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物简介:吴国通,现任北京小学大兴分校亦庄校区校长,国务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双减”工作目标。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p> <p class="ql-block">中华教育深化改革收官之作 、依法依规的纲领性成果</p> <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大多单纯以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高低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效。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教师评价机制如果不能随之改变,势必会出现“两张皮”现象——教师嘴上高喊“双减”,行动却依然如故,丝毫不敢为学生“减负”。 从 某种 程度 上说 , 当 前 的 教师 评价制度存在 与 教育评价改革 和 “ 双减 ” 工作 相悖 的 问题。</p> <p class="ql-block">回顾从“应试”到“素质”递进的2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格局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p> <p class="ql-block">我们当下五至十年的评价方案的战略与布局:</p><p class="ql-block">五破与一立</p> <p class="ql-block">世界在变 教育也必须做出改变</p> <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按照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源头”,“双减”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见效。吴校长结合实际,谈自己的办学理念,老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又是如何做好评价改革展开叙述:</p> <p class="ql-block">强化综合评价,突出素质导向。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必须扭转应试教育倾向,在教育教学乃至升学考试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决纠正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错误做法。要通过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和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p> <p class="ql-block">“双减”下我们更要牢记初心,调整好自我:</p><p class="ql-block">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2、充分钻研教材教法,发展素养,提升能力。</p><p class="ql-block">3、以生为本,植根课堂。</p><p class="ql-block">4、提高作业练习的设计水平,降低作业量,提升作业质量。</p><p class="ql-block">5、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等</p> <p class="ql-block">近日,有些城市的“双减”实施意见和举措落地,也率先出台了非常具体的“双减”举措。从出台的实施意见和举措要求看,作业管控程度和改革是这次“双减”的重点。对小学和初中生的作业总量都有明确的规定。减负能否出实效,关键是评价体系。很多举措,没有实质性的评价改革,最终都会走过场。 如吴校长所说“双减”之下,更应该完善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评机制,加强德智体美劳过程评价、增值评价。</p> <p class="ql-block">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与反思,乐于分享。只有这样,“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更有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