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历史上的“皈一道”考略

江南雪

<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德州平原县城北赵家湾村有一个“一门六进士”的赵氏家族,不仅在平原县拔得头筹,就是在山东省也被列入63个科举世家之列。这个家族在近500年的历史长河中,长时间灿烂辉煌,可称得上读书习武世代簪缨。但清末以来,这个家族的秀才赵万秩却创立了影响和遍布全国的会门道“皈一道”,其后人走火入魔竟然做起皇帝梦,最后不得不戴着枷锁走上了断头台。</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使民族受辱,国力渐衰,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战乱时期。德州平原县城北赵家湾村赵氏十六世孙:赵万秩,字:子序,生于嘉庆年间,长于乱世。他7岁读书,11岁入县学,13岁演习道学。屡次乡试不中,遂一心研究佛、道,几近痴迷,人称赵疯子。传说赵万秩为母病愈还愿渡黄河,船行河中心忽狂风大作,船欲倾覆。船上民众大惊,赵万秩于船头烧黄表纸口念“阿弥陀佛”,风浪骤停,众人得以平安过河。自此,赵万秩在济南历城、德州禹城一带名声大噪。在这期间,他北游京师观帝王之化,南登浙江普陀山窥菩萨之灵,东入蓬莱仙岛访仙佛之妙,深知佛祖、仙真、明君、贤相与大成圣师删定诸书普度千秋之意并无二致,于是融儒佛道而为一。并通过设坛求三教祖(释迦佛、老子、孔子)降训说:“今三教士设坛求三教皈一之训,吾在天盘与释迦佛、太上仙、大成圣公议,共揭三教真谛,伙著一篇,使后世有志佛圣者免入歧途焉。”遂创立“鸾会”,后改为“皈一道”,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德州人创立的宗教组织。</p> <p class="ql-block">  此道将“无生老母”设为最高神祇,在宗教界尚属首次,在明清以来的民间秘密教派中也属于比较有影响的一个宗教组织。“鸾会”通过讲圣谕来传播道内要义,这在其他民间教门中所未见。主要是在沿街或在热闹处设棚宣讲“皈一道”的教义:“依据佛教、道教、儒教三家的经典,学理求理,挽化人心向善,使世人知礼仪,明哲理,修真养性,脱动免难,升入无极。 ”“鸾会”戒律严格,道徒生活清苦至极。</p> <p class="ql-block">  光绪元年(1875年)赵万秩死后,道徒们将“鸾会”改称:“皈一道”,称原“鸾会”创始人:赵万秩为“复阳帝君”,赵万秩之子赵西可为道长,后传位其子赵云会,总坛设在平原县城北的赵家湾村。后传位于原德县:陈希曾,总坛设在德县王官庄(今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镇东王官庄)。民国初年,参会道徒遍及山东及周边多个省市,并由此衍生出多支道门,道徒波及全国24个省市,人数达几十万计。</p> <p class="ql-block">  “皈一道”原以坐功、炼丹、行善为名进行道务活动,自1928年始平原县内的“皈一道”转入政治性活动。 1928年,平原腰站镇小白布屯分坛主寇善堂以皈一道名义给河北省督查警务处处长、国民党陆军中将厉大森治好头痛病。厉大森为此加入该道,并为该道立碑,题“万古真传”“万古流芳”额,并介绍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加入“皈一道”。于是,皈一道便凭藉国民党政治势力在更大范围内发展道务。平原县腰站镇林桥村坛主张吉浩于1933 年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区长张世范以及一些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特务分子也先后加入该道。他们以道务活动为掩护,暗中进行特务活动。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搜集共产党军政情报,策动革命干部叛变。 