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青岛、蓬莱仙岛、威海、海阳四日游随拍——蓬莱仙岛专辑(手机拍摄制作)〈二〉

乐逍遥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牌坊<br> 八仙过海口景区入口前后有两座四柱冲天单檐的牌坊,一名“八仙过海口”,一名“云外仙都”,均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当年苏东坡曾任职登州,虽然为官只有五日,却做出了令当地老百姓世代难忘的好事,并且留下了许多丽辞华章,给蓬莱的山水增添了颜色。<br>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桥<br> 八仙石桥位于“八仙过海口”和“云外仙都”两座牌坊之间,桥有九孔,全长65米,宽6米,两边各附46根立柱石雕护栏。整个八仙过海景区状如宝葫芦,八仙桥就是如同葫芦的蒂,是进出八仙过海景区的唯一通道,当地有句顺口溜:“八仙桥上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八仙桥上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br>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先说这水,八仙渡是一处海上景观,可为“曾经沧海难为水”了,然而,这里却并没忽略水景的设置,“山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这也是造园的规则。宝葫芦状的景区,分别营造了两个庞大的人工湖,形成了海中之海。两海中又分别矗立着望瀛楼和会仙阁两座标志性建筑,形成了海中琼楼玉宇,相映仙气缭绕的空灵意景。如果从会仙阁顶端凭栏俯瞰整个景区,海中之景,景中之海,内外相连,景象迥异的海上大观,别有一番情趣。</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云外仙都”这四个大字是苏东坡同时期的大书法家米芾所题,“云外仙都”是神仙们聚集修炼的地方,堪称很有灵气的洞天福地。牌坊后面是“得道成仙”四个字,这是米芾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黄庭坚所题。通往景区的八仙桥为十一孔仿古建筑,是唯一入景通道。</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仙源楼<br> 仙源楼位于云外仙都坊北,是一座斗拱歇山式二层建筑,也是景区进出的门楼。门楼上方悬挂的匾额刻有“仙源”两个大字,为唐太宗李世民题写。传说当年唐太宗亲率大军东征高丽,路径此地巧遇海市蜃楼奇观,惊叹不已,遂以“仙源”称之。</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南部外墙设计为游龙起伏脊,龙首位于正门两侧,墙体内侧嵌有电子神、日游神、夜游神及生肖图案等汉白玉浮雕70余方。</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壁<br> 八仙壁位于仙源楼迤北30米处,影壁呈拱月形,面南而立,正面中间64块白玉方石连接而成的雕浮雕,描述了八仙过海的故事。<br> 相传当年八仙历经磨难,得道成仙。一日,八仙在蓬莱聚会饮酒,一时兴起,欲过海一游,相约不得乘舟,而要凭法器踏浪飘渡。于是,汉钟离抢先把手中的扇子一抛,那扇子刹那问便大如蒲席浮在海面,汉钟离跃身卧在上面向远方飘去。何仙姑不甘落后,随手抛出荷花,那花大如磨盘,红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在花上亭亭玉立,随浪漂流。其余六位也纷纷抛出自己的宝器法物,跃入海中,漂漂荡荡,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上。八仙的行动,惊动了龙宫,龙王大怒,命天太子外出查询,龙太子欲存八仙法物,双方大战一场,后经观音调解,双方罢战,八仙终于漂洋过海而去。从此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成语。<br> 当年跌拐李的宝葫芦化作一片葫芦状的岛礁,就形成了后来的八仙过海景区。</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再说这山,八仙渡的山是用太湖石、灵璧石、临朐石组合堆叠而成的,却匠心独运,充满了生机。人说名园必有名石,透过这些玲珑剔透的假山石,不但可以领略到真山的神韵,而且会被一种大自然的造化所震撼。因为它的每一个孔蚀洞都写满了岁月,每一条斑痕多印证着沧桑。单凭他的阅历,就足以令人敬畏的了。</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望瀛楼<br> 望瀛楼位于八仙壁和八仙祠之间,建筑体积庞大,气势雄伟,斗拱飞檐,琉璃封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面门额上的“望瀛楼”三个大字为当代书坛泰斗启功所题。</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流香轩<br> 这个水榭叫“流香轩”,相传当年何仙姑东渡过海时,曾在此停留过,当时恰逢她手持的莲花盛开,她便信手摘下一片花瓣,留在此处,从此廊轩中经常飘溢着淡淡的荷香,因此得名“流香轩”。</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海豹岛<br> 岛中放养了许多头大斑海豹,这种斑海豹是渤海特有的海洋生物。它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以鱼肉为食,在水中行动非常敏捷,头脑聪明,十分可爱。这里的海豹只需花10块钱就可以与它们零距离接触。</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钟楼与鼓楼<br> 钟楼与鼓楼位于宝葫芦状景区丫腰处左右两侧假山旁边,为两个亭式建筑。亭上的对联“晨钟惊醒名利客,暮鼓安睡忠厚人”,对于对待名利如何做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有假山、瀑布!</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祠<br> 八仙祠位于宝葫芦型景区的丫腰处,属于中轴线的中间位置,是一个独立院的单体建筑。祠堂主体是一座北朝南的正殿,门额匾额书有“八仙祠”个大字,左右各有一个配殿,分别是祈福殿和财神殿。</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祠正中供奉漂洋过海的八仙。八仙中的第一位是长相最英俊的韩湘子,据说他是唐朝大诗人韩愈的侄孙,生性狂放,宝器是手中的洞箫。第二位是成仙最早的汉钟离,原名钟离权,汉朝人,他的宝器是身下的芭蕉扇。第三位是长相最丑但道行最高的提拐李,据说他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因此又被称为药仙,他的法器是大葫芦。在我们的后景区有一个汉白玉的大葫芦,就是根据传说所设计的。第四位是年纪最大的张果老,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故事。