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应湖南省著名书法家、诗人孔庆中先生之邀,要我为他的《故乡吟》写序,让我倍感压力山大:其一,我不是政要,一生远离官场;其二,我虽冠冕“文化人”称谓,但却只受过5年学校的正规培养。</p><p class="ql-block"> 写序,在众人心目中,原则上应该是高官政要或文化名流方可为之。而我,却是一个从“知青”到工厂,由“业余作家”到“职业写手”的地方党报退休报人,在摸爬滚打中混出来的“杂牌军”、“土八路”。具于上述两点,由此让我惶恐不安。若是应允为庆中先生的新作《故乡吟》写序,实在是不具备其资格!</p><p class="ql-block"> 庆中先生长我8岁,出生于书香门第,是“文革”前最后一届大学毕业生,正儿八经的“科班”。 追本溯源,还是“国学”鼻祖孔仲尼的N代后裔。</p><p class="ql-block"> “朋友相邀,盛情难却。”庆中先生是我的微信好友,也是我人生中名符其实的好大哥。在文字交流中,我们情投意合,相谈甚欢,相识恨晚。恭敬不如从命!于情于理,我不得不敲打键盘,诚惶诚恐地写下《诗人笔下的沅陵》一文,权且为应邀之作,不当之处,还请庆中大哥和读者诸君海涵。</p><p class="ql-block"> “二水夹城一县孤,黑瓦青砖吊楼出。老亍声喧賓客至,小巷清静印子屋……”的沅陵,就是庆中先生的故乡!在《故乡吟》中,庆中先生收录了历年来写下的诗、词、赋等文字作品百余篇(首)。在他收集整理作品的过程中,并将这些作品悉数网传于我,让我有幸成为这部作品的第一位读者。欣慰之余,也让我由衷折服:生于沅陵、长于沅陵,拥有苗汉土家族血统的庆中先生,运用传统的文化渊源和底蕴,以其温润如玉的文字和独特的体验,为读者构筑了一幅拨人心弦的沅陵山水画卷。</p><p class="ql-block"> 沅陵,是诗的土地,是文化的号角,更是大文豪沈从文先生人生经历中的第一个驿站。民国6年,15岁的沈从文,在母亲的安排下,随一个杨姓军官,以“补充兵的名义”,到沅陵当兵,尔后在他的《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和《湘西》这三部散文集中,沅陵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这也自然成为诗人、书法家孔庆中先生吟唱的符号和坐标。</p><p class="ql-block"> 迄今为止,庆中先生已撰诗、词、赋文作品1400余篇(首),有关故乡的的大作不下400余篇(首)。但因当年手机、电脑、文档储存尚未诞生,导致不少年代久远的作品失传,现今收集整理、拟定出版的《故乡吟》,累计收录诗、词、赋文作品82篇(首),书法作品85幅,为方便读者解读,配有赏析文章80篇。这是一部集诗、词、赋及书法为一体的专著!这部专著,文字清新明快,精彩隽永,浸透了庆中先生的辛苦和沉淀,溢满了对沅陵这片诗歌故乡的浓浓情愫,荡漾着沅陵这片希望田野的泥土芬芳。</p><p class="ql-block"> “观千年古郡,妙在何处?东惊酉水拖兰,西奇白田映雪,南仰黄草发霞,北羡金盆养鱼……放眼神州何处有?!”在赋文《沅陵美》中,熟悉沅陵的庆中先生,写来得心应手。他把珍藏书简上千卷、保存中华文化火种的二酉山洞,关押囚禁张学良将军的凤凰山,水水相连、灵气逼人的五溪湖、栖凤湖,神奇妩媚、令人向往的“沅陵内八景、外八景”,这些神秘独特的历史遗存和无法解读的自然风景,勾串成了一幅民俗文化齐美的画卷,让千年古郡沅陵更加令人朝圣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县城三千年,青史著文传……”。历史悠久的沅陵,战国时楚置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沅陵县。“沅”者,水也;“陵”者,丘也。万山叠耸,千水交合,这是一个由万水千山组成的县城,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民国时,沅陵曾是大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共和国成立后,沅陵仍是“中南六省面积最大的县”,占地面积相当于上海市。庆中先生笔下的黔中郡、辰州、“天都”等,就是现今的沅陵!