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珍荟萃 传承守望”翁同龢 纪念馆建馆三十周年座谈会暨 “翁同龢书法拓片展”举行

虞山一划

<p class="ql-block">翁氏后裔代表翁以钧(左四)、翁以华(左三),秦卫星(左五,原常熟市委副书记,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现常熟市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吴伟(左六,原常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沈秋农(左七,原常熟市档案局局长、文史专家)、秦健(左二,常熟翁同龢纪念馆副馆长)、姚远(左一,常熟翁同龢纪念馆文庙联合党支部书记)在翁同龢纪念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翁同龢书法拓片展》,展出时间:2021.12.21——2022.2.15,展览地点:翁同龢纪念馆松禅艺苑,常熟市书院街12号</p><p class="ql-block">本美篇展示的部分拓片均可点击放大观看,包括翁同龢写给李鸿章等人的信扎</p> <p class="ql-block">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彩衣堂,翁同龢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翁同龢离孙、国学大师钱仲联为状元坊题写对联:“此中出叔侄大魁、昆弟抚相,画栋雕梁,门第海虞称冠代;何必数榜眼感旧、会元有坊,华篇胜迹,声名琴水让高山”</p><p class="ql-block">(钱仲联先生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历任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顾问,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兼诗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总编委,民革中央监察委员)</p> <p class="ql-block">《翁氏故居》门楣由翁兴庆 (万戈) 题写,末代皇帝弟弟爱新觉罗.溥杰书写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翁同龢纪念馆》木牌挂在翁家巷2号门口</span></p> <p class="ql-block">“松禅艺苑”匾额由翁兴庆(万戈)先生手书</p> <p class="ql-block">“藏珍荟萃 传承守望”翁同龢纪念馆建馆三十周年暨“翁同龢书法拓片展”于2021年12月21日上午在常熟市书院街12号的翁同龢纪念馆“松禅艺苑”举行,翁氏后裔代表、文史专家及书法界代表共同出席。常熟翁同龢纪念馆主持工作的副馆长秦健主持了开幕式</p> 出席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有:<br>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晓峰、市政协副主席金健峰、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李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程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杂志原副主编,中国书协六届理事、武警陕西省总队原少将司令员,市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市文物局副局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虞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市文联副主席,市教育局副局长,虞山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市文体旅局历届老领导,市文体旅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副科长,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文庙管理办公室主任,市博物馆馆长、副馆长,市美术馆馆长,保利大剧院总经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市书画院院长,市文化馆馆长。翁氏后人,翁同龢纪念馆历任馆长、副馆长、馆员,文史专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兼书法篆刻艺委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联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州科技大学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一级美术师王伟林先生致辞 <p class="ql-block">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晓峰讲话</p> 领导们共同推开了开幕闸 <p class="ql-block">常熟实验小学校长,报慈小学校长,石梅小学校长,UWC虞山书院(中国项目中心)经理,凤禧旗袍董事长,市创意设计协会会长,彩衣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艺术鸭文创智造产业园董事长、红钻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贡之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苏州布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收藏家,职业书画家,市文联创研室主任等来宾参加了开幕式活动</p> 邓邦述(1868-1939),诗人、藏书家,1899年进士,授翰林,筑藏书楼“群碧楼”“双沤居”,藏书4万册千余宋刻本 <p class="ql-block">翁同龢书法雍容肃穆、气度恢宏,被誉为“晚清第一书家”。