他为什么要倒骑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以作解释“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这位老人处处小心谨慎,凡事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他的法器是手中的鱼鼓。第五位是八仙之首吕洞宾,号纯阳子,唐代两举进士不第,后隐居终南山修道。传说他可以点石成金,他的法器是身后的阴阳宝剑。第六位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 - 荷仙姑,广东增城人,少时家贫,常在山中采野果奉母,自己却以矿石云母粉充饥,孝心之诚,感动天地,遂成女仙。她的法器是盛开的荷花。地球卫士年纪最小的蓝采和,成仙时年仅十四岁,宝器是手中的花篮。最后一位是城乡最晚的皇亲国戚曹国舅,宋代人,原名曹全,对其弟仗势作恶深为不满,看破红尘,散财济民,入山修道,列入仙班,他的法器是手中的云笏板。</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祠东面是东南西北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西面是风婆雨神雷公电母四位神仙,掌管风雨雷电。八仙祠西配殿是财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文、武财神、月老和文曲星。</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祈福殿<br> 祈福殿里面供奉的是福、禄、寿、禧四位神仙。第一位是福星,掌管人间旦夕祸福;第二位是禄星,掌管人间功名利禄;第三位是寿星,保佑人们身体健康,多福多寿;第四会是禧星也是送子娘娘,无子求子,有子保子,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道德神仙增荣益誉,福禄寿禧长乐永康”的联意是,追求幸福安康是人们共同心愿,但是神仙告诫人们,只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如愿以偿,才者德之资也。有才有德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是庸人。在仕途也好,生意场上也好,结交或用人,当然最好是德才兼备的圣人。如果两者不能兼备时怎么办呢?神仙认为,宁用有德无才的君子,不用有才无德的小人,因为小人太能制造祸端。所以近君子避小人,也就是近福避祸。生活中结交的君子多了,自然可以得到福禄寿禧,长乐永康也就实现了。)</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景区简介<br> 八仙过海景区是胶东半岛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景区三面环海,形如宝葫芦横卧在大海之上。古老的神话传说,神奇的海蜃奇观、迷人的山海风光,吸到了无数海内外旅客来此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同时也满足了人们拜仙祈福,祈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蓬莱因而享有人间仙境、休闲天堂、旅游胜地之美誉。是黄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烟台黄金旅游线上景观览胜的绝佳去处。</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过海的瓷器雕塑,栩栩如生。</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玉雕<br> </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玉雕</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钟离权<br> 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作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引至贵州赤水二郎坝修道于飞仙霞飞升。乃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束双,衣檞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后列位全真北宗第二组,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简同日上天,度吕纯阳而去。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又尊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二郎坝现今仍有正阳观、飞仙峡等遗迹。</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张果老<br> 张果老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八仙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神仙,在中国名家之广泛影响,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br> 张果老(张果),本文邢州广宗的道人,他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其思想主要以《道德经》、《妙真经》、《黄庭经》、《参同契》为主,是唐朝有名的炼丹家,养生家,还是个哲学家。<br> 据记载,张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张果,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上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相传他久隐山西中条山,往来晋汾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则天曾遗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到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予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中条山去了。因为他经常手中拿着竹子做的一种说唱用具,所以后世人们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国的一种汉族说唱艺术)的祖师,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韩湘子<br> 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韩湘子的宝物名为紫金箫,早期传说是宝物还有百花蓝,吹箫会龙女、十二度文公、韩湘子讨封等传说流传广泛。<br> 根据《韩湘子全传》记载,汉丞相安抚之女灵灵有才貌,汉帝欲将其赐婚皇侄,安抚坚辞不允。