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鸡笼山,观瞻陋室、霸王祠

那片海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日,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十几位老同学从芜湖、马鞍山、合肥相约自驾来到马鞍山市和县,游览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陋室公园和霸王祠。</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来过和县,但全面考察游览过和县的旅游景点,真正了解和县历史文化的人并不多。这次和县之行,给了我们多数人一次补课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和县和其几个旅游景点的名气并不大,原因应是多方面的。参观游览之后,感觉和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个景点的规模虽不大,但小而精,历史文化内涵深厚,</span>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广泛影响。问题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经典历史故事、许多经常说的成语和诗文就出自和县。</p> <p class="ql-block">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虽然知道鸡笼山的人并不多,但资料介绍,鸡笼山在历史上很早就已很有名气,可追述到夏朝。远远望去,一座葱笼秀丽的小山隆起,因极形似一个倒扣着的鸡笼,唐朝时便由“亭山”、“历山”改称“鸡笼山”,虽然在明代又改名“凤台山”,但至今人们仍习惯称为“鸡笼山”。</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取“鸡修百年能成凤”,“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意,遂以鸡化“凤",以笼化“台”,又名“凤台山"。《太平寰宇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是山,因化为石。今山有石状如鸡笼,因名"。</p><p class="ql-block"> 鸡笼山是一座具有佛道合一文化特色的山,千年之前就有寺庙建筑,曾多次因战争或朝代更迭而毁坏,新中国成立后,文革时期也受到了冲击,现寺庙于八十年代以来重建。</p><p class="ql-block"> 道家《洞天福地记》称其为“第四十二福地”,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称。</p><p class="ql-block"> 鸡笼山坐落在和县西北约20公里处,海拔240米,总面积两万六千多亩。山中遍布参天古树,迂回于山间小道,目不见天,宛如置身碧海。</p><p class="ql-block"> 1992年9月,鸡笼山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一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历代诸多诗人墨客、学士名流,乘兴游山,托物抒情,都给鸡笼山留有吟诵诗篇。 </p><p class="ql-block">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界齐歌》诗曰:</p><p class="ql-block"> 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p><p class="ql-block"> 江山忧郁盘,龙虎秘光彩。</p><p class="ql-block"> 蓄泄数千载,风云何 。</p><p class="ql-block"> 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p><p class="ql-block">唐许浑《题勤尊师历阳山居》诗曰:</p><p class="ql-block"> 二十知兵在羽林,</p><p class="ql-block"> 中年潜识子心。</p><p class="ql-block"> 苍鹰出塞边尘静,</p><p class="ql-block"> 白鹤还乡楚水深。</p><p class="ql-block"> 春坼酒瓶浮药气,</p><p class="ql-block"> 晚携棋局带松荫。</p><p class="ql-block"> 鸡笼山上去多处,</p><p class="ql-block"> 自属斤黄精不可寻。</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在和州秣马厉兵时曾狩猎鸡笼山,诗兴大发,作打油诗一首《登鸡笼山》:</p><p class="ql-block"> 罢猎西山坐拥旗,</p><p class="ql-block"> 一山出地万卑。</p><p class="ql-block"> 崔巍巨石如天柱,</p><p class="ql-block"> 撑著老天天自知。</p><p class="ql-block"> 宋朝诗人杨万里游山后意犹未尽,写下《舟过鹅行口回望和州鸡笼山》:</p><p class="ql-block"> 两月青山不暂离,</p><p class="ql-block"> 入城未见有山时。</p><p class="ql-block"> 万峰送我都回去,</p><p class="ql-block"> 只有鸡笼未肯辞。</p><p class="ql-block">清代诗人王鸣盛的《游鸡笼山》,诗曰:</p><p class="ql-block"> 白露净山气,袅袅风吹衣。</p><p class="ql-block"> 忽已蹑空曲,岩下秋鸿飞。</p><p class="ql-block"> 石缺响难聚,木长天下垂。</p><p class="ql-block"> 入深不知外,履旷忘所归。</p><p class="ql-block"> 冥濛过萝壁,见月还疑非。