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昼短夜长冬至日,寒天亦有暖阳来。2021年12月22日-23日,在罗庄区初中教研室主任王才之老师的带领下,有幸参加了在临沂外国语学校举办的临沂市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教研成果交流会议。会议由临沂市地理教研员卞学昌老师和河东教研员张宁老师主持。两天的会议,干货满满。会议流程如下:</p> 精致的宣传彩页,不仅透露着用心,还有地理人的素养 <b>千磨万击还坚劲——12月22日下午的名师展示课</b><div> 第一节课是临沂外国语学校的杨鹏欣老师执教的《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杨老师用小明游历世界的旅程为主线,设计了“走进城乡,感受城乡的差异”、“走进自然,寻找理想家园”、“风格各异的特色民居”三个主任务。在任务中设置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或情景再现,或看图思考等活动,完成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我们罗庄区的“五化”教学(目标素养化、内容任务化、任务活动化、活动情境化、评价生态化)不谋而合。<br></div> 第二节课是郯城实验的朱文静老师执教的《农业》复习课。朱老师沉稳大气的气质台风、精彩清晰的课堂设计、新颖创意的情境设问,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征服全场。从最初的《最美中国色》开场导入,到“走进历史析农业——东西差异”引入东耕西牧在历史上的纠葛,回归到地理上的因地制宜观念;到“走进生活品农业——南北差异”,通过图文材料的分析南稻北麦格局的由来;第三部分通过《山海情》中闽宁镇大有叔菌菇滞销事件的分析中,带领同学们“走进现代看农业”,分析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最后用袁老的两个梦,自然升华、生成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地观。多学科的融合,学科内的融合,有宽度,有高度,有枝有叶,有血有肉,意蕴深远,回味无穷。两个字“拿捏”,hold住了全场!<br>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是临沂第35中学的王雅老师执教的《地图和地形图的判读》复习课。将《地图》和《地形图的判读》这两节内容,细致地划分了8个考点,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选择适用的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考点下面设立各类题型及中考链接试题,具体、细致、实在、坚实地落实知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分析。多维度、多视角、多途径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p> 一节好课,一定经过了千磨万击。一节展示课,展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厚实的学科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实践视野。再次致敬为我们提供展示课的老师。<div><b>任尔东西南北风——12月23日上午的经验交流</b><br> <br> 临沂第十一中学的邵泽军老师从名师工作室的角度,从会议篇、教研篇、培训篇、竞赛篇、联研篇的工作盘点,成绩收获,展望未来三个方面,高站位的汇报,让我们更深层的认识到工作室的领头羊的作用。<br></div> 河东教研室地理教研员张宁老师从时代要求、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实现途径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度学习的理论概念,并从实际出发,教研室的搭建平台、引领示范、课题引领、交流探讨,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摸索,为我们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临沂第八中学的高洋老师,“广袤沃土促成长”,“良师益友伴我行”,“唯有热爱抵岁月”从自身的成长出发,让我们看到新入职两年的老师的热血与冲劲。日复日,年复年,也许会有倦怠,但从教学生涯的点滴中,那些涌动的小幸福,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平邑赛博中学的唐义明老师的《核心素养下的小组教学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让我们对课堂小组的实操演练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和课程理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正是地理核心素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 临沂实验中学刘彩老师主要从基于深度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典例方面,让知识与学生之间搭起桥梁,选取主题化情境、设计系列化问题、开展深度化探究、进行反思化总结、设计创新化作业,具体可行,让飘在云端的深度学习融入课堂细节中。 费县杏坛学校的杨丽老师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阅卷分析》从阅卷工作、考题分析、考向预测、备考策略四个方面,为接下来的中考未雨绸缪。引“临沂试题特点:1注重双基,突出考查地理基础主干知识,考点覆盖面广;聚焦综合性和开放性,强调能力。2聚焦立德树人,突出地理学科价值、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3传承以往的特色,也有创新,更接地气,突出考查身边的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4彰显学科特色,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5关注地理性时政热点、焦点问题,拓宽地理视角。”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无论时事如何变化,有了团队的引领,任尔东西南北风!<div><b>时事相催,阳生春来</b><br> 最后将卞老师,相启梅老师等名师专家的评课、工作指示,整理如下:<br><br></div> <p class="ql-block"><b>1.目标设立:</b>依据课标,设置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围绕任务设计活动,设计情境,促进素养目标的达成。素养目标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也可以不呈现。</p><p class="ql-block"><b>2.素养立意:</b>人地观为主线,实现立德树人,发展学科育人作用。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在课堂中的落实,任务驱动,情境设置。</p><p class="ql-block"><b>3.地理特色:</b>图文并茂,图文材料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融合。选材精炼,与时俱进,从课堂走进生活,从教材走进生活。起在课外,理在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p><p class="ql-block"><b>4.课堂留白:</b>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安静的思考、学习。</p><p class="ql-block"><b>5.问题设置:</b>有层次性、有思维含量、少挖空式填写。</p><p class="ql-block"><b>6.教研方向:</b>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