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诗课堂反思:五上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你猜我猜不猜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3课。在学生认识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了地壳的组成及运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其对改变地形地貌的作用。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以一张地震后路面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识,并由此提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三个问题,揭示了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探索,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知识。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再次解释岩石弯曲现象,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理解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强烈的。 二、教学反思 <b>聚焦</b> 以谈话的方式,用四川长宁发生地震为导入,并出示1998-2011年较大地震的表格让学生观看,接着提问“关于地震你们最想了解什么问题?” 通过学生的回答,他们对以下问题感兴趣:<br>(1)为什么一些地方发生地震会如此频繁?<br>(2)地震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br>(3)地震发生时有大小不同的震级,震级受什么因素的影响?<br>(4)为什么地球上会发生地震?<br>(5)地震会带来哪些灾难?<br>(6)为什么动物在地震来之前可以提前感知到,而人类却不能感知?<br>(7)频繁发生地震的地方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吗?<div>让学生分析这么多问题中,我们应该先研究哪个问题,才能解决其他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先研究“为什么地球上会发生地震”,顺势引出课题《地震的成因及作用》<br></div> 教学反思: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让其观察分析后,他们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且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会产生极高的兴趣。 <h3><b>探索</b></h3> (1)内化地球的结构<br>上节课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询问学生如果用身边一个东西来类比于地球结构,你会选择什么?多数学生都会类比成一个鸡蛋。反问学生地球内部结构像鸡蛋一样静止不动吗?学生知道地幔岩石在地核的作用下熔化成岩浆并能缓慢流动。这时部分学生提出可以把地球内部结构类比成加热的高压锅,地球内部像高压锅一样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并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内部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会发生什么?学生想到会发生爆炸。所以地球要长期生存,必须要释放内部的能量,那地球又是通过什么形式来释放能量的呢?学生很快得出“火山喷发和地震”。 (2)探究地震成因<br>出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推测地震可能在岩石圈层的什么位置发生地震,并说出理由。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猜测会在地壳较薄的地方和板块的接壤处发生地震,因为这些地方更容易让地球释放能量。于是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地震频发的图片资料。<br> 根据资料,可以知道世界上大部分地震都分布在板块间的边界上,并介绍中国也是一个地震大国,从世界板块来看处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所以会频发地震,通过资料学生知道他们的推测是正确的。<br> 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云南、四川等地会频发地震?”学生立马回答这些地方也处于板块间,接着出示中国的地震带,发现云南、四川等地处于喜马拉雅和地中海板块之间,所以会频发地震。 教学反思:让学生经历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提供的资料与自身思考的结果进行比对,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br> 接着教师出示地震后的公路图片,学生观察到路面有塌陷、弯曲、突起、褶皱等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是板块间如何运动形成的? 学生猜测是板块间碰撞后出现的现象,于是让他们用实验去验证推论是否正确,出示代表岩层的泥土和代表板块的两半盒子。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当板块间碰撞后岩层会呈现突起、褶皱、弯曲变形等现象;当板块间分隔开时,岩石会发生断裂、错位。同时出示岩层弯曲、断裂、错动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尝试解释地震的成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得出,由于地球内部地核温度很高,让地幔的岩石层熔化成岩浆,产生巨大的压力。通过板块间挤压和碰撞,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和错位,这个过程中让地球内部的能量获得释放,这样就形成了地震。 (3)地震的作用<div><div>我所在的学校是阿坝州茂县,它紧挨着汶川也经历过大的地震,课堂中我以汶川地震为切入点,重点讲解茂县叠溪地震。</div></div> 汶川地震<div>201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的地震,地震导致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div> <div><br></div> <h5><font color="#9b9b9b">映秀地震遗址</font></h5> 茂县叠溪地震<div>1933年8月25日茂县叠溪村发生了7.5级的地震,地震引发了山崩,堵塞河道,把岷江拦腰斩断,最终江水倒灌,淹没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死亡6800多人,仅一个放牛娃幸免。同时松平沟、水磨沟、鱼儿寨沟等地山崩数处,形成大小海子十一个,现在松坪沟著名旅游景点海子就是当时地震形成的堰塞湖。</div> 在2008年叠溪又经历了汶川地震,导致山体比较松散,在2017年6月24日叠溪新磨村发生了高位垮塌,河道阻塞2公里,100余人被掩埋。<br> 学生通过汶川和茂县叠溪地震,了解了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地震会造成堰塞湖、道路倒塌、山体松动、垮方等地形改变。 教学反思:学生看到课题《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时就很疑惑,地震还有作用不应该是危害吗?在学生的认知里作用指的是好的方面。发生地震的本质原因其实是地球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也是地震最重要的作用,但教材里没有涉及此内容,建议增加这部分内容。其次教材所呈现的汶川和唐山地震对地形的改变,学生认为是地震的危害而非地震的作用,建议把课题改成《地震的成因及影响》,这样更符合教材的内容。 (4)地震自救和互救<div>四川是多震地方,学会地震自救和互救显得尤为重要,我用视频来教学生自救的方法。</div> 看完视频后在教室里进行地震应急演练,同时让学生制作地震自救宣传海报。 三、爱牛器材的使用 <h3 style="text-align: left">爱牛提供的是完整的塑料小盒子,在裁剪中很容易把塑料盒剪坏,建议直接提供裁剪好了的两半小盒子。</h3>

地震

学生

地球

发生

板块

出示

叠溪

汶川

成因

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