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六十多年前的合影照,俨然斑驳成时光的标本……

伍旭东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照片可以定格时光,却锁不住流年;可以回忆过去,却回不到从前……当青春变成了老照片,当老照片变成了故事,有一种感动无关叙旧……因为,那样一段岁月,是属于父辈他们那个时代的传奇!</b></p><p class="ql-block"> <b> —— 题 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后排中)参加湖南省溆浦县厂矿积极分子培训班合影。摄于1956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合影里的父亲(局部放大)。</b></p> <p class="ql-block">  时年23岁的父亲,参加工作已经6年了。瞧照片里父亲意气风发、春风满面的神情,可见父亲工作干得不错。</p><p class="ql-block"> 不由想起一首老歌: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p><p class="ql-block"> 相信当时的父亲一定是个上进、自信、快乐的青年!</p><p class="ql-block"> 时间,纸包不住,也停不住,只有相机能记录那一刻的停留。人们珍爱老照片,并非是想回到从前,而是眷恋过去自带柔光的温暖岁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后排右三)参加湖南省工资干部培训班合影。摄于1956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在照片背面的标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合影里的父亲(局部放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老红军武文元,时年53岁(局部放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根据合影制作的短视频。</b></p> <p class="ql-block">  据父亲生前回忆,他参加工作之初,在一家公私合营的锑矿当搬运工,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他心里并不觉得苦,工作干得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后来,单位领导让他负责工资核算工作,这对仅有初小文化的父亲而言挑战不小。但父亲觉得,既然领导瞧得起我,就不能让领导丢脸。正是凭着这个朴素的信念,父亲通过自学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p><p class="ql-block"> 在照片的背面,父亲写了这样一句说明:“全组共十七人,都是搞工资工作的专家,哈!哈!”</p><p class="ql-block"> 看着“哈哈”二字,我差点笑出声来,想不到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竟也懂得幽默。其实,从父亲留的“西式头”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父亲并不土,也不木讷。</p><p class="ql-block"> 对了,照片里还有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叫武文元(中排左二),溆浦低庄人,1923年入党,1927年参加湖南工农义勇军,曾任湖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建国后任湖南省参议院参事,后回到家乡创办了两家工厂——溆浦县瓷厂和溆浦县耐火材料厂。</p><p class="ql-block"> 这次合影3年之后,父母也调到武文元创办的耐火材料厂工作。就在这家国营老厂,父亲当了22年工会主席、2年党支部书记,直到1988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后)与同事合影。摄于1957年。</b></p> <p class="ql-block">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那时候,青年人上衣兜别钢笔与如今的年轻人戴名表、用限量版手机一样,都是一种时尚,而且别的钢笔越多,说明越有学问。</p><p class="ql-block"> 请注意一个细节:照片中的父亲别了两支钢笔,而那位叔叔别了3支钢笔。</p><p class="ql-block"> 当年曾听过一个笑话:几个年轻人在一起吹牛,一个说,我有一支钢笔,起码是小学生;另一个说,我有两支钢笔,至少是中学生;第三个说,我有三支钢笔,应该算大学生。第四个听了不服气,说:“要这么论,我比你们学问都大。”说完撩开衣襟,亮出一排排钢笔。</p><p class="ql-block"> 原来,他就是个修理钢笔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前)与同事合影。摄于1957年。</b></p> <p class="ql-block">  每次看到这幅照片,心里总有一种好奇:母亲身后那位阿姨佩戴的胸牌到底是什么呢?是工作证、出入证、代表证或者只是一个姓名牌?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也没法向照片的主人求证,这只能成为永远的谜了。</p><p class="ql-block">&nbsp; 不过我相信,照片留给我们的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少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都会在遗忘中重新拾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母(前排)成婚后第一张合影。摄于1958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与大舅。摄于2018年,母亲80大寿当天。距上次合影整整相隔60年。</b></p> <p class="ql-block">  严格地讲,这幅照片并非真正的夫妻合影,因为父母身后还站着两个“灯泡”——大舅和表舅。不过,在那个年代,能够留下这样一张“全家福”,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随着父亲、表舅、大舅的先后离世,合影里的人只剩下84岁的母亲了。</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将老照片送到北京的中国照相馆修复、放大,并安装了相框,挂在母亲的卧室里。有时,母亲一个人呆呆地看着照片,眸子里散发着柔柔的微光。</p><p class="ql-block"> 愿岁月静好、青山不老,让这个温馨的画面能够保持得久一些、更久一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父亲(前排右二)调离溆浦县硫磺矿前与同事合影。摄于1959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合影里的父亲(局部放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这幅合影里除了父亲,我唯一认识的也只有杨玉兰阿姨了。她好像是湖南宁乡人,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是我父母的同事,后来他们一家又调到我父母同一个单位,跟我家做了几十年邻居,直到前几年去世。她儿子也是我的发小兼同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发小合影。摄于1975年。 上图自左往右分别为:我父亲、老红军武文元、杨玉兰阿姨;下图自左往右分别为:我本人、武文元伯伯幼子、杨玉兰阿姨长子。两代人的友谊在行如流水般的岁月中传承。</b></p> <p class="ql-block">  硫磺矿同事合影的拍摄地点,位于现在的溆浦县观音阁镇颜家垅村,画面背景那栋砖木结构的平房,为当时的硫磺矿矿部。</p><p class="ql-block"> 将照片放大,矿部大门墙柱和门楣上隐约可见“千里快马不效蜗牛爬,敢立志实现跃进计划”“走向红专路,跨入跃进门”等字样,墻面上还有“欢迎参观团来本矿参观指导”的标语。</p><p class="ql-block"> 时代的痕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潜入斑驳的相纸里,然后被岁月漂白。</p><p class="ql-block"> 对于颜家垅这个地方,以前常听父母提起过,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他们爱情的伊甸园。</p><p class="ql-block"> 1958 年全国“大跃进”,国家急需矿产资源,县里在颜家垅办了一家硫磺矿,时年 25 岁的父亲,就从低庄观音塘锑矿调到这里工作。</p><p class="ql-block"> 同年,20 岁的母亲刚跟父亲完婚,也随父亲来到这里,在此工作了一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从1959 年父母调离,到2009 父亲去世,整整 50 年,父母再也没回过颜家垅。</p><p class="ql-block"> 多想知道,照片里的叔叔阿姨,你们姓甚名谁?是否还健在?身体可好?可惜,想找到答案已是奢望,因为,即使是那两个年龄最小的哥哥姐姐,按时间推算,现在也是六十好几的老人了。</p><p class="ql-block"> 是啊,年轻时不懂离愁,或许连父亲自己也不会想到,同事们这一分手,一辈子就再难聚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根据老照片制作的小视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