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共读《看得见儿童 找得到课程》第一个课程故事—— “草坪保卫记”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有不同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与自然、与草地的亲近,孩子们才发自内心地关心这片草地,发现这里的小草长得不如别处的茂盛,继而产生疑问,并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草地造成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草坪为什么不长草?</b></p><p class="ql-block"> 是啊,果树下的一小片草地长得绿油油的,而山坡上这块草坪却光秃秃的,露出黄黄的泥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对这片小山坡做过什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怎么让草长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 小草要喝水</p><p class="ql-block"> 不能踩小草</p><p class="ql-block"> 给山坡铺草块</p><p class="ql-block"> 还可以做什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我们一起种草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长高的小草被剪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专家点评</b></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从小形成爱护自然的情感态度是很多老师关切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但姜老师并未只从预设的目标和逻辑去“系统”教学,或者用草草兀句话回答孩子的提问了事,而是敏锐地把目标与孩子当下的困惑—“草坪上的草怎么没有了?”和孩子的需求—“怎么让小草再长出来?”衔接起来,致力于持续推动孩子就这些问题表达已知与探索未知,尝试解决问题并总结反思,让孩子对草坪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发酵。</p><p class="ql-block"> 孩子对小草的生长条件、人与小草及动物间关系、保护草坪和在草坪上活动之间关系的认知,也在主动观察、思考、与别人讨论、参与养护草坪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自然而然地,环境教育的大目标就借这个日常事件的契机而得以落实了。</p><p class="ql-block"> 姜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重视分析幼儿提问和讨论中蕴含的观点与思路,这也帮助她从容地使各种经验和观点在不同的参与者之间“流动”起来。这个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姜老师对于“课程”的建主义理解,所以她没有很多说教,而让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催化剂”。</p><p class="ql-block"> 南京师范大学 郭良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