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游

刘若逊

醉人的海鲜大餐 <p class="ql-block">记得上海有家饭店叫“丰收日”,以经营海鲜大餐为特色,其食材几乎全部来自于象山石浦渔港捕获的海鲜,因其新鲜、美味、别具特色而深受食客们的喜爱,久而久之,象山海鲜的名气就在大街小巷传开了,上海人也由此知道了象山港。我也油然而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如有机会去品尝象山海鲜美味,岂不美哉。人生有时候很奇妙,真的会随心所愿,就像搓麻将,听牌了还想杠开,果然,随即摸了一张好牌,杠开自摸,喜从天降,这一次去象山也好似“杠开”,因好友相邀,我们一行12人乘坐三辆轿车,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来到了象山,开始了为期四天的象山之旅。</p><p class="ql-block">‍我们12人大都是原徐汇区文化馆合唱团的歌友,因合唱团要求年轻化,我们逐渐退出,邀三五好友组团外出旅游,聚会,开始了休闲的旅游生活,也很惬意。这次象山游就是一群对的人来到了对的地方,应该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是吴宗元先生,吴先生在象山有四个小姨,号称象山的女婿,自然对象山了如指掌。吴先生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写得一手好字,还擅长琵琶、三炫等乐器,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以前在国企担任副老总,在改革的大潮中,因工作中心情不爽,奋然辞职,下海单干,成立了一个装潢公司,三四十年奋斗下来,收获满满,妥妥的人生嬴家。因我们都喜爱书画,称为“同道中人”,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成为好友,我们都称他为“吴总”。</p><p class="ql-block">‍杨顺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有牛津英语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协会会长等头衔,英语水平堪称一流,此外,还是加拿大多伦多的客座教授,因喜欢京剧,慢慢的和我们也熟了。杨教授和他老伴吴老师一样,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满面春风,可能是受西方欧洲人的影响,喜欢旅游,喜欢交友,喜欢唱歌,就是不肯蜗居在家,因而,结交了很多朋友,好学问、好心态、好人缘。</p><p class="ql-block">‍迟玉祥先生原先任崇明县农场局党委书记。后在浦东金桥博达贸易公司担任老总,与我同年。那时,我们都在金桥工作,因我们俩的单位都属于民企,属于“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我们同属一个党支部,经常一起外出活动,因为喜欢唱歌,久而久之,就成为好朋友,我们都称他为“迟大哥”。</p><p class="ql-block">‍金梅原先在公交系统工作,退休后来到徐汇区文化馆合唱团,担任女高声部长,金梅不但歌唱得好,钢琴也弹得棒,目前在松江一个合唱团担任钢琴伴奏,继续发挥余热。金梅的外孙也是一表人才,刚上中学,已一米八的身高,钢琴也考到英皇八级,生活过得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海红以前是上海理工大学的老师,退休后来到合唱团。她音色甜美、通透、宏亮,大号女高音,为人正直、谦虚、低调,真正有能耐的人言语并不多,高歌一曲就是最好的回答。</p><p class="ql-block">‍龚先生原任某化工厂厂长,后任某外资房地产总经理,复旦大学MBA毕业,很有学识与涵养。夫人杨月萍原是正大集团的财务总监,睿智、善良、豪爽、能干,是我们活动的大管家,负责管账管钱,是个甘愿奉献的主。可能是家中排行老三,大家都亲切的称她为“阿珊”。</p><p class="ql-block">‍陆老师毕业于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原先在新疆歌剧院工作,退休后回到上海安家。陆老师不但手风琴拉得好,钢琴弹得也很专业,现在还带着一个莘庄的合唱团,经常排练和演出,夫人燕子给人的印象就是甜美,走路都要拉着陆老师的衣襟秀恩爱,好一个“恩恩爱爱,牵绳荡悠悠”的画面。</p><p class="ql-block">‍我退休以后也参加了合唱团,我们就经常一起K歌,聚会,就成了一个圈子里的人。老伴小琴听说唱歌有益于身心健康,近年来也对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参加新疆朋友组织的K歌活动,身体果然比以前强多了。