汉帝大怒,将其罢职发配。灵灵郁郁而死,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吕洞宾点化,投生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丧父母,由叔祖韩愈抚养、湘子长大,又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怒斥之,因遁至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成为八仙之列,位列仙班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赐其三道经书、三面金牌,上管三十三天、一十八重地狱,中管人间善恶、四海龙王,下管地府冥司、府州县城隍,又赐其缩地花篮、冲天渔鼓等宝物,并封为开元演法大阐教化普济仙。</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铁拐李<br>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及道教中八仙之首。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字号李孔目。生卒年约公元前,公元前418-326年。巴国津琨人(现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坝),现今李家坝仍有药王观和拐李祠等遗迹,该遗迹坐落于九本秋柑橘果园内,大部分建筑毁于清代,现今河蹁李家大院仍遗留李玄故居等遗迹,药湾大院是铁拐李炼丹济世的地方,现更名为(乐湾大院)虽为著名的道教八仙之首,但其见诸于文献则相对较晚。<br> 据著名学者华轩居士根据多分民间史料考证,铁拐李幼年时天资聪慧而闻名于巴国,李耳(太上老君)骑牛云游巴国机缘识得幼年李玄,见其非凡给予点化,巴王多次邀李玄为官均遭其拒绝,公元前316年巴国遭秦(秦惠公)所灭,当时连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处处饿殍,遭受国破家亡的李玄从此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华山学道访仙,晚年修道与石笋山。成仙后,铁拐李精于药理,并炼得专治风湿骨痛之药膏,恩泽乡里,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被封“药王”。八仙中,铁拐李为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汉族民间传说为八仙之首,相传现今李家坝的多数李姓仍属于铁拐李后裔。</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吕洞宾<br> 吕洞宾,名嵒(“嵒”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谕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渡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何仙姑<br>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因经常手持荷花,事故雅称:“何仙姑”。<br> 相传,何仙姑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位列八仙。</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蓝采和<br> 蓝采和是汉族民间节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今重庆江津白沙镇永兴大圆洞得道成仙。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元代杂剧《蓝采和》说他姓许名坚。蓝采和是他的乐名。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突然升空而去,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曹国舅<br> 曹国舅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出现最晚,在宋代就被内丹道收编为吕洞宾弟子,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迟至元明时期才出现于有关记载之中。有关曹国舅的情况,叶慈氏、浦江清、赵景深、周晓薇、白化文、李鼎霞等人先后作了勾勤,班友书在考察黄梅戏《卖花记》的源流时,对曹国舅公案故事作了梳理,视角独到,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1><b><font color="#010101"> 神驴<br> 张果老的坐骑是一头富有灵性的神驴,而倒骑驴子的典故,提醒人们万事回首反思一下,方能不出差错。各位不妨去骑一骑,体验一下回头看的乐趣。</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亭 果老亭</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宝葫芦<br> 宝葫芦是铁拐李的法器,传说里面装的是铁拐李炼成的灵丹妙药,可以祛除一切病灾。当地俗话说“摸摸葫芦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葫芦腚,一辈子不生病”。合位不妨去摸一摸,沾沾仙气,消灾去病。</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会仙阁位于大瑶池中,是一座高达42米的古建筑,会仙阁的意思是众仙相聚、会和仙宾。会仙阁中荟萃了道教最有代表性的七十二位神仙。供奉有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三清、四御、还有五斗星君、四值功曹、九天玄女、千里眼、顺风耳等32位神仙,在地下一层的会仙殿中供奉着有降兽八仙和庄子、姜尚、安期公等40位神仙。匾额“会仙阁”和楹联“长称香港通海客,且看蓬莱会神仙”是由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另一侧的“披云卧雪”匾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正门上“众妙之门”四个大字。会仙阁一层供奉着九天玄女、麻姑、千里眼、顺风耳、温琼、马王爷、王灵官;二层供奉的是金、木、水,火,土星,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神(四值功曹);三层供奉的是五斗星君;四层供奉的是四御:玉皇大帝、太皇大帝、天皇大帝、土皇地诋和三官:天官紫薇大帝(主赐福)、地官清虚大帝(主赦罪)、水官洞阴大帝(主解厄);五层供奉着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三清:玉清元始天尊(盘古)、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上清灵宝天尊(太上道君)。<br> 登上阁顶极目远眺,碧海蓝天尽收眼底。