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湖大情思

四方

<h3>人在生活中有多种情怀,多种情思。而我,总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湖大情思。</h3><h3>一九七七年冬季,党和政府在“文革”灾难后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全国570万有志青年怀揣美好的理想,从各行各业风尘仆仆地走进了高考考场,其中有27万人以4.7%的低录取率脱颖而出,从此改变了个人命运。我从邵阳一个工厂参加高考并被湖南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录取,从此与湖南大学结下了一生的缘分。</h3><h3>我和我的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高等教育机会,在那四年难忘的日子里,怀着“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刻苦勤奋地学习,平时乃至周末一般都是在教室或图书馆学习,废寝忘食,争分夺秒。</h3><h3>现在我毕业离开湖大已经40年了,在北京、上海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可是湖大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都感到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在我心中,对母校充满了感激之情、怀念之情。过去熟背贺敬之的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在我心里已经变为:“几十回梦里回麓山,手拉师友泪涟涟”……</h3><h3>我十分怀念静谧幽深、古朴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的岳麓书院,在我们读书时它被一些机关所占据,斑驳陆离。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整修之后,我每次回母校时都会进去瞻仰,接受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的滋养。湖大“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的底蕴就在此处。它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且延绵至今的高等学府,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高等院校之一,它也是中共“实事求是”精神的策源地之一。它为我们历史悠久、多灾多难的祖国培养出相当多的栋梁之才: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蔡锷、蔡和森、邓中夏……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其学问、其修养、其成就、其贡献为母校带来骄傲,也是我们后来学子的楷模。我每次进入书院就会肃然起敬,感慨万分。岳麓书院的治学精神和严谨学风一直延续至今,使我们湖大学子受到了严格的训练、无形的熏陶。书院里的一副对联:“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至今牢记心里。</h3><h3>我十分怀念树木参天,风景优美,春天满目青翠,秋天红枫一片的岳麓山,它哺育了我的母校及母校前身——岳麓书院。它赋予母校及母校师长、学友们以勇气和灵气,它是我们每日晨跑、锻炼身体和意志的好地方。山脚下的爱晚亭离宿舍较近,地势较低,锻炼效果不大,山顶云麓宫较远较高,跑个来回需四、五十分种,较费时间,所以我一般都晨跑到位于半山的白鹤泉。在母校学风影响下,在前辈校友的精神激励下,坚持锻炼四年如一日,有了较好的身体基础,保证了毕业后四十年紧张、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得以完成。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常常于晚饭后一边走在岳麓山中的山道上散步谈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交流学习中的感想,调整紧张的思绪,憧憬美好的未来……</h3><h3>&nbsp;&nbsp; &nbsp;我十分怀念我们的第一学生宿舍。红砖青瓦的木质砖混结构,三层。我们十一位室友,曾居住在101室和202室各两年。宿舍很拥挤,条件也很差,但这就是我们温暖的家。我们朝夕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团结友爱地度过了四年共同的生活。我记得10点半熄灯后每个寝室都有几盏煤油灯仍在闪亮,伴随着一些求知若渴的同学多学习近一个小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也记得我们一起到教室自习,一起到操场锻炼、打篮球、打排球的青春时光。</h3><h3>&nbsp;&nbsp;&nbsp; 我十分怀念母校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我在多次母校和校友会的会议上都说过:“湖南大学就是我的家。湖大老师们、同学们就是我的家人。”</h3><h3>虽然毕业已经40年了,可是许多老师如邹节铣、韦怀义、林昭淑、程厚义、黄人达、宋麟玉、张立中、石耀琨、李红、龚明金、何祝华、杨春如、彭华芳……等等和蔼可亲的面容一直鲜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他们学风严谨、认真敬业、诲人不倦、和蔼可亲,从专业到社会工作到为人都使我们受益匪浅。他们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方面对我有深刻的影响。有些老师在毕业后与我还有很多联系,对我有许多帮助。