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攻独(36)人无弃人

松哥

<p class="ql-block">人无弃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代农耕文明经济社会发展很缓慢,普通读书人(低等或底层贵族人家)进阶的机会很少,只有作游士。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养士制度,门客、食客,这些做不来传统农活,想以知识为生,只有投靠或住进一些大富贵族家,等待被用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齐国人孟尝君就以养士出名,号称有食客三千。而且他还精于用人之道,史书就记录不少这方面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孟尝君带领一行门客到秦国被扣,且面临杀身之祸,急于走通秦昭襄王宠姬的门路,而这位美女虽然愿意帮忙,开出的条件貌似也不算过分,只想要一件叫作狐白裘的高级皮草而已。但偏偏孟尝君只有一件狐白裘,还已经送给了昭襄王,实在找不出第二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位擅长“狗盗”的门客,他自告奋勇,夜间把自己伪装成狗,溜进了秦王的储藏室,把唯一的那件狐白裘成功偷出来了。接下来一切顺利:昭襄王的宠姬替孟尝君说话,让孟尝君重获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孟尝君生怕夜长梦多,才一脱离监禁,马上风驰电掣一路向东,要赶在昭襄王后悔之前逃出函谷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昭襄王果然后悔了,派人去追。《史记》给出了惊心动魄的细节,说孟尝君伪造了身份证明和通行证,半夜赶到函谷关,只要出了关,就算安全了一大半。但函谷关有严格的管理章程,每天鸡鸣才会开关。从半夜等到鸡鸣,几个小时而已,虽然时间不长,但昭襄王随时会后悔,追兵随时会赶到。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孟尝君的下等门客里,除了那位擅长狗盗的,还有一位会学鸡叫。他这一叫,附近的鸡都跟着叫起来了。守卫照章办事,孟尝君一行人这才出了函谷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记》还有讲到,孟尝君刚刚出关不过一顿饭的时间,追兵就到了函谷关,见追不上了,也就回去交差了。当初孟尝君接纳鸡鸣、狗盗这两位门客的时候,其他门客都看不起他俩,而从此以后,所有门客都服气了。后来“鸡鸣狗盗”这个词变成了一个经典的文化语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国名人公孙龙,招收弟子有一个标准:必须有一技之长。某天有个粗人求见公孙龙,说自己的特长是嗓门大。公孙龙问弟子们:“你们当中有嗓门大的人吗?”弟子们都说没有。公孙龙就安排弟子给这个大嗓门的人登记学籍,算是正式把他收归门下了。没过几天,公孙龙要去游说燕王,这就需要乘船渡过黄河,但来到河边,发现船只停在对岸,这可怎么办呢?那位大嗓门的新生这就派上用场了,只喊了一声,对面就听见了,渡船就摇过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楚国将军景舍(字子发)也像公孙龙一样,喜欢招揽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甚至对扒手都会热情接待。有一次景舍和齐国军队对垒,战况不利,扒手主动请战,接连3个晚上偷来了齐军主将的3件贴身物品,连枕头和发簪都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舍总会在第二天派人把这些物品送回去,这可把齐军主将吓得不轻,生怕下一个晚上丢的就是自己的头颅了,于是忙不迭地撤军走了。扒手在集市上只是扒手,是祸害,到了战场却变成了特种兵,立下特殊功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故事发生在五代年间,南唐的清风驿之变时:当时北周雄心勃勃,很想拆散南唐和契丹的外交关系。正值契丹国主派了自己的亲舅舅出使南唐,北周武将荆罕儒看到机会,招募刺客,在清风驿行刺得手。契丹把事情怪在南唐头上,从此和南唐断绝了外交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上讲,荆罕儒发布赏格,只要有谁偷走自己的枕头,就可以拿枕头来领取重赏。有一位剑客,名叫田英,办到了这件事,领到了赏金,但荆罕儒秘密找他商量,说田英只要能取来契丹使者的头颅,还能拿到10倍赏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田英果然有本事。当时南唐官员在清风驿摆下夜宴,热情款待契丹使者。使者喝到酒酣,起身上厕所,许久没有回来。去找他的时候才发现,人还在,头却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历史上的传奇,既有奇思妙想,也有不拘一格,都属于用人之道的典范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黄老学派在《淮南子》上说:“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翻译过来就是:聪明的统治者不会排斥有一技之长的人。《淮南子》还引用《老子》的话:“人无弃人,物无弃物。”涵义明确,说的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物件都是有用的,只看你会不会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茶聚</p> <p class="ql-block">在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参加婚庆</p> <p class="ql-block">鸟世界</p> <p class="ql-block">70年代老成都场景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