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人老思乡,叶落归根”。我曾在新疆教书十年,人还未老,四十五岁就调回了家乡。我真是太思念、太爱自己的家乡了。我的家乡陕西省户县黄堆村。我退休后一直生活在村里。</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黄堆这个古老的村庄。该村位于终南山下五公里处,距西安约三十公里。</p><p class="ql-block"> 说起“黄堆”这个村名,倒也有点来历。</p><p class="ql-block"> 该村原名“永安堡”。相传唐时太宗皇帝常至南山或狩猎或避暑或遊览。一天,他登上圭峰山头,眺望八百里秦川。忽见不远处有一黄土大堆,旁有一大村庄。便问随行官:“那黄土堆旁之村落何名?”随行官无人知晓。太宗说“那就叫它黄堆吧”。这事被传至民间,尊皇上金口玉言,人们便把永安堡改称为黄堆堡。解放初,村子周围的古老城门、城墙保存完好。那时城门楼上的村名因早年筑城时雕凿于砖上,未能改换,还淸楚的写着“永安堡”字样。由此可见,黄堆村的城池远远早于黄堆村这个村名。黄堆村的前身永安堡历史更为久远。而“黄堆”这个村名则为唐太宗皇帝所赐而延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黄堆分南、北二堡。北堡也有城墙、城门、庙宇等。旧时的村落我着重介绍南堡。六、七十年代两堡合二为一。</p><p class="ql-block"> 黄堆出村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横批 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上联 西周古堡千载灵气贯长虹</p><p class="ql-block">下联 明轩故里百年伟人傲苍穹</p><p class="ql-block"> 楹联作者 宁兴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的黄堆村四面城墙紧围,东西南北四大城楼及杨家街口大门楼高矗辉映。东西三条街,南北两条道。房屋建筑排列整齐。东庙、南庙、杨家祠堂、古戏楼等建筑古朴大方,辉煌精美有佳。村貌美丽,让人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 村外土地肥沃。村南两条河流水源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稻田之水退至村北灌溉旱田。这使得黄堆村水旱各种农作物都可种植,这真是老天爷赐给这里百姓的天大洪福啊!</p><p class="ql-block"> 可现在以上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没有了城门、城墙、瓦房、庙院等等。能看到的“过去”了了无几。村南的稻田也因河水改道而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怎的?这一切的一切反倒常常激发起人挥之不去的怀旧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图: 嵌錯虺纹虎耳铜壶 高43cm 重8.8公斤。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据有关出士文物分析,新石器时期就有原始部落在黄堆地面生活。六七十年代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经常会挖出石刀,石斧,石镰石凿等石器。由于当时人们没有文物保护观念而丢失,或被损坏。而到了周代,这里己形成规模性村落。周秦汉唐以后的文物:如陶俑、鼎、鬲、仓、釜、彩陶、彩壸、坛、玉璧、弩机、铜镜、钟等多种青铜器在这里常常被村民挖土时发现。一九九九年出土的嵌錯虺纹虎耳铜壸被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据说有更珍贵的金银玉器被盗墓贼偷窃转卖而无下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堆村最古老的戏楼已不知什么模样了。该照片为民国二十一年重新翻建的戏楼原样(2020年文物部门出资对将要倒蹋危机四伏的戏楼按原样进行了修复)此戏楼被列为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 黄堆古戏楼</p> <p class="ql-block">黄堆村庙《了然庵》历史悠久,庙宇辉煌壮观,建筑雄伟,庙园宽广。可当今只剩后殿一座,而且还是重新翻盖而成。香火冷清,令人深感遗憾!《了然庵》也被列为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 了然庵</p> <p class="ql-block"> 黄堆村的伟大人物杨明轩</p><p class="ql-block"> 杨明轩(1891~1967)黄堆村北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时,参加组织领导学生运动。火烧赵家楼时他帅先冲在最前边,运动中曾两次被捕。早期革命中,参加或组织反帝,反封建运动。西安事变中发挥了重要的军事等工作的调停作用。曾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光明日报社社长。延安时期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在各个不同时期还担任过许多不同重要职务。毛主席,周总理亲切的称他“杨老”,对他有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杨明轩:</p><p class="ql-block"> 西北地区共产主义新思潮启蒙运动中的最先进、最英勇的战士和旗手,是陕西青年的伟大导师。</p><p class="ql-block"> 一一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 在延安时,朱老总六十岁生日便宴,请毛主席,杨明轩,刘景范参加。下图左起:杨明轩 刘景范 毛主席 朱德</p> <p class="ql-block"> 杨明轩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黄堆村的革命志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黄堆是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村庄。就连解放前村子的小学明新小学也一度被周边的人们称作“红軍小学”。除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明轩外,黄堆村曾先后有六位革命者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或在战斗中牺牲;两位自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牺牲。人们将永远铭记这些英烈们:</p><p class="ql-block"> 杨申 (1889~1933)党员,当时任中共户县县委书记 , 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p><p class="ql-block"> 杨中房(党员) 杨泾瑞 杨候让</p><p class="ql-block">王占鳌四人为渭南游击队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p><p class="ql-block"> 王年娃 渭南游击队员,在抢夺地主武装枪支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杨士建 王长韦 志愿军战士,朝鲜战场牺牲。</p><p class="ql-block"> 以上英烈都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英烈们,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社会主义事业逢勃发展。今天的我们正沿着你们没有走完的道路,向着我们共同的理想共产主义而奋勇前进!请安息,含笑九泉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黄堆村民都住上了砖混楼房,吃穿花錢样样不愁,心情舒畅,生活富裕,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村里私家小型企业发展蒸蒸日上。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我爱我的家乡一一黄堆村。</p><p class="ql-block"> 东西街道12条,其中7条长度近千米;4条约长三百米。</p> <p class="ql-block"> 南北干道六条 平均長度约450米</p> <p class="ql-block"> 黄堆村民居欣赏</p><p class="ql-block"> 多数民居外形</p> <p class="ql-block"> 节日门前装饰</p> <p class="ql-block"> 院落花卉</p> <p class="ql-block"> 客厅(三图)</p> <p class="ql-block"> 佛堂(一图)</p> <p class="ql-block"> 学习娱乐室(一图)</p> <p class="ql-block"> 文中少量图片来自网络,敬请原拍摄朋友解谅,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