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逛北京胡同成了我在北京这两年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时是有目的的逛,比如寻找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有时参观胡同里的名人故居。但大多数是无目的的逛,走哪算哪,累了就打道回府。虽然是无目的的逛,但却能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很有趣。 </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在琉璃厂街附近偶然看到一个叫“福祥阁”的小店,里面陈列很多老式钟表,出于好奇我走了进去。店老板问我是修表还是买表,我说既不修也不买,就想看看。老板欣然同意。</p><p class="ql-block"> 我边看边和老板搭讪,老板说,他的小店 收藏了很多世界百年来的钟表,每只表都有各自的故事,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说着,便拿出一本杂志给我看,里面有一篇介绍这个钟表店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经过老板的同意,我拍下了几张照片。回来后我又在百度上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店老板叫王德亮,曾是这家店里的修表工,生活上曾经遭遇过很多磨难。但他性格刚强,上进好学,不向命运屈服,掌握了修理国内外名表的精湛技术,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曾经在北京修表界的行业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佳绩,上过一些杂志和电视。</p> <p class="ql-block"> 在什刹海有大片的胡同,人力车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黑色三轮车挂着红色顶棚,车夫拉着游客窜梭于湖边和胡同。但价格不菲,一个人40分钟要150元左右,在旅游淡季可能便宜些。 </p><p class="ql-block"> 车夫边登着三轮,边用标准的京味口音,给你讲解发生在这里的各种趣事。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添油加醋,带有点儿调侃的味道,但也别有风味。好在这不是考古做学问,一走一过,只当赚个快乐。</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逛小喇叭胡同。住在这里的一位北京先生问我看没看“城南印迹”,我说没看见。他就领着我叫开了胡同里的一家小院。原来这家小院是北京职业画家马海方先生的工作室。工作室由接待室,工作间,卧室,餐厅和厨房组成。</p><p class="ql-block"> 墙壁卦着主人的绘画作品,画的都是老北京的民间生活,雅中透俗,俗中见雅。工作间设计的也很别致,各种装饰物件都显示了一位画家的艺术品味,虽然只看了几分钟,但觉得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位先生做了我的向导,人非常热情。</p> <p class="ql-block">画家玻璃简介牌反射出照相的那个人是我自己。</p> <p class="ql-block"> 一次看完雍和宫,就拐进了五道营胡同,想顺便再拍几张。走着走着,一个挂有“了如三舍”牌匾的小店吸引了我。</p><p class="ql-block"> 我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问里面的一个小姑娘,才知道这是个茶室。我说可以参观参观吗,小姑娘说当然可以。</p><p class="ql-block"> 我看了几个房间,装饰的都很漂亮。精华的瓷器,原木的大桌,中式的圆椅,墙壁上的水墨画,到处散发着文人雅韵的气息。这里环境幽雅,避开了外面的喧嚣,是会朋友,谈生意的理想场所。</p> <p class="ql-block"> 一次在胡同里拍照,走进了一家四合院。四合院保留玩好。虽然经过修缮,但并未改变原貌,现在是一个街道办事处在这里办公。</p><p class="ql-block">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相互连接连,起居十分方便。院中还可栽花种树、饲鸟养鱼,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在游客比较多的胡同,有的稍大一点的院子被改成了小酒吧,咖啡馆或者小吃店。在旅游旺季,很多小店家家爆满,有很多老外也喜欢观顾这里,品尝一下风味独特的北京小吃。</p><p class="ql-block"> 你看这家火锅店就很有特点。过道里及餐厅的角落陈设着各种老物件,在这里吃饭有一种时间倒流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栽了绿色植物,清新爽朗。吃累了,还可以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或杂志浏览一番。书香,茶香,饭香,花香汇成了小院里的惬意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