还有80年代的两位老校长成文山老教授(我在北京主持校友会工作时与他多次见面)和翁祖泽老教授(从校长位置上退下来以后到上海工作,任上海校友会会长25年,在上海我一直是他的助手,来往密切),对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翁校长温文尔雅、学识渊博、老当益壮,为社会事业、为校友公益工作兢兢业业,四处奔波,长期奉献,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h3> <h3>&nbsp;我怀念我们铸造77级的同学们,他们就是我的主要家人。我们班上39人相处四年,亲如一家。大家在学习上互相关心、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运动场互相鼓励。我们在学校是同学是朋友,走出校门后更亲,仍是好友。我们班在77、78级中表现不是最突出的,业绩也不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我认为,无论在学校还是走出校门之后,我们班都是最为团结友爱、最为真诚朴实、最为谦虚低调的群体。我们班自从毕业15周年以来至现在毕业40年,每五年就有班级大活动,每两三年就有地区性小活动,只要唐班长和组委会发出召唤,大家就迅速响应、积极参加,有钱出钱(以王志新、伍东红、赵军、傅冠华为代表)、有力出力(以唐驾时、肖周志、肖习俊、郭克希为代表),轻松愉快,热情洋溢。班上同学有事有难,其他同学知道后就会伸出帮助之手。我们班曾经有过三四位同学失联,但在肖周志(老团支书)和有关同学不辞劳苦地四处寻找下,全都恢复了联系。我班无论什么活动,与别班相比总是人到的最多的;大家无论职位高低,业绩大小、名气强弱,总是互相尊重、互相谦让,非常和睦,从无大的争议。</h3><h3>我与我班大多数同学亲如好友甚至亲如兄弟姐妹。我忘不了与王志新、赵军往返邵阳常常同来同往、彻夜交谈,忘不了陈宇明在山间草坪上教我武术、陪我在文工团搞后勤,忘不了肖习俊、麻太平介紹我入党...... 我一生在多个单位学习、工作过,但是在离别时分,仅仅在两个单位流过不舍的眼泪,其中一个就是在我们班上。我在校期间在校、系两级学生会和文工团都工作过,只要缺人手,我就喊班上同学帮忙,许多同学几乎随叫随到。我在北京读研时,粮食定量供应不够吃,几位同学就给我寄粮票。我近一年身体不好,同学们都非常关心、帮忙寻医问药,甚至有同学表示必要时要为我捐器官。这些年我参与了校友总会许多活动和老文工团、老机械系不少活动的组织工作,班上同学都大力支持。我们老班长和团支书对我说:“你在外边大胆地干吧,班上活动有我们呢。你需要什么支持,我们就会全力支持,我们是你的坚强后盾”,以上这些都使我十分感动,有这样的班集体我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当年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真是十分幸运、是一种幸福!</h3><h3>毕业后几十年一直很忙碌,每次回湖南一般只到长沙母校,任务完成就走。退休前后我才开始有时间专门旅游。到湖南、湖北旅游过湘西凤凰、湘潭、衡山、岳阳、武汉、武当山、神农架等地,同学们不但十分热情地接待,而且分别都有同学如陈宇明、唐驾时、肖习俊、李果智等在繁忙之中专门抽出几天时间陪我外出旅游,朝夕相处;在武汉,管理十几万人大企业的欧阳兄白天非常忙,但专门抽出半天陪我们参观工厂,还每天过来陪我吃早饭。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如同回到家中。在这里,我要列出我们班所有好友的名单以利永久的记忆(以入校时学号为序):杨天宝、罗毓湘、孙桂珍、李亮、王建军、王志新、李依芹、梅铁汉、陈宇明、赵军、麻太平、韩晓虹、陈琰如、章念斯、欧阳军、伍东红、易磊、李志民、傅冠华、易焕群、李元熔、郭克希、唐跃青、丁长江、邓振华、肖习俊、吴健敏、肖周志、胡桂荣、唐驾时、刘力平、欧阳洁、陶琼、李果智、付继业、陈水先、朱超英、曾宇雄。</h3><h3>在湖大期间,在学校培养和熏陶下,除了抓紧学习之外,我积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公益服务活动和多种体育运动,曾任系学生会副主席、校学生会委员、校学生文工团剧务队长等等,在为集体、为同学服务方面热心、热情地做了一些工作。</h3><h3>我也十分怀念我在校、系两级学生会、团委、文工团一起工作战斗的战友们。当年我们志趣相投、风华正茂,干起社会工作来生龙活虎,废寝忘食,我们一起为学生刊物刻蜡板,搞印刷,一干就是一通宵;我们一起在学校礼堂搞文艺汇演,我们拉大幕、打灯光、制布景、抬钢琴,连吃饭也顾不上,默默无闻做幕后英雄;我们一起为大家搞卫生、清池塘,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至今想起仍有几分激情、几分自豪……</h3><h3>在湖大,我学到了应该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铸就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锻炼了身体,培养了意志、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还结交了一大批好友、挚友。除此之外,湖大还给了我文化素养、道德情操的熏陶,赋予我“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精神(这就是我几十年来多次敢于在救人救火时冲在前面,敢于在校友们需要时挺身而出、1985年牵头成立北京第一个校友会的原因之一)。湖大还有着我纯真美好的初恋,尽管它如同多数初恋一样无疾而终。</h3><h3>我十分感谢在校期间母校曾给予我的各种荣誉。在母校领导和老师辛勤培育下,我在德智体各方面有许多进步,母校也给予我厚爱和许多荣誉。历次将我评为三好学生,多次评为校“三好学生标兵”和“优秀团员”、“湖南省高校系统新长征突击手”、“湖南省高校系统优秀团员”。在大学第四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太严,全班仅我一人在校入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更上一层楼。通过这些,我也深刻体会到天道酬勤,辛苦耕耘必有收获。在毕业时,我的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博士。