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自然的发展。感官体验是0-6岁孩子的自我教育方式,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多元化的体验,让他们发挥潜能,对世界有更全面也更细致的理解。先锋幼儿园2021年12月22日进行了“园本教研——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教研活动,老师们将跟着刘胜楠老师一同体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尊重儿童的自由发展,重视儿童成长发展的各种敏感期教育。借助蒙台梭利博士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教具,激发幼儿天赋本能: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工作本能、语言天赋、爱之天赋。</p> <p class="ql-block"> 感官教育在整个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感觉的发展先于智能的发展,感官教育是从日常生活教育到数学、语言、科学文化教育的“踏板”,也就是说日常生活教育为感官教育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而感官教育又是进行数学、语言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所以说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p> <p class="ql-block"> 首先老师们先了解了蒙台梭利的生平及教育理念,接着了解了感官教育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的学习,体会感官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的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 接着,通过观看视频,老师们一起走进了蒙台梭利的教室来了解孩子们真实的学习生活的状态,看起来似乎吵闹杂乱,实则乱中有序,孩子们自主性强,有秩序感,各自做着自己的工作,互不干扰,就像一个忙碌的小镇,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有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也遵守着基本的行为规则。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理论结合实际,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按照日常生活、感官、数学 、语言、科学5大领域布置环境,有着适合孩子发展的丰富教具,孩子通过自由选择一份“工作”,逐渐培养其”独立性”,“专注”、“秩序感”、“意志力”等。如《指南》中指出,要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得经验,而不是一味的让幼儿接受性学习,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教具吧!</p> <p class="ql-block"> 中班组的老师们选择了粉红塔和彩色圆柱体,操作后总结:在不断尝试操作“粉红塔”中,感知了“粉红塔”的大小,次序和辨别大小的能力。有机会也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培养孩子步行机能的平衡感觉、大肌肉协调能力,促使孩子充分的集中注意力。</p> <p class="ql-block"> 大班组的老师选择了色板3 的工作,通过操作,老师们总结:色板3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以及秩序感都很大的帮助,颜色的深浅度也跟光线有关系,做此工作要选择光线较好的地方操作。喜欢操作此工作的小朋友,在色彩上会更敏感。</p> <p class="ql-block"> 小班老师选择了立体几何组的工作,通过操作他们总结:立体几何组与生活息息相关,操作教具会让幼儿更加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到立体几何是什么,他们为什么有相应的命名,为以后数学上学习立体几何有非常大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教具进行操作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在体会蒙氏教具的意义所在。通过反复操作蒙特梭利感官教具,可以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到各种事物之间细小的差别,并能自己鉴别出事物的细微差别。以发展儿童各种感觉能力为出发,通过这些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的一般感觉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刘胜楠老师带着老师们进行集体操作粉红塔的工作,当老师们把自己当作小朋友参与到粉红塔工作中时,切身体会这个工作的有趣和有用,不紧考验老师们的对大小的判断,也考验老师们的记忆能力。</p> <p class="ql-block"> 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从蒙台梭利博士的定义来看,感觉教育并不只是训练感觉器官而已,它的最终目旳是要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所以,译成感官教育更为恰当!</p><p class="ql-block"> 蒙台梭利曾说:“我听到了,我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也将此名言与大家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