</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沅陵境内的“梧桐映月、铜壶滴漏、鲸闯晓钟、虎溪云树、金盆捞月、酉水拖蓝、美女穿梭、鲢鱼吐泡”,“ 洪山叠翠、二酉藏书 、壶头夜月、黄草朝霞、白田映雪、凤鸣丹山、美女梳头、砂井流丹”,这些名山胜景就闻名遐迩。凭借对地方历史脉络、文化渊源的了如指掌,沅陵成为了庆中先生笔下的天堂,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凤凰山、凤鸣塔的空灵典雅,二酉山洞、龙兴讲寺的神奇庄重,河涨洲、夸父山的风姿瑰丽,无不汇聚在庆中先生的《故乡吟》中。如:《夸父山》、《河涨洲》、《盘古洞》、《龙泉寺、》、《甲第巷》、《府昌巷》……一幅幅图景,美不胜收;一首首诗歌,活色生香。</p> <p class="ql-block"> 从《故乡吟》中不难看出,在庆中先生的生命里,有两条河流对他影响深远,一条是酉水,一条是沅江。钟灵毓秀的沅水和酉水,是庆中先生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庆中先生身处的沅水与酉水文化,沉淀到了他的心里,渗透进了他的血液中!使他对社会的认识模式,对人物的评价模式,对人性的理解与观察,对题材的处理方法以及审美倾向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其似水的创作情怀。《沅水》、《滩姑》、《纤夫》、《青浪滩》、《燕子滩》、《寡妇链》、《旧辰州女码头工》……他的这些作品,都贯穿着水的精魂,洋溢着庆中先生对故乡的热爱、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生活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竞渡上古起辰州,惊天锣鼓动沅陵。千船犹如浪里蛟,吼声震落半天云。”“辰水白河江雨多,夜来细听佤乡歌。一曲未尽月下冷,俚俗俚语满江河……”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沅陵,地处苗夷,风俗殊异,文韵醇厚。无射山茶韵、狃花文化、佤乡族群,均被称为沅陵的“神秘现象”,“辰州傩戏”、“沅陵传统龙舟”等,更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充盈于斯”的庆中先生,从小就多“从事于其间”,他观察入微,语用得体,话语到位。他在《竞渡》、《竹枝词三首》、《火塲闹元宵》》、《斗鸟节》、《如梦令•萧鼓》、《一剪梅•五月辰河》等诸多作品中,将这些民俗民情,描绘得纤毫毕现。也正如他在《故土二》中所述:“锣鼓的响声/在河里飘着/满江的帅子旗/在云中舞着/弓着腰/跪在船头/双手劈波/是头桨/紫色的背上/沁出的汗珠/在日光中闪亮/老艄公的白发/在风动微动/象一尊雕塑/呵/这就是故土”。</p><p class="ql-block"> 私以为:神秘独特的沅陵,是湖南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沅陵,自然为庆中先生所吟诵,成为庆中先生诗、词、赋文的主题和灵魂。庆中先生的《故乡吟》,就是在沅陵这块富矿中挖掘的生活宝藏,发现的闪光亮点。庆中先生脚踏着故乡的大地,满怀情愫地吟唱,其作品见证诗意,见证诗情勃发地讴歌。正如我国现今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艾青先生所说的,“诗,永远是生活的牧歌。”</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2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共同承办的“赤子感党恩,翰墨颂盛世”黄开禄先生书画展,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隆重举行,孔庆中先生应邀出席。图为孔庆中先生(中)与黄开禄先生(左一)在签名墙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黄开禄: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澳门居民,原籍海南中原,台湾寓客,澳门文化艺术学会副会長,台港澳美术家协会理事,两岸三地文化使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