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防劲旅十三团

申城隐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回忆云南边防十三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43年前的今天,即1978年12月中旬,在日趋紧张的中越边境滇南地区,新组建的云南边防十三团编入十三军战斗序列,进入战前准备,并于1979年2月17日全团投入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日攻占了红河对岸的新官、兵漏、500、213、371高地和蝶兰、登桑,楠密等越军据点并全歼守敌,保障了我军后方昆明——河口干线公路红河沿岸段的安全畅通,还集中兵力前出越境内三十公里,直驱孟韦,有力地配合了我军主力在柑塘、平卢、黄连山聚歼越军345师316A师的战役行动。3月16日奉命全部撤回国内,出色地完成作战任务,涌现出董存瑞式战斗英雄李成文,红河钢刀一连等一批英雄人物和集体,受到中央军委和总参表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短短一个月惨烈战场,这个刚刚成立两个月的边防劲旅为何能出师得胜,不辱使命,凯旋归来!关键是这个团队有一批政治可靠,信念坚定,技战术过硬,能打善战的干部战士,拥有一大批那个红色年代孕育出的不怕苦不怕死,英勇顽强,舍小家为国家的热血儿女。当然,还有紧密的友邻协同和强大的炮火支援以及后方保障,正是有了这些,他们才无所畏惧,喋血沙场,取得全胜,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丰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大战结束后,硝烟未散,边防十三团征尘未洗,奉命立即投入到御敌戌边的边防对敌斗争中,全团部队进入河口中越边境一线阵地展开,日夜守卫着边疆安全。防区从红河岸边的新街、瑶山沟口到田心、坝洒、北山、龙山、四连山、山腰、九队、芹菜塘、小南溪、大南溪、桥头等边境要点,守卫的边境线长达百余公里,团部也于1979年5月由屏边转移至河口县小南溪,率领着三千余名刚经过战火洗礼的战士,冒着敌军的炮火,顶着冷枪冷弹,忍耐着热带的潮湿酷热,毒虫叮咬,面对越军随时可能的反扑,顽强不屈地守卫在河口战场,护卫着国家安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1985年10月,军委决定云南边防部队实施守备师建制,边防十三团遂脱离蒙自军分区管辖,整体转入守备二师,享用守备四团番号,从此云南边防十三团(代号35548部队)在我军序列中消失,很多曾经的老兵因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这支光荣部队而伤心落泪,过去那段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出生入死的峥嵘岁月,还深刻牵挂着他们的心。时光荏苒,江河巨变,今天,昔日这支能打善战的光荣队伍,虽然番号改变,但依然还在那里守卫着祖国边疆的荣耀与神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只是,后来的人们不应也不能忘记这支队伍曾经血与火的巨大付出和他们用青春热血谱写的动人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南疆劲旅——云南边防十三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