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夏季,守备二师四团四连战士王晓槐在东港北井子龙盘山。 1976年,是我国最为动荡、最为悲催的一年。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和毛泽东主席先后逝世;唐山大地震,20多万同胞不幸遇难;在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一举粉碎“四人帮”,全国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黯淡时期。<br> 每年年底是部队征兵的季节,由于长期的政治运动,部队的干部子弟大多数出路只能选择到农村上山下乡,少数人进工厂或参军,就业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难题。此时,绝大多数子女放弃了所有的顾虑,纷纷以各种名义和理由从学校、从农村青年点穿上军装来到了部队。据说当年有二十多万部队和地方的子女短期内涌进了军营,其中最大年龄25岁,最小年龄仅12岁,多数人因没有必要的入伍手续,只好穿上父亲旧军装来到了部队,美其名曰“特招兵”、“内部兵”,后来大家送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后门兵”。<div><div> 1976年底,我也成为了这“后门兵”中的一员,走入了位于东沟县(现东港)北井子守备二师四团二营新兵连,班长荣文早(四连六班长)、连长包凤玉(四连三排长)、后任连长曹景新(五连连长、后任营长、副团长等)。那一段时间新兵连隔三差五就有大连、丹东地区的“后门兵”络绎不绝地到来。四团是警备区最东部偏远的驻防部队,好多干部子女都愿意选择在大连、庄河地区当兵,我们二营新兵连仅有十多个“后门兵”。<br></div></div> 1977年3月,守备四团四连周涛、安慧林、王晓槐于东港北井子入伍留念。 新兵连的文体生活比较单调,仅有一片篮球场,星期天几个篮球爱好者在老兵的带领下搞个篮球比赛。由于我在校时曾入选中学篮球队,自然成为了新兵连篮球队的一员。周日我们主动地到四连、五连和炮连驻地进行篮球友谊赛,我身高不高但球场上穿运动服、脚蹬“前进牌”白球鞋打控球后卫格外显眼,好多队员都穿解放牌军胶鞋,也是第一次在老兵面前露面,多少引起了场外观众的关注目光,当然球场上的球技风格表现,有人会欣赏,但也有人会不喜欢的,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br> 三个月新兵生活,让我经历了从小到大未曾尝到的苦头,这苦遭的也是自找的苦头。但这样的生活锻炼了我,为下连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考验和历练机缘,也为以后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是我人生收获的第一桶精神“财富”。<br> 1978年4月,守备四连徐英杰、耿启光、周玉福、奇国胜、吴金胜、奇国强、李绍青、康军、王利、王晓槐于北井子合影。 荣文早是我新兵连第一任班长,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1974年他从黑龙江饶河县入伍,高高的个头,沙哑的嗓子,寒冬里整日带领全班新兵出操跑步,和我们一道摸爬滚打,同甘同苦,俨然一个老大哥的形象。他所在的四连位于北井子龙盘山下,距二营部六七公里,距黄海四公里左右,营房依山傍水,环境整洁,连队最大优势是伙食好,被警备区评为先进后勤连队。荣班长没少在新兵面前夸奖连队的特点,他也表示了希望我分配到四连的意愿,我也从内心萌发了向往四连的念头。<br> 1977年3月,我们十几名“后门兵”从团部下岗坐嘎斯63牵引车回到二营部分配下连。坐在营部会议室时,我借机悄悄地给四连荣文早班长打了电话说明实情,他说马上找连长指导员。一会副营长王润祖等来到了我们面前,用四川口音问道:你们谁是王晓槐?我当即起立报告:到!王副营长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头什么也没说,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br> 2021年4月,河南鄢陵,原守备四连战友王新发、吴凤营、韩长海、胡铁聚、尹留生、毕永新、王晓槐、郎正江(参谋)合影。 一会宣布新兵分配方案,我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四连,当时我心中暗暗高兴。后来王副营长见了我说:原来想把我留在营部通信班,没想到四连抢先打来电话点名要我,四连真正成为了我在部队生涯起飞的原点。<br> 来到四连我被分到先训班——二班。班长张照华,1973年入伍,吉林敦化人,个头不高,红扑扑的脸庞,说话声音沙哑,军事素质良好,要求严格,我始终对他心存敬意。因我是“后门兵”,能够分到先训班,是对我的信任和期待,我一是怕别人瞧不起影响进步,二是怕耽误了全班成绩。同年兵中郭大军、金光默、王景辉、王金华等素质好、技术精,表现都十分优秀,有的头年就被送警备区教导大队培养,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动力源泉。因此,我在训练工作中表现格外刻苦认真,拼尽全力,经常在午休、晚饭后加班加点训练以提高军事技术,各方面都想表现的完美优秀一点,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改变大家对“后门兵”的看法。当时连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为了更好地获得连队和战友们的首肯,我从一点一滴细小工作做起。星期天休息我主动地到猪圈帮饲养员起粪,烧火喂猪食;周末营部放映电影,我不分冬夏自报奋勇到弹药库替别人站岗放哨;投弹是我训练弱项为尽快突破50米大关,加班加点长期苦练,最后右手掌都磨出水泡掉下肉皮,连拿筷子手都拿不起来。年终考核射击、投弹、队列、器械、障碍、游泳等科目我均取得了优秀成绩。我还主动地出板报,指挥和教唱《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等队列歌曲;小合唱《夜练归来一路歌》,还代表连队参加过全团文艺汇演;入伍当年连队派我到团部参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专题学习班,并担任连队宣讲小教员;担任过当地北井子小学校外辅导员;为新兵连作过专题讲用报告;两年多战士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和品德,培养了良好的素养和作风,我凭借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从苦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多次获连队嘉奖和表扬,也为“后门兵”争得了荣誉和好评。<br> 2009年10月,原守备四连王炳耀、鹿怀柱、邱波、王金华、王景辉在原一、二、三排营房前合影,远处为龙盘山。 <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