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于我,杨显柱

佛山居士

<h1>  我生长于农村,祖上到父辈皆为农民。小时候,父母常对我说:“有智就使智,无智就使力。”直到补习第二个初三时才领会:不好好读书,路只有一条,回农村当父母的接班人。童年时代,看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碌身影,打田栽秧的山歌伴我成长,从尝试劳动到差点儿成为农村合格劳动力,尝尽农村的苦头,而后发愤念书,考上师范,当上了人民教师。我始终感念那段艰辛青少年时代的劳动教育。在永和中心校主持工作时,我师范的书法老师,遵义市书画界有所造诣的柯崇信题赠字画于我,我欣然请他写下“勤”和“书山学海”两幅字画,“勤”挂在客厅,另一幅挂在卧室,以为家训和自己的座右铭。</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span></p> <p class="ql-block">  人在四岁便有了片段记忆,由于我小时候不吃杂粮,经常挨受饥饿,饿得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常摊睡在三合土地上,后患了风湿热,差点半身瘫痪。从有记忆起,感觉父母都是勤劳辛苦的,一家人没有谁是闲着的,常过着吃不像吃,穿不像穿的日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干什么事多数目标都很单一,只为着填饱肚子,干农活儿,学手艺都为找碗饭吃,或者吃好一点,穿暖和些,祈求温饱。我倒是深知饥寒的可怕,所以哪怕掉一颗饭在桌子上都会捡食,直到九十年代末期,中国人见面总是问候:“吃饭没有?”甚至上厕所遇见熟人也这样问候。走进新时代,人民逐步过上了好日子,不再担心温饱这事,见面才问候起:“你好!”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山里孩子感受大海的博大</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老百姓能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生活,自从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不辍劳作解决吃饭问题,解决了天下第一大事,填饱肚子后进一步有了更多的向往和追求。而今,家中无粮,老百姓心中也不慌,哪怕穷得杀广路费都没有的人,离家的信念都是要出门去发财,找大钱来修别墅豪宅,建设美丽乡村。所以,电话里人们开头的话便是:在哪里发财?不像上个世纪,家中粮仓还有几百斤谷子,仍担心接不上口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母校琊川朝阳完小</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日子,人们都忙碌着,该读书的进学堂,成年人学手艺进工厂,士农工商各职一行,除了老人和幼童,很难有闲暇时光,好像有人在追赶一般,真是奋进新时代,创造美好新生活。现在的发展变化太快,倘若富有的人家,一家人不劳作,坐吃山空,不超出五年,可能也会变成穷人。如若贫困人家,全家人能发奋图强,齐心协力,各尽所能,特别是打工的好好打工,工作的认真工作,努力干到五至十年,一定能过上小康生活,甚至能过上富裕殷实的日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富即安的人们会专门请人为一家人煮饭及做家务,过“小富豪”的生活,而今,曾经的“千金”站进超市当推销员,工商市民的优越感逐年消失,实在没什么技术的,穿上保安服,保单位和小区平安,缴了社保,也能解决生计。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是不敢闲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开展脱贫攻坚包组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读书是副业,干农活和家务是主业,父母几乎不问学习成绩的优劣。青少年时代,我学会了很多农活,诸如放牛、砍柴、割草、打猪草、挑水、煮饭、挖土种地,铧田插秧、薅秧等,甚至还学会了缝补衣服,钉扣子。由于劳动教育受益一生,直到现在,每买来新衣服,我都会加固扣子。衣服破了口子,我会自己缝上,缝缝补补衣衫整齐,绝不会看到我的衣服掉一颗扣子的。记得读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衣服和鞋袜多数是自己洗。那时候,农村孩子只能穿上解放鞋,是蓝色帆布鞋,每到周末,我都洗得干干净净,直到鞋穿旧了,鞋面已经洗得泛白,感觉像穿的白网鞋一般,走起路来,举步轻盈,幸福而愉悦。