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弟子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主讲老师: 孙亚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康熙年间教育家李毓秀在朱熹的《训蒙文》的基础上编撰的,后经贾存仁先生修订,在清末成为跟《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行的重要的训蒙养正读本。该书以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完美人格塑造的基本常识 和素养教育的代表性途径 。以其罕见的系统性和操作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它可以说成为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教育读本。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落小、落细、落实。十九大又提出: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那怎么样才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呢?怎么样才能够提高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呢 ? 不难发现,在我们国家,但凡繁荣昌盛的家族,都有家规,家训 。而这些家规家训,他的基本精神跟《弟子规》非常一致 ,而他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呢 却都没有超过《弟子规》。 也就是说,《弟子规》作为一个家训,作为一个家庭建设的规划,它的完整性,系统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应该说到目前为止 是最完整,最系统,最完美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郭文斌老师结合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用《弟子规》作为教材,进行了四年的学习实践 ,让不少的抑郁症得到了治愈 ,让许多即将破碎的家庭终归完美 ,让许多问题青年,他们的心理障碍得到了消除 。有许多人生态度消极的人 ,通过学习变得积极 ,可见《弟子规》的强大生命力。《弟子规》可称为全国的总家规和总家训 ,《弟子规》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已在数百年的实践中得到验证 。《弟子规》是生命的最好导航, 他的精神来自于《论语学而篇》,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他的精神是孔子的智慧,他的精神是论语的精神 ,但是相比《论语》它更好操作,他由113件事构成,这113件事是有代表性的方式向我们勾画了一个人生的导航 。我们都知道开车需要导航,卫星运行也需要轨道 ,“和谐号”“复兴号”,动车 ”之所以能达到传统运输工具速度的好多倍 ,正在于他有一个轨(规),因此《弟子规》,他首先能为生命提供安全感 。我们想要人民有获得感,有幸福感,有安全感 ,就首先要让人们认识生命 ,认识健康的人生 ,看懂人生的图纸 。我们使用电器都要按说明书 ,那么生命也应该有 个重要的说明书 而《弟子规》正是这样一个生命电器的说明书,生命的运输载体导航 。他是生命,健康,幸福,安全的一个"规 "这个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人的安全性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7年 《弟子规》作为正式教材已经成为所有的受教育者的一个通用读本。这就意味着教育部已经认识到安全性教育比效率性教育更重要 。已经认识到先和后的逻辑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讲,《弟子规》的学习在今天就显得重要、必须和迫切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解说: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首先特别强调的是:《训蒙文》中“蒙”并不是指具体年龄,而是指刚开始学文的蒙昧时期,跟年龄无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至圣先师孔子对学生的训示 。 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分为8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具体阐述了学生在家里应当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对人恭谨有礼,说话做事谨慎而严密,为人诚实而又守信用,对人有广泛的爱心的同时又要亲近品行高尚的人 ,做到这些之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学习一些有益的知识。 这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 ,孔子讲的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学会做人的先后顺序 。全篇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 一是指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夫见”意思是夫子的见解。就是规范 、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按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学了《弟子规》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理解《总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span></p><p class="ql-block">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译文】: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小结:</b><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仪、信必须做到 我们其所以学习《弟子规》,是因为他是我们的行动准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介绍:暮秋孤荷,原名孙亚玲。生于1972年5月4日。喜爱文学,用素心煮字,记录生活点滴。将真实的内心用文字诠释,用文字温暖我的读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