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云峰校长在《银川市实验中学2018年—2022年发展规划》中提到:魅力课堂从教研出发,有效教研在课堂生成。为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创新发展,学校开展第五届“三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历史教研组共有7位教师参加,首次全员挑战使用新教材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精进教法,钻研教材,让课堂更富有温度。李文志、陆文娟两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以学生为中心,巧设问题练思维,巧设情境习方法,课堂亮点十足,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王晓红、马燕、谭祎三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思路清晰,风格鲜明,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一课一得,环环相扣。杜琼、周彤两位教师的徒弟汇报课主线清晰,精心备课,反复推敲,一路追问,一路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文志老师执教的《两宋的政治与军事》一课,通过太宗即位之谜案、王安石变法之公案、岳飞之死之冤案三件历史之案,创设历史情境,以“防弊之政”为线索,讲述了这一历史时期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防弊之政—革弊之法—循祖之制”串联起本课相关知识点,运用多重史料,以问题引领学生加强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历史解释能力。从对历史事件的动态评价强化学生的唯物史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历史教学与课程思政进一步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 <p class="ql-block"> 陆文娟老师执教的《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课,通过城市化进程之速度、城市化进程之温度、城市化进程之限度为主线索,运用史料,强化学生的唯物史观及时空观念,同时充分突显课程思政理念,将历史课程、地理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通过学科知识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堂设计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银川城市的变迁为例,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调查访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我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描绘银川”两个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涵养家国情怀,落实学科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王晓红老师执教的《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通过读诗悟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本课内容包括选官制度科举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和赋税制度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教学设计通过把每一个子目划分为三个小篇章即改革之由、创新之举和实施之果来突出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这样小主题化分割符合学生认知,有利于学生层层深入学习,举一反三,进行自我学习,知识梳理,框架构建。本课始终贯穿以学生梳理课本基础知识的合作探究,老师设问层层推进的审辩式教学,创设情境来进行浸入式学习,加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进行历史的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 马燕老师执教的《人民解放战争》一课,将历史课堂与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目标紧密结合,以民心之向背为主线,通过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详实、直观的分析人民的愿望,人民的选择,人民的力量对战局的决定性作用。课堂中渗透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作为最后升华,在回首中国发展的瞩目成就中引导学生树立新时期民族复兴的历史需要由人民共同书写的时代担当,整节课有深度,有跨度,有温度。</p> <p class="ql-block"> 谭祎老师执教的《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一课,以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为线索,全课思路清晰,组织有序,通过讲解不同历史阶段封建政府边疆治理与民族政策的调试,突出民族关系的时代特征,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自在的状态和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疆域、创造文化、培育精神的重要过程,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与家国情怀。通过学案、课堂活动、层层设问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杜琼老师执教的《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以“周秦之变”为线索,以秦朝兴亡史为内容,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重点,探究秦王朝国家治理的得与失,强调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课程设计结构清晰,课堂节奏流畅,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教材资源与课外史料相结合,激发学生分析与总结能力,引发学生对王朝兴亡问题的深入思考。</p> <p class="ql-block"> 周彤老师执教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以“觉醒年代”导入,通过三部分:改进立国之精神、为国发声之责任、求一可爱之国家,梳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五四运动的爆发再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看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整体设计线索比较清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问环环相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在情景创设中感受一代青年为可爱之国家觉醒,发声,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深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担当怎样的责任,突显历史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历史组教师以情育理,以理激情,构建情理交融的历史课堂,发挥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教师们以课标为导向、以课程为内容、以课堂为核心,整合教材、提炼主题、设计新颖,课程融合与课程思政并行,凸显思想力与创新力,明确核心素养的导向价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内生力。历史组以“三课”活动为平台,以备课组为基础,以教研组为依托,研讨学习,共促成长。在历史教学中,引领学生在情感与理性的交融中感受历史魅力。在历史的高处眺望,彰显高屋建瓴的大气;在历史的深处凝思,凸显掘井及泉的睿气;在历史的细处雕凿,尽显洞隐烛微的精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