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攀雀是一种小型攀禽,它有着高超的攀缘技巧,能细小的枝条上表演“翻单杠”,90度悬空站立等高难度的动作,简直是鸟中的“杂技高手”。 在岭南地区,中华攀雀是冬候鸟,每年秋稻抽穗之时,它们便从遥远的俄罗期极东部及我国东北迁徙来过冬。它们喜欢在芦苇丛、稻田、矮灌木丛等地方活动。大概我与它缘份浅,我曾十多次在东莞及周边城市的大型水稻种植基地寻访,皆未能与之相遇。冬月时份,各地稻谷早已收割完毕,朋友告知,在从化桂峰村成群的中华攀雀在活动,我闻讯前往。 冬日的暖阳下,稻田一片枯黄,田间只留下参差的稻茬。一排排豆角架竖立在田间,成了各种鹀的天堂。中华攀雀字眼上带“攀”字,我以为它们一定在矮灌木和豆角架上活动,一排一排的豆角架地搜寻,找了半天不见影子。最后,还是关大哥特意为我找到它们。出乎意外,这些小家伙居然在田间的稻茬上觅食,只是受到惊吓才躲到豆角架上躲藏或休息。 中华攀雀的样子特别萌,简直就像棕背伯劳的弟弟,背棕色,戴着黑脸罩,只是体型比伯劳小,跟斑文鸟差不多大小。中华攀雀与棕背伯劳,虽说样子相像,但它们连远亲也算不上,棕背伯劳是伯劳科,中华攀雀是山雀科。带个“雀”字体型小的鸟儿,大多长有粗厚的锥型的嘴巴,如麻雀、远东山雀、朱雀等等。中华攀雀的嘴巴也是锥型的,较远东山雀长,嘴基粗,嘴尖如钉子般尖利,看上去真像一把锋利的锥子。 中华攀雀像大多数山雀一样,主要捕食虫子,也吃植物的叶,花,芽,花粉和汁液。举目望去,干枯的稻茬上似乎没有它喜爱的虫子,甚至连叶、花、汁液这些辅食点心都没有,它们为何钟情于地上的稻茬呢?我的脑袋里留下了一个一个大大的问号。田间鸟友都去了守广东的稀客——燕雀,把一群中华攀雀留我一人独赏。我静静地蹲守在田间,慢慢接近,细细地观察。田间响着中华攀雀啄稻梗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一只中华攀雀落在一丛稻茬上,用尖嘴朝干枯的稻梗啄了两下,一条正在冬眠的虫蛹便露出了头,它用锥子般的嘴巴啄起虫蛹,享用美餐。它判断精准,动作敏捷,令人为之惊叹!我细细观察了几只攀雀,居然都能快速找到藏在稻茬里的虫蛹。在稻茬越冬的虫蛹常有螟蛾、稻弄蝶、稻眼蝶、稻蝗等幼虫,危害水稻的生长。中华攀雀可谓是稻田的守护者,可惜农民伯伯常把这些水稻“免费保镖”当敌人。 后来,几只受惊的中华攀雀躲到了田间豆角架子上,见没危险了,它们又在豆角找吃的了。同样,一只攀雀落在两条像牛角辫子的豆角上,一边荡着秋千,一边吃着,我按下快门。我翻阅了拍下豆角上的攀雀的照片,惊讶地发现,这些都是长着虫子的豆角,照片上还清晰地看到细小的虫洞。这一群攀雀,如果每条豆角胡乱地啄,寻找虫子,农民伯伯该的损失可不少。聪明的中华攀雀,只抓虫子,不伤及无辜,多么精明的生灵! <br> <br> <br>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