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滋养之源,工业化生命之水———淄河

川西阿来

<p class="ql-block">  周天与班长,正海同游淄河中游,早驱车至临淄牛山公园(红螺山公园)淄河段,从齐王路开始沿淄河逆流而上,经青州庙子至太河水库,过马鞍山折回,走西河返回张店。</p><p class="ql-block"> 淄河中游南起淄川太河水库,北到临淄的太公湖,这也是淄博与潍坊青州市的界河,河的东岸是青州,西岸是淄博。辛(店)泰(安)铁路从西岸穿过,在这条并不繁忙的铁路上,运行着一列7054次旅客列车,这列“绿皮车”,由辛店开往泰安,全程184公里,运行5小时49分,至今已跑了30多年,在那时是山区老百姓的主要出行工具,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工程使的山里人出行变得日常,可是这丝毫没有改变绿皮车“咣当当”的慢节奏,只是乘客变了,不是出行必须而是慢生活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在淄河临淄段西岸,坐落着淄博市的重要水源地——大武水源地。它是我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地下水源地,位于临淄区的大武、辛店、南仇三个地下水水源地的闭合富水区域,主要富水区27平方公里,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淄河流域的大气降水。它担负着国家特大型企业齐鲁石化公司及华能集团辛店发电厂、中石化第十建设公司等国家骨干企业和张店、临淄两城区及大武、南王、辛店、金岭、稷下等镇、街道办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近八十万人的生活用水,对淄博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淄河西岸,齐鲁石化公司所属的胜利炼油厂,化肥厂等企业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古老的淄水不仅在两千多年前孕育和滋润了“开放、包容、创新、重商”的齐文化。如今仍然孜孜不倦的浇灌着现代工业文明,硕果累累。淄河以其古老的身躯承载着淄博这座现代石化城的存续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继续南行,进入太河镇境内,路上的货车多了起来,大多是运送沙土的施工车辆,我们知道在建的济青高速中线施工段到了。车行不久,老远就看到一排高大挺拔的混泥土桥桩矗立在淄河摊上,这是未来济青中线高速上重要的工程淄河大桥的施工现场,道路出崇山入河谷,自西向东跨过淄河,远远望去很是壮观。这条高速以及在建的沾沂高速建成后,将彻底改变了鲁中山区的交通状况,拉进了与济南城市群的时间距离,对淄博南部山区来说是新的发展机遇,其美丽宜人的自然环境也为久居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太河镇简单吃过午饭,继续向南行驶,很快来到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太河水库。太河水库于1960年开始动工,1972年9月竣工蓄水,后经过多次出险加固工程,到90年代正式完工,前后历时三十余载。水库占地9366亩,移民8690口人,是淄博市容水量最大的水库。太河水库是在淄川区境内淄河上筑坝拦水而成。为纪念1939年4月发生在“钓鱼台”附近震惊中外的“太河惨案”而命名为太河水库。数十万淄博儿女参与水库建设,建设时间之长、动用人力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在淄博史无前例。可以说太河水库是淄博人民用铁锹挖出来的,用小车推出来的,那种感天动地、激情奋战的精神力量影响了几代人。如今这里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块未被污染的水源,被淄博市政府确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并立法保护。前辈们用自己青春汗水为后人留下了这一弯净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淄河这条承载着历史文化,延续着现代文明的古老而又年轻的生命之水,母亲河流,在经历过污染,乱采乱挖的损害后,如今受到保护和修复,使其恢复了勃勃生机,继续在齐国大地上奔腾欢快的流淌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