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煜的诗词有感

袁战周

<p class="ql-block">  李煜是个悲剧历史人员,公元975年,北宋攻破金陵,南唐灭亡,李煜成了俘虏,小周后也被宋太宗赵光义霸占。作为亡国之君,在监禁生活中受尽了屈辱,在政冶上是非常失败的。 </p><p class="ql-block"> 但是,作为五代十国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最有才华的亡国之君。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被后人评为“中国第一词帝”。他的多篇著作都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了学生们朗读并背诵全文的重点篇目,他的诗词被谱曲传唱成为歌曲精典。他精通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词有很高的造诣。李煜的诗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鲜明,独树一帜,深受后人的喜爱。因是帝王出生,又擅长写词,被称为“千古词帝”。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其词含意深沉,首首哀婉凄绝,篇篇精美绝伦,美得令人心痛,读之令人断肠,忆之伤感落泪。 </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亡国之君很多,但能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有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喆。李煜能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生在了帝王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他遇到了美丽多情、才华横溢的周皇后。周皇后的美丽,是他创作的动力;周皇后的多情,让他写下了香艳的诗词;这是他前期创作的主要素材和动力。 </p><p class="ql-block"> 李煜生在帝王家,才有了亡国之后的巨大落差,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化成了流传千古的文字,成就了他“千古词帝”的美名。李煜诗词的主要成就,是他在亡国之后,写出了凄凉悲壮、意境深远的诗词。 亡国之后,李煜一夜之间从皇帝沦为阶下囚,“日夕以泪洗面”,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人生无常的悲哀,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后期的词,一洗前期的“花间”情调,转而反映亡国之痛。 </p><p class="ql-block"> 李煜诗词,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虞美人》,充满了悲恨、凄凉的色彩,感情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冲决而出,将那种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悔恨之情、天壤之别的巨大落差,表现得淋漓尽致。 </p><p class="ql-block"> 下面10首词都是他后期的作品,都是美丽而绝望的诗歌。公元978年,李煜因思念故国写下千古绝唱《虞美人》,使得宋太宗将其毒酒赐死,随后小周后追随而去,自杀身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p><p class="ql-block">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p><p class="ql-block">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p><p class="ql-block">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p><p class="ql-block">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p><p class="ql-block">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p><p class="ql-block">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p><p class="ql-block">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p><p class="ql-block">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p><p class="ql-block">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p><p class="ql-block"> 昨日清晨,我信步于紫薇田园都市花园,对面一位女士手机里传来了凄美的歌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昨夜小楼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歌声犹如天籁之音,如诉如泣如悲啼,悲伤中带着优雅,优雅中带着控诉,控诉中带着悔恨和追思。歌声也将我的思绪引向了远方: 故乡、故友、军营、河西走廊、“大漠孤烟直”的戈壁滩、还有国防施工的坑道。歌声带给我们的,还有无限的思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