</p><p class="ql-block"> 其下发钟磬,径转声依稀。</p><p class="ql-block"> 无心境屡得,探奇情靡违。</p><p class="ql-block"> 始悟澹泊趣,独倚山家扉。</p><p class="ql-block">近代著名书法家草圣林散之先生(和县人)游山时写下《和友登凤台山原韵》:</p><p class="ql-block"> 漫云明镜亦非台,</p><p class="ql-block"> 松阁峨峨宾壮哉。</p><p class="ql-block"> 入夜钟声惊寤梦,</p><p class="ql-block"> 满天风色太沉霾。</p><p class="ql-block"> 此山以作十年别,</p><p class="ql-block"> 拜佛曾经两度来。</p><p class="ql-block"> 试问先生醉游处,</p><p class="ql-block"> 春光能否到蒿莱。</p> <p class="ql-block">  走过山门,正式进入景区。盘山道路修建的很好,道路中间三道彩色标线十分醒目美观,加上两侧漂亮的林木山色,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很快到了景区大门处,山上山下,景色皆美。此时除了我们,未见其他游人和车辆。</p> <p class="ql-block">  古树枝繁叶茂,树枝上结满了祈福的红色彩带。</p> <p class="ql-block">  掩映在莽莽山林中的千年古寺——凤林禅寺,占地181亩。殿堂庙宇,明清建筑风格,山前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念佛堂、地藏殿、观音殿、斋堂等建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雄伟辉煌。</p> <p class="ql-block">  凤林禅寺每逢正月十五和六月初一,数万人朝山礼佛,场面宏大。这一传统庙会吸引各地游人和广大信众,成为和县重要庙会之一。</p> <p class="ql-block">  穿过院落,拾级而上,很快来到鸡笼山主峰脚下。</p> <p class="ql-block">  鸡笼山没有崇山峻岭的伟岸,却有林壑幽深的玲珑。山虽仅高约三百米左右,却极其陡峻,有近似垂直的蜿蜒山道可供人攀援而上。虽石阶两侧有简单护栏,亦令人胆战心惊。鼓起勇气往上爬,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像大猩猩那样手攀脚爬。上山的石阶因山势而凿,时宽时窄,时疏时密,颇不规则。攀爬时,有时头顶上就是前面人的脚,脚下又是后面人的头,很是有趣。最后,大家都勇敢顺利地到达了顶峰,来了一次惊险刺激的“爬山”。</p> <p class="ql-block">  途中有一观景台,可俯视山路及山下景色。此时回望,恢宏的凤林禅寺已在身下了,翘角飞檐,琉璃耸脊,在阳光下发着异样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行进中,见一岩石上刻有“南天门”三个醒目大字。据说古代此处建有城楼式建筑,登山者可以在此歇脚、观景,可惜现在只留有三个大字,其它什么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过最险的路段后,来到了“一线天”。 “一线天”长约十余米,象一条窄窄的巷道,最奇特的是巷道的中间夹着一块巨石,它牢牢地卡在两壁之间,或许它在那儿已经千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线天”就到了山顶,视野顿时开阔,感觉好极了。 </p><p class="ql-block"> 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景点。相传,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为之兴殿名“三清殿”,奉为三毛祖师,塑像供于殿中。</p> <p class="ql-block"> 三毛祖师。</p> <p class="ql-block">  一僧尼在这里负责钟亭的管理,敲三声钟收10元钱。</p> <p class="ql-block"> 手机让僧尼们不再寂寞。</p><p class="ql-block"> 这位僧尼很健谈,善于交流,一会儿就和汇平攀上了肥东老乡。</p> <p class="ql-block">  置身山顶,一览众山小。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南面山峦连绵起伏,郁郁葱葱,气象万千;西边的“半月湖”山环水绕,碧波荡漾;北面是村庄和田野,田野如棋盘一般,黄绿交错。<span style="font-size:18px;">若是春夏季节,这里重岩叠嶂、苍松翠竹、奇花异草、鸟鸣虫噪,定是另一番美丽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  山头突兀而起的一整块岩石,经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已显出岁月的沧桑。石缝里、崖壁上顽强地生长着一些树木,这些树木看上去似乎不大,但或许已经生长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p> <p class="ql-block">  在山顶,忽然发现有一只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地站立在身旁高耸的岩石上,见人不怕不躲。僧尼说,是几年前有人放生留在这里的。</p><p class="ql-block"> 鸡笼山顶一公鸡,也是一有趣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上山容易下山难。如此狭窄陡峭,下山时更加紧张,稍不留神,就是万丈深渊,结果——你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  到了山下,可以歇会了。</p> <p class="ql-block"> 石缝里长出来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  家龙为夫人倾情拍摄。