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中四班小朋友第一次接触安吉积木,游戏是从室内转向室外的一个过程。室内游戏积木虽然轻巧,孩子们利用它还是一个玩具的感觉。安吉积木是我们幼儿园近期新投放的游戏材料,它有1500件,积木保留了建筑材料的真实尺寸,搭建时容易让孩子感到满足感、成就感,更让孩子摸索的自己的最近发展区。</p> 初次尝试 构建楼房 <p class="ql-block">小健和小威在一起搭楼房,一开始小威负责搭建 ,小健负责运木材,当搭到第二层时,有其他小朋友住进了他俩的房子里,小威喊:“下来、下来,你们也出来!”,把他们赶走了,他俩又开始继续建二层,这次小健负责搭建,小威负责递木材,当搭好后,两个人愉快的住了进去。之后小健又想爬到屋顶上,但发现爬不上去,小威就开始建楼梯,最后他们成功爬上了屋顶。</p> 教师的思考 <p class="ql-block">小威和小健能分工合作搭建楼房,当楼房搭到第二层,还没有搭建完成时,就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爬上去玩,小威的处理方式是语言加行动,直接制止了其他小朋友的参与,楼房顺利搭建完成了,而当小健想爬上房顶上玩的时候,小威没有制止,而是帮他一起想办法搭建楼梯。两个人也成功爬上了房顶,体验到了搭建成功后喜悦感。</p> 幼儿涂鸦 <p class="ql-block">幼儿的反思:虽然很坚固,但是不稳定</p> 发现问题 改造二楼 <p class="ql-block">第二天:</p><p class="ql-block">今天建楼房的小伙伴增加了,他们先将要用的木材运过来,小伙伴们一同搭建了第一层,与昨天不同的是,第二层没有采用架空的方式进行搭建,小威将长方体的积木垒高,像起房子的砖块一样堆起来,期间发现积木不够了,星星和园园他们又去用平板车拉来了积木。第二层建好了,然后又运来了长木板进行搭建屋顶,搭建完成后,星星住到了第二层里,小威也想住,跟园园说:“我想到一个办法,一个人玩一次。”园园说:“那他住这里,你住底下,我就住上面。”两个人一直商量着。最终决定是轮流住第二层。</p> 教师的思考 <p class="ql-block">由于昨天有许多小朋友要来玩,但房子没有那么稳,于是小威对楼房进行了改造,将第二层进行了加固,没有采用架空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垒高的方式,占地面积更多更稳,这就导致了都在争抢要住在二楼,但他们并没有挤,而是进行了商量,采取轮流住的方法,和平共处的住了进去。《指南》中也指出:4~5岁的幼儿能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p><p class="ql-block"><br></p> 幼儿涂鸦 <p class="ql-block">幼儿的反思:我改造了上面,但是下面还是不稳定</p> 调整思路 改造一楼 <p class="ql-block">第三天:</p><p class="ql-block">小威和园园一直把圆柱体的积木排在下面,架上长木板,准备搭建第一层,搭建过程中发现长木板不够了,浩浩拿了短一点的木板试了试,小威看了看说:那个太短了,要找长的。浩浩发现架子上没有长木板了,这时小威用短了木板接起来,虽然不平整,但也铺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小威找到了长木板并将之前的短木板替换下来 。</p><p class="ql-block">小威又开始搭建第二层,园园和浩浩则在铺第一层的地板,铺好了又开始铺第二层的地板,这时小健和小威又去别人那借垫子,发现垫子放不上去,小威又把第二层拆了重新搭,于是垫子顺利进去了 。吸引了许多小伙伴来玩,小威又开始搭了一个滑滑梯,还拿来了手机,开心舒服地住进了房子里。</p> 教师的思考 <p class="ql-block">上一次是加固的二楼,这一次是加固的一楼,当第一层封层时,发现没有长木板了,幼儿能想办法解决 。《指南》中也指出:4~5岁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p><p class="ql-block">二楼因为没有长木板了,小威还是采用架空的搭建方式,还增加了垫子,变成了蹦蹦床,又把积木想象成手机。然后新建了一个滑滑梯,吸引了许多幼儿来玩,这次小威没有制止,因为他知道他一楼的房子足够坚固。</p> 幼儿涂鸦 <p class="ql-block">幼儿的反思:这次我加固了下面,上面又不稳定,垫子也不好放</p> 仍有问题 不再改造 <p class="ql-block">第四天:</p><p class="ql-block">小威和园园把需要的材料用平板车都拖到场地上,这次小威先把垫子放进去,小伙伴们用方块砖开始搭建第一层,建好后,小威开始封层,园园、小健、浩浩又开始搭第一层的阳台,阳台搭好后,他们一起合作帮小威封层 ,然后又开始搭建第二层,进行第二层的封层,第二层搭好后,小威又开始搭第二层的阳台,并给阳台铺上了地板,全部搭建完成后,他们开始住进去,这时浩浩已经住在第一层了,浩浩就从里面出来,但小健也想进去,两个人就在来回挤,小威一把拽走小健,让浩浩先出来,然后小健成功脱鞋进去了,小威又把一楼阳台修复了一下,小健说:“把门关起来。”小威说:“等一下,哇!还真能睡人!”小威上二楼转了一下又下来了,和小健交换了楼层,一起愉快地住了进去。</p> 教师的思考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幼儿使用的是全架空的搭建方式,第二次是对二楼进行加固,第三次发现一楼不稳,又对一楼进行了加固,这一次一楼和二楼都采用了垒高围合的方式进行搭建,这样上下两层都更稳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阳台。