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邂逅:王罕岭怀古

天姥云

<p class="ql-block">“惊叹罕见此山”,王罕岭,早已久闻其名。因为它与我的老祖宗王羲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总想找机会去虔诚拜谒一二。后来老政委任健心有灵犀,一道欣然前往。</p><p class="ql-block">“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罕岭位于沙溪镇北面,山路崎岖不平,车子崇山峻岭间,迂回曲折,颠簸徜徉,幸亏底盘高,才可以顺利到达。</p><p class="ql-block">村子位于大山之巅,无人机极目远眺,四周重重叠叠的群山徐徐前来,起伏延绵,顶礼膜拜,俯首称臣,大气磅礴;云遮雾涌,又宛如“蓬莱仙岛”,气势恢弘,神秘莫测。</p><p class="ql-block">罕岭发端于金庭观,是通向金庭南山龙潭岗的一条古道。这里的海拔比金庭高300多米,山坡陡峭,崎岖幽深,王羲之称其为“罕岭”。后人为了纪念他,这里就叫王罕岭。据传山上还有“王羲之上马石”。</p><p class="ql-block">大山平缓之地,有水有田,翠竹红枫掩映,农舍二三十间,泥墙土瓦,残壁断墙,柿子悬挂,萧条落寞。一颗古柏虬枝盘桓,旁逸斜出,王羲之故居石碑豁然于前,古朴嫣然。据村民介绍,村里尚有着里湾、外湾、眠牛湾、墨池、金庭道观等遗迹。</p><p class="ql-block">一千六百多年,挥手弹指间。王罕岭处于天台山、四明山、天姥山交汇之处的要穴之地,山色空蒙,灵气四溢。想当年,王羲之对此一见钟情,隐逸山中,远离尘世,安逸清闲。在此创道观、采药、访友、练字,逍遥自在,颐养天年。</p><p class="ql-block">“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王羲之观赏领悟飘散离合、白云苍苍的变幻规律,大山的豪迈又赋予了书圣极大的灵气,使之书法舒发自然,造诣登峰造极,可以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p><p class="ql-block">王羲之,字逸少,出身于晋代。他的书法妍美潇洒,特别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创作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和书法上的“双璧”,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永和十一年,王羲之辞官归隐,带着旷世之作在大湖山上的王罕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p><p class="ql-block">据悉,龙潭岗有龙潭,遇大旱,乡民至此拜龙求雨。《晋书·五行志》载:永和十年,三麦不登。十二年大旱无麦。就在永和十二年(356),王羲之在致亲友书中提到:又须求雨,以复为灾。可见其随乡入俗,曾带领乡民登罕岭求雨。</p><p class="ql-block">另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云:“……式曰:“贼无所逃矣,惟黄罕岭可入剡”。此黄罕岭即今天的王罕岭,据新昌唐诗之路研究者竺岳兵先生考证王罕岭初名应是“厂岭”。理由是:“罕”乃“厂”字之讹。</p><p class="ql-block">“至今池水涵余墨 犹共诸泉色不同”。走在王罕岭的小路上,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寂静的小山村依旧一尘不变,低矮破旧的房子诉说着曾经的荣光。书圣远去,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政府已经引起重视,各项整修工作正在逐步展开,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必将重放光芒。</p><p class="ql-block">2021.12.06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