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落实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推进基于创设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探寻在我区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实施路径,帮助化学教师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自治区教研室于12月14日举办了全区中学化学“深度学习”研讨培训班。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李爱荣副校长亲自带队,在教科处的精心组织下,师大附校中学部全体化学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p> <p class="ql-block"> 12月14日上午,李爱荣副校长带领部分高二高三教师走进师大附中,观摩郭美荣老师讲授的高三一轮复习常规课。郭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定位准确,紧扣考点要求,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结合习题细心梳理知识,注重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自然有度。郭老师的课使我们听课老师受益颇多。</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中学部全体化学老师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了培训班。</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师大附中张欣苹老师作题为《从合成氨到淀粉合成——体会原理在工业调控中的作用》的公开课并说课。张老师从“双碳”背景下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与我国最新科研成就淀粉全合成相结合,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角度考察了影响速率、限度和方向的因素,以合成氨和合成甲醇两个经典案例创设情境,设问精准,既传授了必备知识,又引导学生掌握了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综合调控反应条件的关键能力,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反应原理在化工生产的重要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 呼市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杜欣丽老师精心组织了这次培训活动,并对张欣苹老师的展示课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p><p class="ql-block"> 刘玉珍教研员针对张欣苹老师的作课进行了专业点评,并给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刘老师梳理了近20年来党的教育方针的调整,从变化看教育本质的回归,用教育情怀激发听课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p><p class="ql-block"><br></p> 内蒙古教研室刘恒主任为听课教师作了“大概念”的专题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大概念”的定义和背景,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重视问题意识培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刘恒老师从近期的一些教学现象引入,以小见大,所有参训教师都被刘主任极高的学科素养和深刻专业的阐述深深吸引,每一位教师都获益匪浅! 师大附校化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将认真领会本次培训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教材,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基于项目化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p class="ql-block">图文:化学组</p><p class="ql-block">审核:李爱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