</p> <p class="ql-block"> 回看鸡笼山。</p> <p class="ql-block"> 陋室 </p><p class="ql-block"> 陋室坐落在和县县城,依山傍水,为3幢9间呈品状,分主室和偏室。绿茵遍地,古树成荫,松竹扶疏,翠色扑人。整体布局典雅庄重,古朴生辉。</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陋室为清乾隆年间知州宋思仁重建。1986年由地方政府拨款修葺,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又以陋室为依托,兴建陋室公园。</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p><p class="ql-block"> 刘禹锡这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使陋室遐迩闻名,名传今日。</p><p class="ql-block"> 陋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和州刺史(公元824年)时的住所。现存陋室为清乾隆年间知州宋思仁重建。1986年由地方政府拨款修葺,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又以陋室为依托,兴建陋室公园。</p> <p class="ql-block">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大臣、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p> <p class="ql-block">  《陋室铭》是刘禹锡在和州期间写的,是他被贬谪受屈辱的发愤之作。和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被“气”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公元824年8月刘禹锡被贬和州任通判,和州知州是个势利小人,看刘禹锡是个被贬官员,又无后台,便横加刁难。按规定,通判应住三间前廊后厦的大宅院,但知州却在城南门外给他安排三间小瓦房住。谁知刘禹锡根本不管房大房小,一看房子正对着大江,十分高兴,即兴写了副对联贴在大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p><p class="ql-block"> 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州,于是吩咐衙里差役给他搬家,搬到北门外一处只有一间半的房子里。刘禹锡对知州的用意心知肚明,但不动声色,依旧读书写诗,游山玩水。这个宅子位于德胜河边,河边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历史上和州称历阳)</p><p class="ql-block"> 知州见他仍然悠然自得,不买自己的账,于是又命人给刘禹锡搬家。将他搬到城中,给他安排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刘禹锡见房前有一枯树,枯树往外是一片青草绿荫,他当即又在门上贴一幅对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依然是每日读书访友,和当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p><p class="ql-block"> 转眼又过去了一个多月,知州见刘禹锡还是不来拜见自已,不把自己当回事,感到他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于是命人把放在衙门前的一块上马石搬到刘禹锡的门前,妄图羞辱刘禹锡。</p><p class="ql-block"> 半年时间,知州逼他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竟是斗室,而且还把上马石搬到他房前公开羞辱他。想想二十三年来屡被贬谪的屈辱经历,想想这知州实在是欺人太甚,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内容精粹,情味隽永的《陋室铭》,由其好友柳公权书碑,请一位石匠,把《陋室铭》工整地刻在上马石上,立于房前。</p> <p class="ql-block">  《陋室铭》表露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不屑权贵的浩然正气,超凡脱俗的雅趣;抒发了心中的愤懑;讥讽、鞭挞了势利小人。刘禹锡处变不惊,处危不屈,荣辱从容的铮铮傲骨着实可敬。</p><p class="ql-block"> 《陋室铭》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语言优美,含蓄精炼,字字珠玑。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乃千古名篇。</p> <p class="ql-block">  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把盏拱手人物雕像。他们三人在诗和文的成就上有“刘柳”“刘白”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 霸王祠 </p><p class="ql-block"> 霸王祠又称顶亭、项王亭、项目祠、英惠庙、项羽庙、西楚霸王灵祠等,位于和县乌江镇东南侧的凤凰山上,左濒滔滔长江,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年前,震惊史册的楚汉相争的最后殊死搏斗在乌江悲壮结束,霸王项羽在驻马河畔壮烈自刎,人们为纪念这位千秋俊杰,在这里建祠祭祀。</p><p class="ql-block"> 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匣、碑等文物。唐宋诗人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题诗。后屡遭兵焚,大部建筑物被毁。