</p><p class="ql-block">‍一群志同道合的、善良的、豪爽的、快乐的人就这样组合在一起,来到了象山,共享闲云野鹤的晚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上海到象山约300公里,驱车约4个小时,当汽车通过沈海高速公路来到杭州湾跨海大桥时,我的内心不免有些激动,因为以前因工作上的原因,曾多次经过这座大桥,但却对它了解甚少,这一次总算整明白了。</p><p class="ql-block">‍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奠基兴建,2008年5月1日建成并通车运营,是国内首个以地方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大工程,总投资额上百亿元,于2024年12月在上海证劵交易所上市交易。这是一座横跨杭州湾的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枢纽,上跨杭州湾海域,南至宁波市庵东枢纽立交桥,全长36公里,宽33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桥面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为了消除驾驶员的视觉疲劳,设计师将大桥设计为S 形,且桥面护栏由南向北按五公里一色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区分,像一条七彩巨龙横卧在杭州湾面海面上,形成了“彩虹卧波”的视觉效果。威震四方的跨海大桥的建成彰显出中国数万名桥梁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象山地处世界黄金海岸旅游资源线,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夏威夷岛三大旅游、疗养胜地同处北纬三十度黄金线上,拥有988公里海岸线,6618平方公里广袤的海域布列着三大渔场,罗列着505个岛屿,漫长曲折的海岸线抖落出诸多个港湾,孕育着25个大小不等的金色沙滩及30万亩滩涂,被南宋名族英雄文天祥称为“海山天子国,万象画图里”</p><p class="ql-block">‍象山有着万象山海、千里渔乡、百里银滩、十分海鲜、一曲渔光之称,其景色神奇秀丽,虽不及国内诸多的名胜古迹,但因与东海毗邻,所以,别有特色与魅力,风光无限的海岸线上镶嵌着滩涂,礁石等自然景观,花岙岛上气势壮观的海上石林堪称我国东南沿海一绝。这是大自然对象山的馈赠与眷顾。</p><p class="ql-block">‍我们此次旅游的第一站是石浦港花岙岛,石浦港号称中国第一渔港。吃罢午饭、我们就驱车来到了石浦镇花岙岛金高椅码头,吴总对象山格外熟悉,与船老大一番交涉后,以400元的价格乘上了当地渔民的船,当地渔民在空闲之余捞点外快也乐此不疲。渔船虽不像正规游船装修得那么豪华、规范,但却别有一番韵味。海浪拍打着渔船边上的轮胎,不时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我们则坐在竹椅上,想起了小时候弄堂里夏天坐着竹椅纳凉时的感觉,总算在渔船上好好的秀了一把,船老大不时会加大油门,给我们来一点刺激,顿时,船颠簸得更厉害,似乎渔船随时会有风险,也算是让我们体验到了渔民在大海里讨生活的艰辛与不易。</p><p class="ql-block">‍为了大家晚上吃上最新鲜的鱼、虾、蟹,下午我们来到了石浦海鲜市场,看着当地渔民手脚麻利的按大小分拣鱼、虾、蟹,最后死虾、鱼、蟹都用铲车运走喂鸭子,如此流水作业,到也不浪费,一批刚分完,另一批又到了,源源不断的海鲜运到海鲜市场,第一渔港果然名不虚传。最后,老板按时间长短当场发钱,此情此景真有点像香港电影里的镜头,我们惊呼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兰花种植基地、象山水库、聂耳广场与亲和源养老社区等景点。</p><p class="ql-block">‍兰花种植基地让我们长见识了,一盆不起眼的兰花最低价也要八千元左右,名贵的兰花值上万元甚至几十万,但我们却看不出一个所以然,老板告诉我们这些兰花都是圈子里的人玩的,生意居然不错,让人大跌眼镜,这世界真的深不可测。</p><p class="ql-block">‍象山小水库清澈见底,滋养着象山人民,就像象山的母亲河一样,站在水库边上,就像在享受天然氧吧,感觉太舒服了,我们站在水库边上,久久舍不得离去。</p><p class="ql-block">‍聂耳广场缘于四十年代在象山拍摄的电影《渔光曲》,因主题曲是聂耳作曲,所以,象山人民格外怀念人民作曲家~聂耳,在象山市中心矗立了一座三米多高的雕塑,以示怀念。</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就来到了象山亲和源养老社区,见到了现代化的,条件优越,设施完备的养老院。养老院伙食不错,每顿饭都有二荤一素一汤,此外,还有琴棋书画,卡拉OK等设施,音响效果居然还不错,老年人在这里可以老有所乐,老有所爱,颐养天年。