此次“翁同龢书法拓片展”所展出的拓片为翁同龢与李鸿章、谭钟麟、汪鸣銮、杨艺芳等同僚友人的通信,共30件,均为苏州收藏家吴卫文先生所献,另有其他书法精品一并展出,向市民展示翁氏书法的独特魅力,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书法艺术,还表现出这位晚清重臣的人生态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些拓片均可点击后放大观看</p> <p class="ql-block">翁同龢(1830年—1904年)对李鸿章(1823年—1901年)十分敬重,尊称中堂,自诩晚生</p> <p class="ql-block">与会嘉宾转场至常熟国际饭店会场参加《翁同龢纪念馆建馆三十周年座谈会》,该座谈会由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翁同龢纪念馆协办</p> 座谈会地点:国际饭店6号楼三楼方塔厅 翁氏后人们的合影 左起:任丽萍、左欣伉俪,翁以钧、柳至善夫妇 <p class="ql-block">左起:常熟市文体旅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叶维、翁同龢纪念馆文庙联合党支部书记姚远,翁以华、金燕萍夫妇</p> 座谈会先放了一段关于翁同龢纪念馆的视频纪录片 座谈会由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市文物局副局长陆晗主持 常熟市政协副主席金健峰首先讲话 <p class="ql-block">翁氏后裔代表翁以钧先生作为三十年前参与捐赠翁同龢纪念馆的亲历者在座谈会上的视频讲话,可点击观看,时长10分钟</p> <p class="ql-block">翁同龢纪念馆文庙联合党支部书记姚远女士宣读九十六岁高龄的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戴逸先生 写的贺信</p> <p class="ql-block">翁同龢纪念馆馆成三十周年贺信</p><p class="ql-block">欣闻吾乡先贤翁同龢纪念馆馆成三十周年,为疫情所阻,不能回乡,故草拟贺信,兼寄莼鲈之思。</p><p class="ql-block">翁同龢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甲午战争中坚持抗日,反对投降,戊戌运动中力图自强,增进变法,对国家和民族做过贡献。</p><p class="ql-block">在新时代下我们回望吾乡先贤,个人觉得翁公平生三点值得我们永久的记忆与学习:</p><p class="ql-block">一、清</p><p class="ql-block">就以翁同龢个人的操守而言,他为官四十多年,状元宰相,两朝帝师,位极人臣;任户部尚书,主管全国财政十余年,开缺回籍后竟两袖清风,囊无余资。归乡后,结庐虞山脚下,晚年生活,尚须亲友和门生接济,乃至典卖字画度日,其道德操守,清廉风格,尤其难能可贵。可谓“翩翩浊世之清儒士”。</p><p class="ql-block">二、正</p><p class="ql-block">翁同龢长时间在清廷担负要职,处在晚清政治漩涡的中心。其忠君爱国,遭逢时艰,苦心焦虑,力图改革,拒降主战,变法维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仁人志士们为了解救国家危亡而艰巨探索,奋斗行进,超越了纯粹的个人发展、个人得失。翁同龢作为清室大臣,自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但其忧国爱民,坚持变革,力抗逆流,不避艰险,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是值得后人敬佩的。</p><p class="ql-block">三、终身学习者</p><p class="ql-block">翁同龢作为清代状元,同时也是一位终身学习者。特别难得的是,他坚持每天记日记,从1858年至1904年病逝之前,长达47年之久,无有中断。其中所载,军国大事、外交交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宫闱秘事、社会风情、治学论文、品评字画、朋僚交友、家庭生活,和刑部的审理诉讼、工部的陵寝工程、户部的度支奏销,包罗极广,巨细无遗。翁同龢日记的突出优点是:叙事逼真准确,言简意赅,得其要领。今天读来,仍是多有启迪。</p><p class="ql-block">值此翁同龢纪念馆建馆三十周年之际,个人提议我馆可以组织类似共读《翁同龢日记》等读书文化活动,以助乡人深入了解清末的历史时代,也有助于我们建设更具书香气息的常熟。这样可能是更好地纪念与学习先贤的一种方式。祝愿纪念馆的发展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戴逸 2021.12.18</p> <p class="ql-block">天津市医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员 翁铭庆贺信:</p><p class="ql-block">三十年来,翁馆从一个全国文化保护单位发展成为传播文化的基地,受众广及海内外,将中国文化普及世代乃至永久</p><p class="ql-block">“先世之泽 至于永远”</p> <p class="ql-block">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谢俊美教授的贺词:</p><p class="ql-block">欣闻贵馆开馆三十周年,特致以衷心祝贺:三十年来贵馆为宣传和弘扬翁同龢爱国精神、勤政爱民美德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向你们表示敬意,祝贵馆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瓶隐庐修复 公不寂寞,彩衣堂开放 瞻公者多”</p> <p class="ql-block">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近代文献整理研究部主任王宏的贺词:</p><p class="ql-block">“一门读书彩衣人 一座冩史瓶隐庐”</p> 常熟市图书馆馆长、原翁同龢纪念馆馆长王忠良讲话 翁同龢纪念馆主持工作副馆长秦健讲话 翁同龢纪念馆首任馆长朱育礼先生 <p class="ql-block">文史专家、中国作协会员、常熟理工学院教授沈潜先生发言(即席演讲整理稿)</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尊敬的翁以钧先生、翁以华先生:</p><p class="ql-block">今天是翁同龢纪念馆的开馆庆典,也是一场关乎文化守望的精神盛宴。</p><p class="ql-block">记忆里,大概是在1990年前后,因为师友的缘故、专业的缘故,我就走进了当初正在修缮中的百年老宅。现场微视频里的那张开馆仪式照,站在最左边的就是当时负责筹建翁馆的文管会钱永贤先生,也是我的忘年交。有一回,先生有事约我,见面地点翁家巷门,绕了一大圈后抵达,我才知离学校(苏州师专)非常之近。痛惜先生不幸早逝,未能亲眼见证翁馆跨越式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未曾想,三十年前的一次偶遇,我能成为宾至如归的翁馆常客。</p><p class="ql-block">未曾想,三十年来的一路因缘,我与四任馆长结下了良好友谊</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承众师友鼓励、翁馆委托,由我先后起草了翁同龢纪念馆、瓶隐庐纪念馆的初版和改版稿,协助起草了翁氏家风传习馆的展陈文字。