还记得我大姐很爱美,那时候母亲买来缝纫机,学着自制衣服,也买来铁熨斗,是用木炭加热的,只能用嘴吹送空气让熨斗里的木炭燃旺加热,等那生铁加热温度适宜后,将熨烫板上的衣裤熨烫好,时常是烫裤子,标准是要烫薄刀棱,那个时候穿上薄刀棱的裤子是挺时髦的。要烫好衣物,这个火候是很难把握的,如若温度低了烫不平,高了,衣物会被烫焦烧坏,我也曾烫坏过衣物,被父母责怪,很是懊悔。劳动创造美,劳动体验感知生活的不易,创造美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很多劳动,不光要力气,还需要技巧。就是挑水这事,应该是挺简单的,别人挑着走路,水一点都不会荡出来。没挑过水之前,我总觉得简单,可是,我第一次挑水,走起路来,水桶里像有鲤鱼扳翅,只能挑半桶,直到慢慢训练,挑的水位越来越高,直到挑满水,走路的速度越来越快。后来,挑水学会了,便学挑粪,挑的路程由近及远。15岁时,我已成了家里的棒劳力,挑粪挑水成了我无法推托的活儿。家里做过十几年的豆腐生意,每天的用水量很大,我每天放学回来至少要挑七挑水。母亲是特别勤劳的,我体量到她的辛苦,所以,挑粪的活儿,我总是尽力去做。可是,包谷苗长高了,挑着粪进包谷林是很烦心的事,那包谷叶顺进粪汤里,弄脏衣服是免不了的,我怕弄脏衣服,多数时候,我只把粪挑到路边,等母亲来挑进去淋粪。从小我算是听话的孩子,在琊川中学补习初三的第一年,每天都是读跑学,那时候,农村很少用化肥,母亲安排给我一个尴尬的任务,让我每天上学时把空粪桶挑到街背后放着,回来的时候挑粪回来,由于单程有1公里,加之我那时候有了一定的自尊和主见,我没有应允母亲的安排,没有到小镇街上挑过一次粪。在考上师范学校后,进校前的那个暑假本该是最轻松幸福的,可父亲打算要修建砖猪圈,顶棚是水泥现浇板,这个小工程要4方石粉,那时候什么材料都要自家加工。为节约开支,父亲安排我到野外去捡拾野石块,整个假期,我家后山的小石块被我捡得一干二净,每一挑石块都是100斤以上,足足捡足了4方毛石,大约2万余斤。进师范读书两个月后,一次去洗澡,我才发现我的肩膀上的干茧脱壳,洗脱了厚厚的一层壳儿。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农村,脱胎换骨了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从小读书是不用心的,在记忆里,小学和初中,我没有在家做过家庭作业,只是我上课特别专心听讲,作业在课余时间就完成了,回家就是做家务和玩伴们做游戏,童年时代是心酸而充实,也可算是快活的。时光飞逝,转眼告别童年,珍贵的少年时代也虚度和荒废了,最难于启齿的是,我初二时成绩垫了底,二比一的升学比例,我侥幸倒数第二名上了村上戴帽中学初三,在关键的初三这一年,我稍微努力了一点,以新生第一名的成绩可没能考上高中,父亲以为我还有丝希望,把我送到镇上补习初三,一年下来,以8分之差名落孙山。父亲慎重考虑,给了我最后一次补习的机会,让我再补习一年。期间父亲忙于生计,也没有鼓励的话语,曾记得,父亲承诺过我:到镇上补习,每天可以给1毛钱的早餐钱,那时候1角钱可以买3个油炸粑。小时候特恨自己嗅觉太灵敏,早上,每每路过油炸粑小摊,飘来的味儿,或者家境好一点的孩子吃着油炸粑,张嘴漏出食物分子渗进空气的香味,飘进我的鼻子,刺激我的味蕾,留给我的只有吞清口水的记忆。而今想来,补习两年,父亲好像一次也没有拿过早餐钱给我,作为补习生的我是没有勇气向家里提任何要求的,况且在那万般艰苦的年代,多姊妹的家庭,父母能给我一而再的机会,送我补习两年,实在是难得的,肯定是不能心生责怪和怨气的。</p> <p class="ql-block">近三年读书笔记</p> <p class="ql-block">  在我补习的时候,大哥已结婚分家,我有两个姐姐,父亲领着一帮徒弟在相邻村里建民房,只有夜间才与父亲相会。父亲常问我的一句话是:明天是不是星期六?我是最能领会父亲问话的含义的,如果是,就能帮家里干一天半的农活了(那时周六早上要上课)。对于我的补习,父亲对我是没有好心情和好表情的,只是觉得像推着上坡路的石头,放不了手,再说,老的尽力了,也免得怪罪起父母来。家里的农活靠母亲和姐姐们顶着,可是铧田这事,一般是男人干的,父亲由于在外包小工程,有时农忙也顾不上家里,所以,经常冲着我说一些气话,有时甚至是打击嘲笑的话语,诸如读书不得行,看你今后文不文武不武的怎么办之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村子里的农家小别墅</span></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事情的发展是按程序和顺序来的,该你担当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事态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想干和不想干是轮不到人们做选择题,担子和责任自然而然落到肩上的。