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中国节,用中国货,穿中国衣,守中国礼,做中国人”。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思想,传承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拒绝过洋节,减少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同学们,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举世公认,是中国所有民族的文化总汇,交流融合,内涵丰富。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流传至今。中华文明的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承,在我们众多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中尽情显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无不展示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是我们宝贵的民族财富和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我们拥有独特而灿烂的文化而喝彩,为我们的中华文明而自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过好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义务所在。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传播融合,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悄无声息的走进我们的生活。西方节日来临前,商家的造势炒作,大众的盲目跟风效仿,冲淡了广大学生及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因此,为了更好的过好传统节日,彻底告别喧闹的西方节日,我们倡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坚持文化自信,少年强则国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少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希望所在。我们要了解、参与、热爱中华传统节日,进而促进其自觉探究节日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践行的热情。牢固文化认同,培养爱国情怀,坚定民族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尊重传统节日,守护民族传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具有广泛的价值认同,是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坚定文化自信决不能忽视对传统节日的坚守。要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自觉抵制“洋节”,警惕文化渗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以过“洋节”为名,在校园内悬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以过“洋节”为名,举办、参与各种家庭、社交聚会;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等。唯有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沐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春风,吸收外来健康有益的文化给养,繁荣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势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传统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侵袭,要时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此,我们呼吁大家拒绝“洋节”,从我做起,做中国人,过中国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