</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以海虞翁氏的家学、家教、家风为主题,我还面向社会各界做了专题人文讲座数十场,受众五、六千人。</p><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的翁馆,无疑成了我心生敬仰、心存感恩的一处精神道场。</p><p class="ql-block">可以这么说,翁氏文化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认知,温润了我的文化情怀,淬炼了我的人事阅历,成全了我的温情坚守,真正领悟了一个书香世家瓜瓞绵绵的魅力。正如綵衣堂联语所云:“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这是翁馆惠泽后世的财富,弥足珍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走进翁氏故居,文化馨香扑面来:传统书香文化、家教文化、状元文化、建筑文化、江南文化……闹中取静的深宅古院,几乎别裁了一部中国传统文化样本。翁馆因此堪称常熟的文化地标、展示历史文化的公众场域。</p><p class="ql-block">有创新活力,就有绵延不绝的魅力。活力与魅力,从来相互因果。</p><p class="ql-block">三十而立的翁馆,经过历届领导接力棒式的努力和传承,立了形象,立了品牌。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归结于坐拥着一方文化资源、抱持了一份文化皈依、开掘了一脉文化创意,并且契合不同时代的语境、场景,推陈出新日日新。</p><p class="ql-block">近十年来,文化立馆、学术兴馆,一直是翁馆致力的愿景向往。从“同和讲堂”、“松禅书院”的亮相,到翁氏文化系列丛书的出版;从状元文化陈列馆,到翁氏家风传习馆的开设;从各级各类基地的挂牌,到翁氏文创产品的呈现……</p><p class="ql-block">就物态化的翁氏故居来说,从原来单一的旅游文化景观,打造为多功能、体验式的纪念馆;就家族代表人物翁同龢来说,从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还原为立体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历史投影。</p><p class="ql-block">结合翁氏日记,学界不仅从传统政治、思想史考量,更有拓展到文化史、社会史、艺术史乃至情感史的视角,有了关乎个体生命与时代变迁的全方位审视。</p><p class="ql-block">以我粗浅之见,一个名扬海内外的江南文化世家,何以彰显了历久弥新的薪火绵延!这是翁氏文化最足堪回味的意义所在。翁馆之于存活当下的人们,这是最值得后世鉴往知来的话题</p><p class="ql-block">忝为文史工作者,如何溯源头,汲活水,需要坐实“岁岁丰收常熟田”的沃土,跳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野,默默耕耘开去。</p><p class="ql-block">愿景可期,依旧任重道远。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期待翁馆在已有基础上继续盘点并激活翁氏文化,比如翁同龢被推为“同光第一书家”的美誉,这一出自当年的书坛评价,一定有其历史的缘由、艺术的内涵。现今,有书法家秦健先生掌门,相信一定会有别开生面、别具新象的收获。</p><p class="ql-block">三言两语,由衷起敬,让我们致敬翁馆,致敬翁氏家族,致敬文化常熟!</p> <p class="ql-block">文史专家、常熟市融媒体中心电视节目部纪录片制片人、市政协委员李政先生发言</p>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伟林发言 《书法》杂志原副主编、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胡传海发言 <p class="ql-block">中国书协六届理事、武警陕西省总队原司令员王春新少将发言</p> <p class="ql-block">向十位对翁馆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文史专家授予翁同龢纪念馆荣誉馆员称号</p> <p class="ql-block">市委党校副校长时映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李忠向荣誉馆员颁发证书</p> <p class="ql-block">翁同龢纪念馆副馆长秦健、翁馆文庙联合党支部书记姚远向共建单位代表赠送纪念邮册</p> <p class="ql-block">座谈会最后由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钱强局长作总结性讲话</p><p class="ql-block">一是要擦亮江南文化品牌底色、融合性发展</p><p class="ql-block">二是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 class="ql-block">三是要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化供给、高质量发展</p> 参加《翁同龢纪念馆建馆三十周年座谈会》全体与会者在常熟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合影 翁同龢纪念馆与中国邮政联合发行的翁同龢纪念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邮册 松禅老人造像(范曾),像赞(曹大铁撰并书)<br> 翁同龢纪念馆,含《郑板桥作品选》套票:(6-1)T 竹石扇面 10 分, (6-6)T 书法扇面 160 分<br> 状元坊 知止斋,含《郑板桥作品选》套票:(6-3)T 兰竹石大中堂 20 分,(6-4)T 竹石图轴 30 分<br> 翁氏家风传习馆,含1996-23《中国古代档案珍藏》套票(4-1)T 甲骨档案·商代龟甲 20 分 ,(4-2)T 简牍档案·汉代木牍 20 分, (4-3)T 金石档案·明代铁券 50 分, (4-4)T 纸质档案·清代国书 100 分 <br> <p class="ql-block">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含《马踏飞燕》个性化邮票12枚:綵衣堂 120分,翁氏故居 120分,砖雕门楼 120分,知止斋 120分,翁同龢朱拓虎(真)120分,翁同龢朱拓虎(草)120分,翁同龢朱拓虎(隶)120分,翁同龢朱拓虎(篆)120分,木雕云鹤 120分,彩绘游龙 120分,木雕麒麟 120分,沥粉狮子 120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