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日闲来无事,偶尔翻看《中国古代文学史》。当翻到“汉乐府民歌”时,始终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乐府民歌以浅显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当时数量相当可观的受众,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和欢迎。《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一系列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以短促的语句、强烈的感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铮铮誓言。现在读来仍然荡气回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五从军征》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开头,既表达了少小离家、老大还乡的无奈,又控诉了战争的频仍与残酷。《战城南》中“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更是写出了死不得葬的凄凉惨状。在以后的朝代中,我们很难看到这种清新自然、不饰雕琢却感情充沛的诗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新文化的推行,古典诗词渐渐蜷居一隅,因其严格而工整的格式被人们束之高阁,敬而远之。尽管当今文化繁荣,但实在缺少像乐府民歌这样优秀的诗作和诗人。大多诗人将精力放在了对当下物质生活的迷恋与追求上,或者精神的刺激与哗众取宠的肤浅见解上,没有多少人愿意俯下身子去关心那些默默无闻、朴实劳动却无诉求的劳动人民。于是,我们每年的诗作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却鲜有佳作流传于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至今日,国家再次提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增加了古诗词的篇目数量,我们似乎又看到了言之有物的诗歌的曙光。尽管有质疑,但只要是有生活阅历的人就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正刻在我们骨子里的那些诗句,往往都会在生活中给我们以更深刻的理解。但愿我们今后能看到更多优秀的诗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