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石家庄通达铁路中等专业学校团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邹衍,1915年11月5日出生,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历经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历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第50军政委、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沈阳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截至2020年12月,在世开国将帅仅剩6人,邹衍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5年,邹衍出生在兴国县崇贤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28年,13岁的邹衍便参加了秘密农民协会,经常奉命打探消息,传递信件,每逢农协开会,他便机警地在会场附近放哨,14岁时就当上儿童团的指导员,邹衍说,儿童团的任务一个是站岗放哨,查路条,反对封建迷信;再一个就是管制地主(包括富农在内,主要是地主),怕他们做坏事;还有就是帮助禁烟禁赌,这几个方面儿童团做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0年9月,在“赣水那边红一角”的赣西南苏区,“十万工农下吉安”的滚滚洪流已波及了偏僻的崇贤乡,年仅15岁的邹衍,丢下砍柴刀,兴冲冲地跟着2000余人的崇贤赤卫队,去攻打吉安,已经是第九次攻打吉安了,数十万赤卫队队员把吉安城团团包围,日夜环攻不息,隆隆的土炮,遮天蔽日的大刀长矛,都没有冲破白军的铁网鹿砦,无数工农的热血,染红了吉水滩头,邹衍受命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攻城指挥部决定摆一个“火牛阵”,他与一起放牛的伙伴到附近村庄去牵牛,把数百头牛集中起来喂养,牛角上绑上尖刀,然后牛尾巴上吊上鞭炮,身上糊着厚厚的稻草泥巴,随时准备出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初的一个晚上,月明星稀,吉安城上亮着暗淡的灯光,白军士兵们躲在碉堡里打盹,突然,一声炮响,邹衍与一伙“红小鬼”兴奋地点燃牛屁股上的鞭炮,几百头牛撒开蹄子向吉安城狂奔而去,冲倒铁丝网,踏垮鹿砦,闯入敌人外围工事,邹衍和大人们一起冲入敌阵,横冲直撞的“火牛”,吓得白军魂飞魄散,一夜混战,赤卫队借助“火牛阵”占领了敌人的外围工事,可是也付出了重大伤亡,尸横遍野,其中也有不少是邹衍的放牛伙伴,他见了,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第二天晚上,当从湖南赶回来的红四军、红五军主力攻城时,军阀邓英已被前一天夜里的激战吓破了胆,乘船沿江逃跑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攻克吉安后,赤卫队纷纷编入红军主力,2000名崇贤赤卫队员分别编入红20军和22军,邹衍人小,部队不愿收,可他怎么也不愿回去,缠住红军首长不放,终于在红12军政治部当了一名宣传员,红20军不久离开吉安,渡过赣江,在赣江边遭到国民党的围攻,伤亡惨重,第二年7月返回兴国时,只带回一个团,编入红7军,红22军在敌人进攻时担任后卫,节节抗击,伤亡较大,退到兴国后,便缩编为64师,崇贤这两千挥戈而去的壮士,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大部分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3年8月,邹衍将军重返故里,在南昌与时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谢象晃和时任省军区副司令员的俞增林相会,3人相对,回想当年数千名战友幸存无几,不胜感慨,邹衍将军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四十年后返崇贤,战友见面话当年,热血男儿挥戈去,壮士数千不复还,如今两鬓已霜染,一一古稀相对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次反“围剿”以后,时任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调邹衍到身边当警卫员,后来,罗荣桓调总政治部当主任,邹衍随之调任总政治部,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保卫战中,邹衍因为及时发现敌情,还受到过罗荣桓的表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4年10月,邹衍随军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直在总政治部任通讯班班长,跟随总政代主任李富春,长征途中,让邹衍难以忘怀的是蔡畅大姐教他做“棉衣”,那是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穿过藏民区,来到夹金山下,这时,司令部命令大家要准备好棉衣,在这荒凉的藏民地区,棉花和布都无处可买,正犯愁的邹衍脑子一转,带着12个“红小鬼”,在藏民的牛羊厩里,拾来一些碎毛,揉在一起,加上布条、纸屑,算是凑齐了棉衣的充料,到了晚上,他们围着篝火,准备做“棉衣”,可谁也没有做过,不知从何着手,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蔡畅大姐走来,关切地问:“你们的棉衣做好了吗?”邹衍赶紧报告说:“蔡大姐,我们不会做,”蔡畅大姐热情地说:“来,我教你们,”一群“红小鬼”围着蔡畅大姐,看着她熟练地把两件单衣叠在一起,缝成夹衣,再把碎毛、布条、碎纸塞进去,铺匀后把口子缝起来,在蔡畅大姐的指导下,邹衍当起了“裁缝”,为防止里面的充料下坠在一起,蔡畅大姐还教他们在衣服上缝成许多四方格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1年4月,东北军区公安部队正式成立,邹衍任副政委,他参加领导和指挥了隐蔽战线上的斗智斗勇的战斗,仅1952年,就率公安部队与公安部门一起歼灭、俘获海上派遣特务3组80名,空降特务5起33名,最富传奇色彩的是生擒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唐奈和费克图,邹衍后来历任东北装甲兵政委、50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先后出席了中共第九、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列席了中共第十二大并当选为中纪委委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