吴总小姨招待我们在养老院我们在养老院享用了一顿美味可口的晚餐,晚上,大家就尽兴的K歌,让我们不算专业、但还美妙动听的歌声永远回荡在象山亲和源养老社区的上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杭州亚运会宁波象山亚帆中心赛场、东城乡樟岙村大樟树,谷湖区文峰塔等景点,获益匪浅,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亚帆中心位于象山松兰山景区,是浙江省首个可以承办水上运动国际A级比赛的场地,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比赛比赛场地。亚帆中心的建设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原有的海洋生态,从一片滩涂到北纬三十度,成为最美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场馆有许多小景点,其中有一块墙面上写着“你要发个大财”,阿珊对着杨教授说:“侬发肚财哦”,吴老师马上回答:“身体好就是发肚财”,言简意赅,精辟。</p><p class="ql-block">‍位于象山东城乡樟岙村的大樟树有着1215年的历史,虽然树干内已被虫蛀空,但枝干依然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樟树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十个人也难以合拢,“到此益寿”的大石碑象征着生命的永恒,惹得游客纷纷驻足留念。</p><p class="ql-block">‍文峰塔建于明万历七年,又称青龙塔,明嘉靖年后,文峰塔屡修屡毁,至清末已荡然无存。如今的文峰塔是人民政府1996年耗资200万重新修建的,塔身由清石砌成,每层檐角挂有铜铃,微风吹过,清脆悦耳。文峰塔是谷湖风景区的最高点,可俯瞰象山县全景,下临东谷湖,景色秀丽。文峰塔不仅是当地的文化地标,还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梦想与寄托,也是现代人心灵的一片净土,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静谧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有声电影《渔光曲》,外景地拍摄地就在象山石浦,可以说,“中国电影从象山走向了世界”。今天,象山秉承了这一优秀的文化积淀,推动了以象山影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相继在象山拍摄的《琅琊榜》、《庆余年》、《芈月传》、《神雕侠侣》等热播剧,被誉为“东海岸的东方好莱坞”,同时也诞生了胡歌、张若昀、孙俪等影视明星及文化名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象山影视城,但已感受到那火热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眨眼,象山游接近尾声了,最难忘的还是象山的海鲜。石浦渔港刚捕捞的l赖尿虾、梭子蟹、东海鲳鱼、八爪鱼等,令人惊奇,听当地渔民说,这都是刚捕获的海鲜,味道最鲜美,如果运到上海就必须用盐水浸泡,否则,虾会死掉。</p><p class="ql-block">‍石浦镇普京饭店、象山亲和源食堂、渔满仓海鲜渔家的几顿晚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忘那餐桌上那膏厚肉腴的梭子蟹、那鲜中略带甜味的赖尿虾、那银光闪闪的鲳鱼、那上海久违了的毛魽让人瞪大眼睛,垂延欲滴。有一种说法认为幸福其实很简单,从餐桌开始,食物的美味与心灵的滋养共存,这就是无比幸福人生。难忘吴总小姨亲自为我们准备的晚餐,那网上火爆的有红豆沙、抹茶、芒果心的麻糍,外皮软糯而不粘牙,大大的满足了我们的味蕾,难忘那象山档次最高的“渔满仓海鲜酒家”,杨教授做东的最后一顿晚宴。吴总、龚先生、陆老师没有了驾车的牵挂,拿出了“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醉方休更开怀”壮士情怀,把二瓶52度的白酒居然喝了个底朝天。难忘象山海鲜面馆的海鲜面,四十元一大碗的海鲜面,有虾、鱼、蛤蜊、蟹,怎么吃也吃不完,这一细节让我对象山人民淳朴、善良的民风产生敬意。还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海鲜面是一碗一碗下锅熟煮后端上桌的,第一碗先敬年长的吴老师,但直到最后,我们都吃完了,吴老师还在细细品味,我好奇的问吴老师为什么还没吃好,吴老师淡淡的说了一句:不能浪费!当今社会,还有几人有此境界。</p> <p class="ql-block">眨眼,象山游接近尾声,这次象山游,我们可谓收获满满,品尝了美味、开阔了眼界,结识了友谊。“不来象山,哪知海鲜之美,不来人间,哪知人间值得”。</p><p class="ql-block">‍真诚的感谢吴总及吴总的小姨们与杨教授、吴老师的盛情款待,感谢阿珊全方位为大家提供的专业服务,感谢我的那些老年朋友及歌友们,有缘,我们一定会再次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