</p> 幼儿涂鸦 <p class="ql-block">幼儿的反思:今天搭的房子太小了,阳台也太小了,住不下4个人</p> 教师的思考 <p class="ql-block">其实在幼儿的涂鸦反思中可以看到幼儿认为他的楼房依然存在问题。也有了下一步的改造计划,但在真实的游戏场上,幼儿并没有再对楼房进行改造,而选择了搭建新的事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幼儿建构游戏转变成角色游戏:生日派对🎂吃火锅🍲</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出幼儿在每一次搭建后都会有反思,并能找出问题进行改造。《指南》中也指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幼儿不同游戏阶段发现的问题、解决方案及结果</p> <p class="ql-block">《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中:幼儿最大限度地拥有掌控游戏发起、走向和结局的自主权。所以我们应该完全相信幼儿,尊重幼儿的决定,幼儿可以自主决定如何游戏,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冲突点,第一天有幼儿想加入,建造者不愿意接纳其他幼儿的加入,这在很多成人眼里是不友善、不愿意分享、接纳的表现,其实不是小威的社会性不足,他只是不想别人破坏他的作品。《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书中也提到:因为他们知道,游戏很容易被不了解这个游戏性质的外来者阻断,这时候教师的放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理解。</p> 集体教研 <p class="ql-block">仇风林老师:孩子不接受别人参与,不是他的社会性发展不足,他只是不想别人破坏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琪老师: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可在分享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吉鹏老师:介入的过程会不会影响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给予放手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李婷老师:矛盾与冲突的过程就是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孙小娟老师:小班的介入因年龄段的特征而定,小班幼儿的情绪自控能力差。</p> <p class="ql-block">严小玲老师:从搭建游戏中发现问题,继而转变游戏类型,建构游戏转变角色游戏,解决了参与人数的限制。</p> <p class="ql-block">朱俊杰老师:同一个幼儿涂鸦的连续性反思,老师持续性观察记录。</p> <p class="ql-block">王静主任:幼儿最大限度地拥有掌控游戏发起、走向和结局的自主权。幼儿可以自主决定如何游戏,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中看出幼儿包含了多领域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戴涵园长:在建构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不仅是关注搭建的技能,还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认清游戏中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支持孩子的游戏发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研结束后,张洁园长对教师们细致入微的观察给予了肯定,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视频、幼儿的表征、行为等进行了策略的支持和补充:</span></p><p class="ql-block">支持方向:</p><p class="ql-block">一、没有危险时不介入,但是能获得更多学习机会的情况下,可以介入。</p><p class="ql-block">1.不介入后游戏会不会戛然而止,游戏后的分享和反思是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游戏能力、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p><p class="ql-block">2.在游戏结束分享环节要了解幼儿双方的理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小班幼儿的前期介入要多于中大班,不仅仅是能力问题,还有小班孩子的情绪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建立公共规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接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外来者想加入先询问,获得认可,方可加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游戏的主体者提出:你如果想玩,应该怎样。</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