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岩屋沉思

山野粗人

邓海容 <p class="ql-block">  只想在山里安静下来,把心睡饱。那是2017年在两河口,一睡着,就梦到了外公。他说,海容,你回来了。&nbsp;外公已死多年。一大早买了纸钱往八岩屋爬。&nbsp;那是童年玩过的地方。曾爬上过岩顶,和大舅去砍柴。岩洞里总有凉凉的泉水。小时候常在外公的屋檐下,幻想对面的那棵斜长着的白油松。感觉挺神奇,为什么偏偏就那棵树是白的。</p><p class="ql-block"> 外公走了,老房子显得沉静,外婆干脆把菜种到院坝里,这样更方便。火塘里生着大火,似乎外公还在一样。&nbsp;外公死前,还问老爸,问我上学没,那年我选择在建始一中复读,到死都还在关心我读书的人,除了父母,也就只有外公了。</p><p class="ql-block"> 有同学建议去建始县一中复读,换一个环境。重新读个高三,考个好成绩,说不定就可以选择助学贷款。邓正旭、赵树坤他们很快就办理完手续,可以进班跟读,只有我在校门外站着。身后跟个满脸愁容的父亲。那时去建始县成的路费都是赵树坤他爸爸给垫付的。以至于我总觉得欠赵树坤爸爸一个人情。最后决定收下我的是袁昌顺,是个特别牛掰的历史老师。袁昌顺是年级长。</p><p class="ql-block"> 袁昌顺他没有为难父亲。或许他以前也和我一样的家底。就那样我非常幸运地进入一中读了一年书。母亲在电话里说,外公死的时候,得知我已经上学,他的眼眶里流出一大滴眼泪,眼泪有黄豆那么大……</p><p class="ql-block"> 那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头痛。太强的目的性,也不一定是好事。有时甚至会毁灭一个人。我们一个班读书的人,都显得很压抑。每个人几乎都是拼命。我经常失眠。所有的学习过程,效率极其低。那年,我的语文老师是万仲永老师。正是他的关心与帮助,帮我走过后面比较困难的四五年,也是在他的课里热爱上写作的。那时候失眠的时候,我就想如何写好老师布置的作文。每次万老师的鼓励,让我充满信心。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的被一个老师说有优点。以至于本科我也报读中文系,这些个根源都在他。甚至在读本科的时候,也都是他在背后鼓励和帮助我,我在选择工作时,换来换去,最终选择当老师,就像有首歌曲唱的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到深圳工作,也是因为老师的鼓励,现在我们在同一个城市上班,真的算是一种幸福。不过,无论我怎么努力工作,无论我怎么热爱学习,老师的高度是我这一辈子难以企及的。于我而言,他就是那个太阳,我怎么追赶都无法做到他那么优秀。活到40多岁的年龄,才顿然觉得,有些人的优秀与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理解与学习。从这点而言,我总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就不会走失在物欲横流的红尘之中。</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去建始一中是去实习,也是因为万老师,我去的那天,万老师骑着他的那辆摩托车,我们去街上吃土家烧饼。他也还在建始一中教语文。那时我被分配在张杰老师班实习。张杰老师刚好上高三,我就跟着改作业,去给学生讲余秋雨的很多文章与故事,那个时候口才也不是很好,唯一的优点就是胆子大,脸皮还特别的厚。在那实习的日子,我带了电饭煲,在宿舍煮菜吃。后来张杰老师说:你这也太艰难了,他总是在背后悄悄给我塞钱,还说:你以后肯定比我混得好,记得要给我买几斤好茶……这话我记得一辈子,也一直没有忘记。后来我工作了,还清了读书时候的助学贷款。我让一个在建始的朋友去问他的电话号码,那个朋友告诉我,他前些年得癌症走了。</p><p class="ql-block"> 有些遗憾的是,我连给他买茶叶的机会都没有。我深深地明白,一个真正优秀的学校,不是建筑的奢华,而是那些老师们身上洋溢的人文精神,是学校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再次到八岩屋的时候,去给外公烧纸钱,给他上香,回想那些年在建始的细节,心里满是清静。外婆年岁已高,看她一眼心里就平静。心里平和人,才有这样的面相。坐在她身旁一句话不说,喝她泡的浓茶……外公对所有人都很好,外婆说葬他时好多人都来了。在我的印象里,他和外婆几乎没和别人吵过架。他们善良,隐忍。</p><p class="ql-block"> 外公就埋在院坝下的竹林里,竹林里的竹子无比茂盛,叶叶苍翠,竹节分明,土墙屋里的外婆弓着腰,慢慢行走。屋顶泥瓦上,只要炊烟升起,我就感觉一切都在,外公还在,生命里那些像外公样善良的人也一直在都在。</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7日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