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的记忆

王小庄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的大脑里对煤油灯的记忆是那么遥远,远得距离今天已经几十年了,又是那么近,仿佛就是昨天的事儿。</p><p class="ql-block">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村里已经通了电,各家各户都安上了电灯。</p><p class="ql-block">一家一般只安一个电灯,有10瓦的, 有15瓦的。大部分都安在正当屋的方桌上边的檩条上,用两根缠绕在一起的花电线吊在方桌正当中小孩子够不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虽然安上了电灯,但那时候常常停电。一般情况下前半夜是不会有点的 ,到了冬季停电更加频繁。就是偶尔有电,在厨房做饭洗碗仍然需要点煤油灯。所以煤油灯还是农村人夜晚生活照明不可或缺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家用煤油灯是自制的简易煤油灯。就是找一个小玻璃瓶,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用铁皮卷成一个长长的小圆柱形灯芯,把棉线合成和灯芯一样粗细的灯线,从灯芯中穿过,接着把灯芯从瓶盖的小孔中穿过,往小玻璃瓶中倒入煤油,把灯芯放入瓶里蘸上煤油,拿出灯芯倒过来,等瓶盖上边的灯芯里的棉线渗透了煤油,再把灯芯反过来装入玻璃瓶,一个家用小煤油灯就做好了。</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家里的煤油灯坏了,或者照明效果不好了,父亲要么是再做一个新灯芯,要么合成一个新灯线,有时就干脆再做一个新的煤油灯。每一次都是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 ,仿佛要把黑夜里对光明的渴望,都凝聚在自己的做煤油灯的每一个动作之中。</p> <p class="ql-block">家里的一盏煤油灯的用处可大了。简直就是一家人夜里的宝贝。使用煤油灯的次序先是母亲洗碗,煤油灯就放在煤火台上的小板凳上。该我写作业的时候煤油灯就放在正当屋的方桌上。好在那时候作业不多,一会儿就能完成。接着就是母亲继续使用。纺线的时候,煤油灯就放在纺车靠近左手抽线的地上。纳鞋底或者缝补衣裳的时候煤油灯又到了针线筐的旁边。</p> <p class="ql-block">家里的煤油灯的亮度是可控的。吃晚饭或者做一般家务的时候,就把煤油灯灯芯里的棉线向下拽拽,灯头就像黄豆粒一样小。我写作业或者母亲做针线活的时候就用针把灯芯里的棉线向上挑挑,灯头就会像花生米一样大,也亮多了。什么时候用多大的灯头需要审时度势,绝不会浪费煤油的。</p><p class="ql-block">母亲不做针线或其它家务活的时候,我经常就着煤油灯的灯光,看一些小说之类的闲书。因被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所吸引,常常看到三更半夜。灯芯里的棉线的上头烧焦了,灯光不那么亮了,就用针尖拔一拨,再把线向上挑一挑,继续读下去。为此没少受到母亲的批评。母亲批评我的最多一句话是“三更半夜点灯熬油的,看那闲书有啥用?赶紧睡吧!……”我也只好极不情愿的收书,灭灯 ,睡觉…</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大队干部办公室里用的煤油灯是从商店里卖的。下半部分像一个粗葫芦似的透明玻璃瓶,玻璃瓶上面是个形如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上调下的旋钮,用以控制灯的亮度。灯头上边是一个像细长葫芦似的玻璃罩。我们把这种煤油灯称作高盏灯。因为它的灯芯里装的是近一公分宽的专用布条,灯头大,有玻璃罩增强亮度,还能防风。那时候觉得这种煤油灯真是太亮了,羡慕不已,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家里如果有这样一盏煤油灯,我一定要在它的灯光下好好读书学习……</p><p class="ql-block">从1969年开始,在我家院子西屋借住的张贵贤夫妇是劳动部“五七干校”学员,到1974年返回北京时特意给我家留了一个高盏灯。全家人都对这盏灯特别珍惜,每隔几天,就要把它擦得干干净净,一是为了让它把屋里照的更亮,二是为了不辜负张贵贤夫妇对我们的一片情义。</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煤油灯叫马灯。顾名思义,是挂在马或马车上使用的灯,推而广之就是户外使用的灯。上端有两个铁盖,分层有空隙,可以排除出废气,流进新鲜空气。中间是一块玻璃罩。还有一根铁条做成的手柄,便于手提和悬挂。比高盏灯更亮,防风效果更好。</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大队和生产队开群众大会的时候经常用马灯照明。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之一就是诉苦大会 ,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一个个走向主席台,句句血,声声泪地控诉旧社会恶霸地主和土匪以及杂牌队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一桩桩一件件,简直是罄竹难书。诉苦的人说到痛苦之处时泣不成声,很难再说下去。这时候就会有人站起来高呼口号:打倒恶霸地主某某某 ,打到土匪某某某,……。下边的群众也会积极响应,振臂高呼……</p><p class="ql-block">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节目的时候把几盏马灯挂在舞台上不同的地方照明。</p><p class="ql-block">为了能够在霜降前种完小麦,社员们晚上经常加班翻地,每次都会有几个小孩提着马灯站在社员们的对面,为他(她)们照明。</p> <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煤油灯早已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功能各异的电灯。但煤油灯曾经照亮过我们的夜晚,给我们带来过温暖和希望。尽管和我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但它将永远记在我的心里,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点微弱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