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茶文化它继承了历史文化,又接受了先进的外来文化,汲纳了世界文化的精华,具体体现在时尚品茗的茶道与茶艺方面。</p><p class="ql-block">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中国茶艺是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到20世纪30年代茶艺名称才正式出现。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使用茶艺一词后,全国各地已广泛使用,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形成了时尚品茗的当代茶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茶艺的内容是泡茶、饮茶的技巧和艺术。泡茶的技巧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而饮茶的技巧则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色、香、形味、韵的体味。饮茶技巧也包括以茶待客的基本技巧。泡茶、饮茶的艺术高于技巧。技巧是基本、浅层次的,而艺术属美学范畴,属实用美学,休闲美学,生活美学领域。茶艺包括环境美、水质美、茶味美、器具美、艺术美。而泡茶的艺术美又是泡茶者仪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而饮茶者同样要强调美,强调心灵相通。中国茶艺历来表现为三种形态: 一是潇洒自如品茗,以喝一杯好茶为依归,追求精神的愉悦;二是经营性茶艺,如茶馆、茶楼、茶店、茶坊的技巧,四川的盖碗茶和长嘴茶壶冲泡;三是表演性茶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茶艺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以茶事功能来分,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表演型茶艺;二是以茶叶种类来分(即六大茶类);三是以饮茶器具来分,主要有壶泡、盖碗杯、玻璃杯等;四是以冲泡方式来分,有烹茶、点茶、泡茶、冷饮法等;五是以社会阶层来分,包括上层、社团、宗教、民间茶艺等;六是以人群来分;七是以民族来分,如蒙古的咸奶茶、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基诺族凉拌茶等;八是按民俗来分,如客家擂茶、惠安女俗茶等;九是以地域来分,如西湖龙井茶、修水礼宾茶等;十是以时期来分,古代、当代茶艺等。</p><p class="ql-block">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茶艺不仅关注冲泡过程,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很好地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要了解普洱茶的茶<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艺与茶道的精髓首先要</span>充分认识及了解普洱茶的历史、生产、种类以及辨识其新旧好坏特色,和知道制造、陈化等方法理论:再者能掌握冲泡的技术方法,而后才能品尝出普洱茶真性,下面就普洱茶茶艺与茶道的精髓进行一下介绍。</p><p class="ql-block">普洱茶品茗的意境本是追求宁静自然、淡雅清新,同时也是内敛深邃,且仙扬的心灵世界。那些属于刺激精神亢进的茶品,多少会造成品茗者心情炽热,情绪浮泛。</p> <p class="ql-block">普洱茶茶艺:</p><p class="ql-block">1、孔雀开屏:象征着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此来展示为大家泡茶所选用的精美器具:随手泡、紫砂壶、盖碗(又称三才杯)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合一,不可分离。</p><p class="ql-block">2、百花齐放:泡茶要讲究四美,即:茶美、境美、人美、器美。我们就百花齐放这道程序将其它的器皿介绍一下。</p> <p class="ql-block">茶艺六君子:</p><p class="ql-block">茶漏——用于漏放干茶,防止茶叶外溅;</p><p class="ql-block">茶夹——用来夹取叶片,欣赏叶底;</p><p class="ql-block">茶则——做为量取干茶的准则;</p><p class="ql-block">茶匙——用来拨放干茶;</p><p class="ql-block">茶针——用于通透紫砂壶壶嘴;</p><p class="ql-block">茶托——用于盛放闻饮杯组。</p><p class="ql-block">茶荷——用于饯赏干茶,取其貌似荷花,亲近自然之意;</p><p class="ql-block">茶船——上有盘用来存放壶组,下有仓用来存放废水;</p> <p class="ql-block">3、温杯洁具:用开水烫杯,洗壶,借此提高器皿的温度,便于茶的香气更好的透发。</p><p class="ql-block">4、普洱入宫:将茶叶放入紫砂壶或盖碗(泡普洱茶用两种器具之一都可以)</p> <p class="ql-block">5、游龙戏水:即是洗茶,在热水的浸泡下,普洱茶慢慢舒展开来,不正如一条游龙在嬉戏吗?</p><p class="ql-block">6、孟臣沐浴:正式冲泡之前,先用开水淋壶,借此提高壶身温度。普洱茶所要求冲泡的温度比较高,以100℃为宜,以免温度过低而影响茶汤的质量。</p> <p class="ql-block">7、行云流水:即要用新鲜洁净的水来泡茶,用悬壶高冲将水缓缓注入紫砂壶或盖碗中。</p><p class="ql-block">8、玉液移壶:将泡好的茶汤倒入茶盅,又称出汤入壶。倒时宜低斟,可避免茶香味过多的散发。</p> <p class="ql-block">9、普降甘露:用关公巡的手法,取其精华,均分之意,即将茶汤均匀分到每个杯中。</p><p class="ql-block">10、点水流香:用韩信点兵的手法,将茶汤慢慢点到每个品茗杯中,使每杯中的茶汤量一致。</p><p class="ql-block">11、敬奉香茗:请细品茶香真味,人生如茶,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最重要是我们珍惜过,拥有过,品味过!</p> <p class="ql-block">普洱茶的茶道精神:</p><p class="ql-block">普洱茶的茶道精神就是充分最合乎自然的率真,表现在:一是普洱茶的采种、加工、贮藏、冲泡、品饮等都那么平常自然;二是普洱茶的真性体现在其从生长之始至茶事传承合乎真理。普洱茶技术止乎于静,是以静的精神贯穿各项技术:一方面求品茗时的外在情境得以平常自然,使鉴赏的感受最真实。另一方面也配合泡出好茶的需要,直接提升茶汤的真性品质。普洱茶方法止乎于真,诉求于自然而良好方法条件,使普洱茶孕育完美的真性,发展:乏美体现于茶汤中,使品茗者品尝到普洱茶真性——陈、香、滋、气。同时相济于静的技术透过人体感观功能,接纳了普洱茶真性,转移由心神感受而虚灵化境,终于止乎在道。只有在理解了茶道精神实质后,才能就普洱茶文化的整体方面在于全面营造平常自然情境下,完全发挥普洱茶的真性,使品茗者透过品尝到最丰富且完美的普洱茶真性,由心神导引,臻及自然艺境而止乎于道。</p> <p class="ql-block">普洱茶真性是由茶汤中表现出来的,真香、真味、真性、真气为其本质所表现的独有特色。当然,同为茶类,其真性会有共通相同之处,也可能达成相似的茶道内涵。因之以普洱茶品茗,并不在于强调环境所营造的诗意或气势,或者人和物共合关系的情景。这些气势及情景并非是普洱茶的真性,它们同样也可在饮酒、抽烟之环境中,营造出自然的意境效果。普洱茶道的追求,可以在诗情画意中得之,可以在街头巷尾里得之,也可以在墙角面壁下得之,因为透过普洱茶真性.而引发静、真精神使然。茶人修茶道,其实道乃在自我真茶性之中,从感受到普洱茶真性,从真实的陈、香、滋、气中任由心神参透虚灵喜以道化,而止乎在道。品茗者必须对茶技术、方法以及普洱茶全面地认知,具备一定的素养,才能由精神层面,参化至道的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