拜仙坛是景区的最后一个景观,可在“八仙过海”的雕塑像前拜仙祈福,也可以与“八仙过海”处石牌合影留念。<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龙王宫<br> 东边是龙王宫。龙王是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灵,掌管江、河、湖、海、泉、泽、井,是水之神灵。旧时民俗每逢遇到旱灾、水灾、火灾都求龙王保佑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八仙过海时虽然和龙王发生了冲突,但金观音调解,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龙王就在此“降甘露恩施万古,息风波泽被千秋”了,一年中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是龙王的恩泽。</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亭 湘子亭</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妈祖殿<br> 会仙阁迤北通道右边的妈祖殿供奉着妈祖。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她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原名林默,福建莆田湄州人,四都巡检林愿之女。降生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弥月不闻其声,故名林默娘。少时聪颖,遇一道人授以“玄徽真法”。长大成人后,曾在古井中得到“天书”,从此颇具神异,通晓变化,常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是的人们爱戴。是中国沿海地区人们崇信的海上保护神。道教兴起,佛教西来,成仙成佛成了教徒们追求的目标。妈祖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被人们崇奉为神,当然要有一段故事论述她成神的原因和经过。其实他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人物。今天妈祖不仅成为海峡两岸共同供奉的女神,并且传播到日本、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已经美洲地区,成为世界共同信奉的女神。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和9月九六谢世之日各地都有热闹的祭祀活动。如果你乘车坐船,请拜一拜妈祖,她会保佑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奇石林<br> 这里即有以瘦、透、漏、皱闻名于世的江苏太湖石,又有充满灵气的安徽灵璧石,还有山东的奇石,这些奇石完全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然形成的,尤其是夜晚在月光掩映下,千姿百态,形式各异。</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颐心亭<br> 颐心亭位于宝湖芦状景区底部为四角双层建筑,此处被视为感悟养生之道的地方。道教是崇尚养生的,希望人们能够通过修生炼性而达到长生不老。“颐心”包含着清静无为、保养心性的意思。一个人的身心如果能够在绝对静止的状态中,内无思虑,外无打扰,精神和气力自然会保持在十分充盈的状态。“由来宝贵原梦梦,未有神仙不读书。”要收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效果,炼气不如平心。</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之法器<br> 荷仙姑法器: 荷花<br> 曹国舅法器: 云笏板<br> 蓝采和法器: 蓝子<br> 韩湘子法器: 洞箫<br> 张果老法器: 鱼鼓<br> 汉钟离法器: 芭蕉扇<br> 吕洞宾法器: 阴阳宝剑<br> 铁拐李法器: 大葫芦</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拜仙坛<br> 拜仙坛坐落在宝葫芦状景区迤北海面上,有一座迎仙桥与环海长廊的外廊相连。拜仙坛的右侧,有一座石牌,上书“八仙过海处”五个大字,为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所题。<br> 拜仙坛前是旅游快艇码头。旅客可以在此乘坐以八仙命名的快艇,驶向湛蓝澄碧的大海,一边感受天风海涛的浪漫,一边观赏逢莱阁,田横山、八仙瞧、将军石、黄渤海分界坐标等十大海上景观。<br> 真的是有缘,能与八仙合影。哈哈!是(雕塑)。</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过海处<br> 拜仙坛的右侧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八仙过海处”五个大字,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所题。<br></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观海长廊<br> 长廊下方外侧是触摸池,池中碧波荡漾,各种卵石玲珑剔透,海星、海葵、螃蟹、小虾等各种水族精灵给游人带来了无限乐趣;徜徉廊中,外眺一望无际的蓝天碧海,渔舟鸥影,内观园中的楼台亭榭,林木花草,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心旷神怡的感觉。</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观海长廊<br> 在景区的后半部分,外侧绕以长达1000多米的长廊:长廊上方的梁柱,饰以雕花和人物图案,演绎的是生动的八仙故事。</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亭<br> 长廊里共设有九座亭子,八位神仙到此为据一亭,东西八座分别是钟离亭、洞宾亭、果老厅、拐李亭、湘子亭、采和亭、仙姑亭、国舅亭,正中间的亭子叫“颐心亭”。</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从会仙阁楼上一月眼望去,有一种自我陶醉、如入仙境感觉!</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炮台</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人间仙境<br> 牌坊上的“人间仙境”四个大字是苏轼(苏东坡)同期所题,在春夏之交,这片海上经常出现海市蜃楼,景象十分神奇,所以蓬莱自古以来有人间仙境的美誉。</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过海口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 八仙过海口景区将人间与仙境紧紧的连在一起。八仙过海口的景色真的非常美,看着蓝蓝的天,蓝蓝的海以及景区内所有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