,让阳光的抚慰着身躯,尽情地看看远方的山峦,看看云,看看天空,看看眼前的一湾碧水,然后,静静的点燃一支烟,让烟雾在山间慢慢的飘去,这样的感觉自己很江湖了!是天下最舒服的事情。“幸福”这词一直离我很远,甚至是无关。但在这里,它却是我的了,我一个人的。</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着山路前行,行驶5公里后,来到道路的尽头,前方己无路可走。此时此刻,我们己到了浙西衢州的最南端了。</p> <p class="ql-block">  在公路的尽头,有一条窄小的泥土路,通往乌溪江边,我们沿着山坡小路攀行,一幅农家生活景象映入眼帘: 偶尔路过一两栋黄士夯筑的民房,几株梨树相依相伴,几只母鸡草墩前面逐食, 一样叽叽喳喳的土鸡跳跃,我仿佛误入一幅“村在山中座,人在画中行”的山水丹青。</p> <p class="ql-block">  马车与酒杯落满风尘,而遥远的过程却干干净净,一条清澈溪流在山脚下,远处山峦叠嶂,连绵不断,一波连一波,湛蓝的天空,白云飘曳,当是白云忽向怀中落,景色缘从天上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岭头村折返,返途中经过岭举乡政府,来到枹珠龙村广场和徐以新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大山里走出的布尔什维克,徐以新,衢州乌溪江岭头村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那个“半个”,16岁从军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秘书,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和西路军,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部分照片由本人拍摄,感谢队友们拍摄并提供精彩照片。谢谢大家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