1936年,赵云会在多位道徒的怂恿下,在赵家湾登基称帝,封太子、妃子、八千岁与“外交部长”。 1946年,平原县人民政府对“皈一道”进行打击,次年处决了该道坛主、国民党特务张吉浩。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其中第八条规定对赵云会执行死刑。</p> <p class="ql-block">  “皈一道”第二代道长为原德县王官庄人:陈希曾。陈希曾(1873年—1941年),号称 :“陈善人”。他自幼熟读诗书,擅长武术,在平原县赵家洼的皈一殿入道,后潜心研究神学,将“皈一道”发展壮大。德县一带的道院,最早于1912年修建在滋镇乡小郭家村,陈希曾接任道长后开始在德县东王官庄修建总坛。最兴盛之时为1935年前后,徒众最多时达四五千人,东至滨州,西至太原,南到镇江,北至哈尔滨。</p><p class="ql-block"> “皈一道”取“九九归一”之意,将儒家的孝道思想和仁义道德、佛家善恶相报以及生死轮回说、道家的修炼成仙术杂糅在一起,形成“皈一道”的道义,强调“积德行善”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供奉的神灵有:(老子)、圣人(孔子)、佛爷(释迦牟尼)三神。皈一道徒利用当时民众的迷信思想和国家兵匪作乱、民不聊生的现状,大讲“善因善报,恶因恶报”的因果报应,极力宣传入道者可以避免“三灾八难”,死后不受“轮回之苦”,坚持修道练功,还可以成佛成仙。因此,入道者不惜倾家荡产,源源不断地捐献财物。</p> <p class="ql-block">  德县王官庄的“皈一道院”分三部分:大殿、修道院和印刷室。道院有3座大殿,南北排列,“飞檐翘角,碧瓦青墙”。前大殿有合围明柱8根,靠山柱8根,鼓形柱础,台高1米。殿中供奉无生老母塑像,并罩以玻璃外罩。中大殿除雕梁画栋外,塑有二龙戏珠,悬于二梁之间,内供奉太上老君、圣人、佛爷。后大殿3间,有明柱4根,配有东西庑,内供奉玉皇大帝塑像。这3座大殿中无论是正位还是两侧的神像,都是由道徒们捐款塑造的。两侧神像当时没有名字,而是约定捐款者本人死后就成为该尊神灵。</p> <p class="ql-block">  修道院是修道者的“静”室,是道徒参禅、打坐、练“九转”的地方。它有两处,一处在大殿西侧,一处在路西与民房相邻,非道徒不得进入。据说,炼成前九转,可以百病不生,益寿延年;炼成中九转,可以陆地成仙;炼成后九转,可以白日飞升(即肉体成神)。这是把武术中的气功用之于鬼神迷信,来愚弄人民、聚敛钱财的一种手段。也有人想通过“避谷”这条途径修炼成仙。据说,练成“避谷”这一功,需要七七四十九天不吃饭。但传道者们明白,正常人49天不吃饭是不行的。所以他们研制了一种药丸,名叫“避谷丸”,由黄芪、红枣、枸杞、栗子、柿饼等配料研制而成。每天服用这种药丸,可以六七天不吃饭,精神如常。所以,练“九转功”和“避谷功”可以成仙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p><p class="ql-block"> 印刷室分为编写、刻版、印刷、装订4道工序,主要是编印“善书”。善书有单页的《行孝歌》《何仙姑妯娌训》《劝人息讼歌》等,也有成册的《二十四孝图》《善恶名言》等。</p> <p class="ql-block">  1941年,陈希曾因病身亡,皈一道徒推举其弟子许荣堂为道长。 1945,中共德县县委和德县政府移住此地,遂将各殿内的神像一一拆除。 1952年,德县县委、县府迁往陵县县城(今德州市陵城)。 1958年,德县政府将道院改作德县四中校舍,后改为:陵县第四中学。 1971年下半年,德州陵县因修建县影剧院缺乏建材,先后将前、中两座大殿拆除。后大殿毁于1991年。该处兴建的学校也于2000年停办。</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平原县志、德县县志、陵县县志、德州新闻网等有关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