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

和气先生

<p class="ql-block">十六字令一首 觉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觉,辩经堆秀先挂塔,宗喀巴,燃灯酥油花。</p><p class="ql-block"> 2021.11.1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宗喀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往西宁,借为疫情,实为撒欢。上次攻略了青海湖、茶卡盐湖,自然风光美不胜收,高原自驾随影灵光,灵感会意落笔无言。这次灵光重现直奔人文历史塔尔寺,一路荒山丘壑,天气阴沉。刚从碧海蓝天富氧清澈的海口抵达西宁,就闻着出租车上酥油味、汗油味、毡垫味融合的藏味,沁人心塞,心境落差无穷之大。西宁之行返航冥想,塔尔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僧严</span>寺穆,辩经持恐,荒苦困境,悟醒得道之圣地。叹,唯有银龙晒春,沁人心脾,再悟…慌矣……</p><p class="ql-block">眼前的塔尔寺没有辉煌,不见宏伟,只有一步一磕头的信徒让我再次惊叹,信仰无边无际无疆无域,口念慈悲心系佛陀,佛光普照梵音顺耳,贫苦信徒愿俯首……</p><p class="ql-block">来塔尔寺我没有攻略不知所以然,那就寻个导游闲庭漫步吧……</p><p class="ql-block">塔尔寺先有塔再有寺,塔是宗喀巴的母亲堆砌的,他的母亲是维吾尔族,哦,戳动了我这个新疆人的好奇。后来为了纪念宗喀巴,在塔的原址建了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从此,塔尔寺便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了。</p><p class="ql-block">听着小刘导游的庄重介绍,我开始理正衣冠扣好衣扣。入寺闻着酥油臭,忽闪的酥油灯扑朔迷离,我不由的骤然肃穆起来,紧跟导游的步伐,悉心洗耳不敢漫步了。寺中有三绝,壁画、堆秀、酥油花,要慢慢看悉心听,特别是酥油花在冰冷的凉水中沾捏的艰苦制作,然后在付诸一炬的跪拜,虔诚无法衡量无法描述……</p><p class="ql-block">相传佛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密宗传到了东都洛阳,后来又辗转传到了日本,就是东密,而另外一支则到了藏区,也就是西密,自此在这片贫穷而又文明的土地上发扬光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其实所谓的密宗和显宗是相对而言的,这也是藏传佛教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补充。它们都看重身、口、意的修炼方式,但具体法门又有所不同。身、口、意指的就是你的身体、言语、思想,藏传佛法认为只有这三点都修行圆满了,你也就成佛了。</p><p class="ql-block">不管显宗还是密宗对于这个根本都是一致的,只是他们强调的方向不同,显宗比较注重理论,要求信徒学经辩经,然后按照佛经中讲的去悟去做,是讲究公开的弘扬佛法,这也就是显宗这个名字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我的理解,显宗好比现在的各种国学培训班上大课,不用拜师只要添点香火钱,就是买课,自己努力积极参与学习是矣,不过现在的国学香火钱宰的有点厚实,有点不厚道。</p><p class="ql-block">密宗认为没有上师传授指导很难修行,因此他们非常看重上师的引导,并有一套秘密的方式来进行传承,而且非常看重仪式。比如灌顶,真言,密咒等等,充满了神秘感,所以才叫做密宗。</p><p class="ql-block">我的理解,密宗好比本山大叔要求跪拜收徒弟一般的仪式感,要求永不相忘的定期感恩孝拜。也如同泰山会、湖畔大学,这个香火钱也不便宜,门槛老高了去,还得介绍人介绍入会才能与这些大师们为伍同台。这些跪拜介绍的模式都好比割韭菜,稍有念想,就得斩韭除根。在这里也是必须按照自身香火钱的厚薄,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地位啊。</p><p class="ql-block">小刘导游神秘悄声的给我介绍,密宗又分为四个宗派,红教、花教、白教、黄教,黄教是最厉害的。莲花生大师创建的宁玛派,叫红教,萨迦派叫花教,噶举派叫白教,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格鲁派黄教。当时不少教派如噶举派、萨嘎派上层都在互相争斗,争权夺利,宗喀巴看到极为痛心。在他38岁的时候,他就改戴黄色桃形僧帽,表示区别于其他教派,这也就是为什么被称为黄教了。</p><p class="ql-block">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就是藏人所称的第二佛陀宗喀巴,现在每个黄教的寺庙之中都供奉宗喀巴。看着小刘导游眼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豪,她们青海的宗喀巴是黄教的创始人,是最厉害的,一世班禅和一世达赖都是宗喀巴的弟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宗喀巴大师被誉为第二佛陀,应该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只知佛教第一释迦牟尼,不知第二宗喀巴。不到西宁不知道塔尔寺,不到塔尔寺不了解宗喀巴,不了解宗喀巴怎么会知道大师在藏区中崇高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我在塔尔寺身、口、意的同融共触,顿悟只破万卷书何用之有,只行千里路妄为之功,只阅人无数依旧涉世之浅啊。