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路

远东

<p class="ql-block">这几天乘49路,两次乘上披红戴花的礼车,车上写着“1946”、“75”字样,我知道解放前上海公交车一共没多少路,49路是解放后才开通的,怎么会有75周年呢?向贴着“党员示范车”红旗的驾驶员打听,他说:“那时候我还没有生出来呢!我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资料显示: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三(1908年3月5日)上每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始营运线路总长6.04公里,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亦即上海外滩如今华尔道夫酒店的位置。这条有轨电车线的开通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49路前身为1946年11月30日开通运营的从南京路外滩开往枫林桥的9路公共汽车。1956年12月25日,随着上海对市内公交线路统一命名,9路正式更名为49路并延用至今。经过历史上多次调整延伸后,东起汉口路外滩、西至漕溪路公交枢纽站的49路已成为贯穿市区东西走向的一条公交骨干线路。</p> <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记得的49路是这样的,资料显示,这是美国制造的道奇客车。</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看到的是大红色的柴油公交车,轰隆轰隆声音很响,到了终点站也不熄火。资料显示,这是1964年至70年代末,49路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斯柯达柴油客车。这个车非常漂亮,全市独有,伴随着我们的少年时代,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市政府的机关都在外滩。市政府(一段时间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跟苏联学)在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纺织局、机电二局、外贸局、广播事业局在外滩、劳动局、民政局、卫生局、城建局在老市府大厦、机电一局、轻工业局在四川南路、手工业局、商业一局、商业二局在南京东路、化工局在汉口路、冶金局、公安局、高级法院在福州路、海运局在广东路等等。1956年建造了东安二村,许多干部住到那里。有人说是为解决市机关干部上下班交通,开通了49路,起点站是外滩海关,终点站是东安新村。所以49路的服务一直非常优秀、配备的车辆一直是最新型的。</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在田林路上的一家无线电厂上班,每天乘49路换89路。如今该厂随着上海市区电子制造工业的渐退而泯灭在新一轮的改造中,原先漂亮的厂房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们乘车都用月票,每月6元,由单位统一购买。有一次月初第一天乘车,可我的月票还是上个月的,新的月票还在单位没有领取。结果售票员把我带到终点站盘问。让我把工作证押在他们那里(那时候没有身份证,工作证是身份的象征),等新的月票拿到后,付了那天的乘车钱才取回我的工作证。</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49路海关终点站就设在汉口路海关大楼旁边,启程时车向东,右转弯向南绕过外滩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右转弯向西,从福州路开始驶向人民广场……。那时候一遇到外滩成千上万高举红旗、敲锣打鼓的游行队伍等庆祝活动时49路就要改道。特别是每年的五一、国庆期间交通管制,49路到黄陂南路就缩线掉头,害得我每次只能步行回家。</p> <p class="ql-block">很荣幸认识上海市劳动模范、原49路售票员仉红芳。是她告诉我49路的前身是9路。</p> <p class="ql-block">49路得到过“全国工人先锋号”、七届上海市“模范集体”、八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获评上海市五星级公交品牌线路。49路沿线途经历史保护建筑与名人故居,串起了福州路文化街、俄罗斯风格建筑的上海展览中心、常熟路老洋房、行路酒吧街、枫林路周边的中国民族电影工业基地,是一条具有浓厚上海文化气息和历史情怀的公交线。在许多线路实行无人售票时,49路还坚持人工售票,直到所有单一票价线路都实行无人售票后,49路才取消人工售票。</p> <p class="ql-block">49路伴随着我走了数十年,我一直感受到49路的热情温馨服务。也祝贺49路75周年生日快乐,希望49路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