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乡会泽

幽兰蕙草

<p class="ql-block">会泽,历史悠久,在秦汉时为古夜郎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琅县,唐置唐兴县,明置东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会泽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会泽被《国家人文地理》推荐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2013年5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会泽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会泽县古时有“铜都”之称,今时有“钱王之乡”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到了明朝,会泽的铜、铅进入了有一定规模的开采时期,现存的一枚直径57.8厘米,重41.4公斤,铸有“嘉靖通宝”的开炉纪念币,不论从直径还是质量,都堪称世界古金属钱币之最。</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因矿冶业的兴旺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详实资料。</p> <p class="ql-block">清乾、嘉年间,因清政府对铜的大量需求,在开采、冶炼、铸造、京运等方面可谓盛况空前,每年运往京城的铜,额定数为633.144万斤,会泽县城因而被冠以“万里京运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现今,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时不时可见与钱币有关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由于矿冶业的兴旺,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地商贾云集,至今会泽留下各省会馆、寺庙100余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文化和会馆文化,主要包括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八大会馆,2006年,会泽八大会馆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会泽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独树一帜,据彝族历史文化学家刘尧汉先生考证,会泽是彝族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区域,彝族共祖阿普都木的“向天坟”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会泽。清初,中原汉族大量涌入会泽,带来了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争奇斗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水洗石板路,清丽。</p> <p class="ql-block">唐继尧应该是这块土地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了。作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唐继尧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我们权且说说他对云南的贡献。云南近14年的执政期中,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若干件利民兴滇的大事,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讨袁护国、在昆明海口建兵工厂,在云南首开西南兵器工业先河、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个碧石铁路,连通了滇越铁路、主持修建了积善村、明波村的电力抽水站,提灌面积达七八万亩,使滇池周边农田实现了规模灌溉、在翠湖建起了自来水厂,改善了部分昆明人饮用井水、河水的不卫生状况,这是西南创办的第一家自来水厂、组建了云南第一支空军部队,所建昆明巫家坝机场,是我国继杭州苋桥机场之后开辟的第二个机场、主持云南无线电台及长波天线大铁塔在昆明东郊安装竣工,当时无线电事业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时期,全国仅有北京、上海、沈阳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电台、整修街道,疏浚下水道,开辟公园,例如在翠湖由东至西筑了道长堤,与阮堤在湖心岛相交,名“唐堤”。在云南创建了第一所大学——东陆大学(现云南大学)。至今,走在昆明,很多地方的名字都与唐继尧有关联。</p> <p class="ql-block">周一闭馆,门缝中可以看到简洁的小院和盛放的玉兰。</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响彻坝子的彝族海腔、街头巷尾的小唱灯、苗族同胞的芦笙舞会、道教的洞经音乐……无不透出会泽多元的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品格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居然有徽派民居</p> <p class="ql-block">会泽标志性建筑——会泽大铜钱,据说从大铜钱的钱眼里穿过会带来好运气哦!</p> <p class="ql-block">逛完古城,走进一家羊肉馆,会泽黑山羊名闻天下,一斤半羊肉,再加上各种时蔬,香糯的羊肉、软软的大白菜、沙沙的土豆、独特的蘸水,热热的,冬天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云南第三人口大县,26个少数民族、全县长138公里、宽84公里,海拔2200以上,距昆明195公里。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盆地地貌,部分为冰川地貌。“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会泽十景:翠屏春晓、饮虹云阵、蔓海秋成、青龙残雪、金钟夕照、龙潭夜月、石鼓樵歌、龙募桃花、水城渔笛、温泉柳浪,莫非还没能让你有探索的欲望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