那时,随着年岁增长,个子长高,我也意识到,家里的担子在慢慢向我袭来,农村的活儿虽好学,但学会了就很难推托,担子挑上了就难于卸下。农活中只有铧田和上田坎我不会,但这是农村男同志必须会的。记得是1989年农历4月的一个星期天,我毅然决定去学铧田。我家那块田面积很宽大,最长有29丈,田是干巴干巴的,偶尔有个水凼,那天气候很好,是大晴天。我吃了早饭就去铧田,大约铧了6个小时左右,总共铧了8米多宽,我也想证实自己是能够学会铧田的,牛儿时常甩着尾巴,我稳着铧把来回跟在牛屁股后面,深一铧浅一铧的,特别是回转时那重重的铧口要提起来才能转过来,很是不轻松,稀泥桨溅在我脸上身上,满脸的稀泥,只见得两颗黑眼珠在打转。平常见得乡亲们铧田,唱着悠扬的山歌,一派田园牧歌,悠然自得,似乎轻松愉快。然而,我的铧田体验,全然不是那样。那天的太阳很晒人,而且好像比平常要走得慢很多,终于熬到落山了,我回到家里,吃了母亲做的晚饭,脸脚都不想洗就想睡觉,躺在床上一觉到天明。第二天醒来,觉得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腰酸背痛,腿脚迈不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居家陋室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回到学校上课,一个周,身体的疼痛疲惫才逐渐消失,我真正感受到做农民不容易,太辛苦了。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发奋读书,全身心投入学习,还给自己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晚上必须学到晚上11点才能休息。有时候困得眼皮子打架了,一想铧田的滋味,摔摔头,揉揉眼,又强打精神学习起来。那时村子里没有用上电,照煤油灯,第二天醒来,鼻孔里全是煤油烟,手指一钻,满指头黑黑的。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读书只要有了源动力,书山之路勤为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起来的。我记得在学校第一次初选时,我的考试成绩还没能进入学校前20名,然而到中专中师预选,我居然考了全县前54名,升学考试时,我考了全县27名,裸分排名就读学校第一名,顺利被遵义师范学校录取,从而跳出了农门,当上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48岁生日那天五姊妹共餐</span></p> <p class="ql-block">  感谢少年儿童时代那段贫穷艰难的岁月,无法摆脱的劳动体验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工作的历练,生活的艰难,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特别现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应该努力工作,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把学校办得更好,让农家子弟改变人生轨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很浮躁,科技的迅猛发展,嘈杂的声音难以让人们放慢脚步,心灵难以静静地安放。作为农家子弟的我,时时告诫自己不忘本,不变色,不漂浮,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喧闹了,到田野里走一走,到山野间吮吸干净空气,接接地气,接受教育和洗礼。时刻不要忘记劳动锻炼,勿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千万不要让办公室的同志给你天天倒茶,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值日要打扫好办公室卫生,回到家里做做家务,拖地洗碗,洗洗衣服等。生命在于运动,五体不勤,定会生出病来。劳动创造幸福,创造美,让我们多参与劳动体验,多一份理会,懂得感恩,更让我们尊重劳动人民和别人的苈动成果,珍惜拥有的幸福,稳健走好人生每一步。人到半生,怀念故土,梦回故乡,童年生活场境时常在脑海与梦境中浮现,好在老家还有憩息的地方,待我退休以后,回归田园,春种秋收,不愁生计地耕耘那片念情的乡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2021.12.16于凤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给侄儿缝补睡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