清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悬“拔山盖世”匣额,并有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千年香火不断。十年浩劫,霸王祠被夷为平地,改为一所农中。文革后,和县政府于1984年、1992年两次拨款重修扩建。1985年11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次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1日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进入霸王祠风景区,首先看到的是右侧碑廊建筑,在碑廊门外的一大石碑格外引人注目,上刻毛泽东草书一一唐人杜牧《题乌江亭》诗文:</p><p class="ql-block"> 胜负兵家事有之,</p><p class="ql-block"> 包羞忍辱是男儿,</p><p class="ql-block"> 江东子弟多材俊,</p><p class="ql-block"> 卷土重来未可知。</p> <p class="ql-block">  碑廊里全部是古今名士怀念西楚霸王的各种题诗,孟郊、杜牧、王安石、陆游以及现代草圣林散之、赵朴初等均在这里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  庭院里有霸王的半身铜像,怒目圆睁,威武霸气。</p> <p class="ql-block">  景区里林木葱郁,建筑古朴,景点众多,令人有庄严肃穆,穿越时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西楚霸王灵祠”六个镏金大字灼灼耀眼,大门两侧一对石狮的眼睛炯炯有神。</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十万大军在垓下,被刘邦的数十万大军围住后四面楚歌而兵败,美姬自刎。后项羽率精兵突围而出,只有26骑相随,被追到了乌江。当地的亭长已经为其准备了渡江的船只,但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把马送给了乌江亭亭长。自己徒步持兵器连杀追兵。项羽不愿男儿被俘,拔剑自刭而亡。乌江亭和抛首石都是项羽壮烈挥刀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公园中间有一小河,立“驻马河”碑。据景点介绍:驻马河又名止马河,秦末汉初乃乌江支流,东向直贯浩瀚长江。项王由垓下败退至此,乌江亭长力谏项王东渡长江,项王拒之,乃将乌骓马赐予亭长,亭长遵嘱,系马于河边柳树上,马恋主心切,辄嘶不食不饮,不数日毙于此河。时人为赞乌骓马英节,便称此河为驻马河。</p> <p class="ql-block">  抛首石。在乌江岸边最后一战时,项羽遇见故人吕马童,对其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随一剑砍下自己的头颅,猛地扔给吕马童。于是后人矗起一尊触目惊心的“抛首石”,纪念此传说。</p> <p class="ql-block">  乌江亭。为乌江亭长力劝项羽渡江之处。</p> <p class="ql-block">  三元井。传说当年项羽自觉无颜江东父老,准备投井自尽,却见原先敝开的井口,陡然封闭,欲投不能。项羽愤然拨剑连连刺向井口,悲号不已。项羽死后不久,此井被刺处,豁然呈现三个圆孔,像人的眼睛。似乎表明项羽死不瞑目。</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一响钟亭,为纪念其短暂而壮烈的人生,百姓每年在祭祀项羽时,敲响三十一钟声,声震大江两岸。悲壮空灵旳钟声在空中回荡,仿佛又听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  穿过享殿,来到墓区,就能看到项羽的衣冠冢。墓区较为宽阔,一条石板神道直达衣冠冢前,两边立着四对石人石兽,松柏耸立。黑色大理石碑上“西楚霸王衣冠冢”七个篆字非常醒目。<span style="font-size:18px;">规模虽小,但是神道和墓道都有,足见后人一直给予项羽享受着皇陵的待遇。</span></p> <p class="ql-block">  楚霸王项羽创造了历史。虽是一介武夫和敗将,却保留了一世英名。因他而留传的许多传奇故事,成为戏曲、小说、民间文化的经典内容,并产生了许多使用至今、脍炙人口的成语。</p> <p class="ql-block">  霸王别姬</p> <p class="ql-block">  定都彭城</p> <p class="ql-block">  鸿门宴</p> <p class="ql-block">  破釜沉舟</p> <p class="ql-block">  四面楚歌</p> <p class="ql-block">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p> <p class="ql-block"> 破釜沉舟</p> <p class="ql-block"> 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p> <p class="ql-block">  走岀霸王祠,只见一面旗帜高高的随风飘扬。据景区介绍,项羽兵败垓下,率部逃至乌江时,乌江亭长劝其偃旗息鼓,悄悄过江以谋东山再起,但被项羽拒绝,并将项王帅旗插于此处,誓与汉将以死相拼。故今设旗杆台以纪之。</p> <p class="ql-block"> 远眺江东。</p><p class="ql-block"> 两千年前的楚汉风云之争,随着项羽在这江边的拔剑一刎尘埃落定,给后人留下了无尽感慨。</p> <p class="ql-block">   和县之行,赏风景,会同学,收获良多。</p><p class="ql-block"> 夏家龙夫妇和王绎频分别在和县、芜湖设宴款待各位老同学。魏珠友次日一早赶往酒店为几位老同学安排早餐。情谊浓浓,在此一并感谢!</p><p class="ql-block"> 对我们这些五零后的人来说,适时出来走动走动,看看风景,老同学聚聚聊聊是一件非常开心愉悦、很有必要的事。老狼团功德无量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