修得身、口、意的圆满,才是大成啊……</span></p><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师生于青海宗喀,本名为罗桑扎巴,而宗喀巴是后人对他的一个尊称。宗喀是距离青海西宁五十里的塔尔寺附近的一个地名,巴是藏语的语尾音之一,宗喀巴原义是宗喀地方的人。宗喀巴的爸爸是蒙古,名字叫做达尔喀且鲁崩格,妈妈是维吾尔族,名字叫做馨茂阿却,两人全是很虔敬的佛教信徒。混血的基因可能也是成就大师的根本,天造人意自觉自悟更是勤奋般若的大师所成吧……</p><p class="ql-block">宗喀巴十七岁赴藏求法,广参明师,博学多闻,通达密宗教义,并作实际修证,得大成就。鉴于当时密宗宏传中产生的诸多流弊,遂萌改革之念,大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倡僧人严守戒律,主张先显后密,重实修,建立了藏传佛教新教派格鲁派。</p><p class="ql-block">宗喀巴弘扬其显密思想和戒律体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修行法门上,大师强调显密并行,而且先显后密,这个规矩一直流传到现在,他们一般都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习显教的各种理论经典,等到二十多岁理论基础打牢固之后再开始进行各种密宗的仪式,次第是非常分明的,这应该和我们现代的义务教育体系异曲同工吧……</span></p><p class="ql-block">大家都听过几世班禅几世达赖,只知道他们是藏传佛法中的活佛,但是对于他们的来历却未必清楚,其实这都来自于宗喀巴大师。无论达赖还是班禅都是采取非常特殊的活佛转世制度,藏传佛法中认为活佛是不停在人间转动的,类似于转法轮一样,因此每位活佛在圆寂前都会根据种种征兆和启示,来确定活佛转世的方向和地点,然后再派人沿着一定方向寻找被认为是活佛化身的转世灵童。</p><p class="ql-block">宗喀巴所创立的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对藏区的社会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宗喀巴大师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贡献,被尊为藏传佛教一代宗师、圣人,亦被奉为继释迦牟尼佛之后的第二代法王。</p><p class="ql-block">密宗的源头在盛唐,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开启的开元盛世将整个大唐推向了巅峰,当时的长安不仅是国家的中心,而且还是世界的中心,其地位堪比如今的纽约或者洛杉矶之上。</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宗喀巴,藏区藏民把藏历的10月25日定为燃灯节。燃灯节是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逝世而举行的活动。这天,凡属该教派的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当然,也要烧掉所有的用冰冷凉水沾捏滴着泪珠的酥油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陀说: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件布施。</p><p class="ql-block">第一,颜施。你的面容布施微笑,让别人看到你就感觉到很温暖。</p><p class="ql-block">第二,言施。语言布施,对别人说非常鼓励的话,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温暖。</p><p class="ql-block">第三,心施。用自己的心敞开心扉,诚恳待人,帮助别人,让别人感受到一种爱。</p><p class="ql-block">第四,眼施。你的眼神可以用善意的眼光,让人感觉到温暖,现在的人眼光冷冷的,看见别人就像看见恶人一样,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p><p class="ql-block">第五,身施。身体的布施就是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去让别人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爱。</p><p class="ql-block">第六,座施。我们外出乘船、坐公共汽车,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也是一种布施。</p><p class="ql-block">第七,房施。将空出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休息,帮助别人。</p><p class="ql-block">佛陀说,你如果能够做好这七件布施,好运一辈子就跟随着你…</p><p class="ql-block">再见西宁…</p><p class="ql-block">再见灵光…</p><p class="ql-block">再见塔尔寺…</p><p class="ql-block">再见宗喀巴…</p><p class="ql-block">再见酥油花…</p><p class="ql-block">努力吧七布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11.1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撰稿:和气先生</p><p class="ql-block">摄影:三才</p><p class="ql-block">音乐:佛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