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每于寒尽觉春生

好好人

<p class="ql-block">  转眼间,一年的时光已接近尾声。</p><p class="ql-block"> 一段写给冬至的文字:每于寒尽觉春生,我希望的2022是全塘无冰的存在,那些暖的美的曾经一一回归。</p><p class="ql-block"> 很多文字都是在飞机和高铁上完成的,所谓热爱,不过是把那些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时间挤出来做一些无用但滋养灵魂的事,跳舞,码字,画画,继续奔忙,继续期待和爱!</p><p class="ql-block"> 宗族先贤若水先生的“喜把新诗酬酒伴,从看好景到新年”,于我而言,写好的文字和画好的画,都是笔墨宣纸们柔软的相遇,是对生活温婉的表达,希望能被妥帖的安放!</p><p class="ql-block"> 听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迷上软软的台湾腔,更喜欢那些渊博温润的灵魂,曾在一个论坛上听邓延康老师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娓娓道来,实觉震撼!再听蒋勋老师穿插在作品解读里的文学史更觉精彩,总有那么多美好的人愿意摆渡一些迷茫和低落,帮助抵达更美好的岸,人间实在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气越是寒冷,越喜欢一个人静心沉思。温一壶热茶,吃几个饺子,赋岁月一张彩页,画自己一段心事。物无言却有情,千红万紫安排著。岁月如此公平,从不会多给谁一分,也不曾少给谁一秒。人们在繁荣和衰败的更替里参天尽物,丰富着对生命的体悟。</span></p><p class="ql-block"> 冬至”的“至”是指“极致”的意思,也就是说冬天已经到头了。因此,在这十五天的“冬至”节气中,变化的迹象还是很明显的。古人早就发现这样的变化特点,并对这冬至的变化给予了生动的概括,那就是:“初候蚯蚓结,次候麋角解,末候水泉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冬至三候” 从三候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出诗的意境:冬已及末,春之将至!</p><p class="ql-block"> 想起诗句“每于寒尽觉春生”,就像生物世界里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给人们带来一个轮回的盼望和温和。请相信,每一场寒冬都有命数,看淡则淡,你只管在从容和等待里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 冬至,快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