</h3> <p class="ql-block">我们77级是个优秀的群体。44年前,我们这些七七级莘莘学子荣幸地考入母校,思想在这里陶冶、智慧在这里升华、青春在这里燃烧、理想在这里形成。经历了四载刻苦努力、火热充实的大学生活,40年前,我们肩负着母校的希望、老师的嘱托走向社会、走向四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走出校门后,我和我的同学们无论在高校、科研单位、还是在公司、企业、机关,我们都在为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发奋图强,一直在拼博奋斗。绝大多数同学在自己的岗位上、自己所在的领域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卓越的贡献,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就拿我们班上来说,有不少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包括国内著名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大型保险公司副总裁等,有多位教书育人且有卓越学术贡献的大学教授、博导……而我也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先成为清华大学博士,又成为知名工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和大型房产公司总经理,为我国汽车工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40年来我对母校的思念有增无减。我无论身在何地、身居何职,在顺境时,对母校、对老师充满了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在逆境时想到千年学府、想到母校的期望和自己的诺言,浑身就充满了新的力量。每次回到母校,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就像在加油站的汽车又加满了油。</p><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学习6年、在英国大学学习一年多,回国后在中信集团、在两家房产集团工作过更多年份。但现在看起来,距离远近、时间长短都不是一个人思念的主要因素,思念的主要因素应该是个人的命运转折、投入的感情和激情。我对母校湖大的感情比起曾学习、工作过的其它地方的感情都要深厚。也正因为此,我对湖大的关心最多,与湖大校友的来往最多,与湖大同学的感情最深,我的好友中湖大校友占一大半。毕业后我工作外的多数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湖大校友会、湖大校友方面,为母校做了应该做的一些工作,长期作为北京、上海校友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为校友们组织了许多活动,热情关心、帮助了一些校友。同时,自己在一些方面也受到母校及校友的关心和帮助。</p><p class="ql-block">2001年10月我光荣地当选为湖南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后来连任数届直到2020年。母校还多次邀請我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回校为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做报告。这些都是湖大领导和广大校友对自己信任、鞭策,也是赋予我新的责任。2006年起为了回报母校,培养德才兼备、热心公益、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与老同学孙阳在母校出资设立了“朝阳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2016年又延续十年为第二期,每年奖励32位优秀学生。如今,我们毕业40年了,我们可以对老师们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学校的培养、老师的期望,无愧于祖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p><p class="ql-block">近20年来直到“新冠”疫情之前,我因为参加校友总会活动、或者出席“朝阳奖学金”颁奖活动、或者参加年级和班级同学活动,几乎每年都会回母校一次。每一次故地重游,同学相聚,我都很开心、很激动。77级毕业35周年时,我们曾组织了机械系全年级返校团聚活动,许多分别多年的老同学见面亲密依旧,欢歌笑语,回忆往事,十分动情。同寝室学友热泪涟涟,心潮澎湃,夜不能寐。我们欣喜地看到母校在这些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生机勃勃、全面发展,我们感到万分自豪和高兴。我们也衷心祝福母校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在我们77级毕业40周年之际,我心情激动,不禁填词一首:</p><p class="ql-block">长相思</p><p class="ql-block">贺七七级毕业40周年</p><p class="ql-block">资水流,湘水流。学海事业苦做舟。拼搏永不休。</p><p class="ql-block">思悠悠,念悠悠。卌载回校解离愁。相拥热泪流。</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我爱湖南大学,我爱岳麓山,我爱我们铸造77级。湖大情思将伴随着我的生命旅程,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周昭喜(湖南大学铸造77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21年12月于北京</p><p class="ql-block">&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