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认识江南古桥

守正心灵

<p class="ql-block">  灰窑古桥是一座石拱桥,自古以来人们就叫它“灰窑桥”,又因桥下的江中有一列20多米长的蜿蜒石岭,颇似一条伏卧着的巨龙,也有人叫它“卧龙桥”。它是古代蜀身毒道曲石段的一座重要桥梁,其上游和下游数十里河段上均无可以涉渡的地点,并且没有可以通达江边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灰窑石拱桥选址在一个最为理想的位置,两岸笔立着30多米高的崖壁,北岸一壁向江心略倾,拱桥跨径10多米;桥面距离江面之高,可免洪水冲击桥身之忧,也可减两岸筑路之苦。“卧龙”尾部北岸是一列排列有序的柱状节理石墩,南岸则有一近10米高的石峰,形状似一顶轿子,被人们称为“石轿子”。灰窑桥河段上下300米,崖壁千仞,石峰高耸,江水在崖壁下、石峰间蜿蜒穿行。</p> <p class="ql-block">  灰窑桥最早的建桥时间已经无法查考,近百年内的灰窑老人都没有知情者,据说,前十代或十几代的老人们就只是听说“很早就是一座石拱桥”。1942年7月,远征军预备二师为阻止日军的追击,把古代灰窑石拱桥炸毁。抗战胜利后,官民靠募捐筹资,仍然在原址上重建灰窑石拱桥,1947年动工,1950年8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古代灰窑石拱桥建桥之前,在其上游70多米处曾建过藤桥,现今还有藤索拴系的石眼。藤桥下江水湍急,两岸为近20米高的笔立崖壁,藤桥两端连接有铺凿在岩石上的蜿蜒小径,并有人在小径边发现过文物。<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以上文字内容节选自《曲石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以下图片为河谷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文字:节选自《曲石镇志》</p><p class="ql-block">图片:沙金波 赵应雷 网络</p><p class="ql-block">编辑:赵应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