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第六批传统村落名录正式公布,渑池县陈村乡上南庄村和南村乡西山底村名列其中。 这次渑池县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两个古村落,有3700年的商代周柏和集中连片的清代建筑群,在传统村落选址和布局方面保持传统地方特色。 怀着极大的兴趣,我们一行人赶往渑池县陈村乡上南庄村,实地探看该村的清代建筑群。 鸟瞰上南庄村全貌图(古俊锋摄) 上南庄村位于渑池县城西六公里处,属陈村乡辖区,距离陈村乡政府3公里,东与苜蓿村相邻,西与西段村村相邻,南与池底村相邻,北与滹沱村相邻。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 上南庄村支书张小文(左) <p class="ql-block">有着30年党龄的基层村干部张小文,提起脚下这片热土,满满的都是温馨与自豪:</p><p class="ql-block">上南庄村张氏宗族占全村总人口95%,分东、西、南片居住,全村共544户,1688口人。党员42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p><p class="ql-block">上南庄村以种植中药材、农作物、养殖业为主,村民年人均收入8000元,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p><p class="ql-block">上南庄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对生产和生活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都很高,村边有河流,方便生产生活需要,也做到防火的保障。</p><p class="ql-block">同时,村内北高南低,雨水容易流走,不易形成水患,村内植被丰富茂盛,生产生活方便有保障,自给自足丰衣足食。</p><p class="ql-block">上南庄村建村伊始,是对自然环境顺势而为的利用,达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张氏祖先选址建村自然朴素的智慧。</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代建筑群</b></h1> 清代建筑群落(古俊锋摄) 上南庄村支书张小文(左)带领我们走进村子 上南庄村建筑都为坐北向南,全为蓝色小瓦房,为土木结构,建筑材料为土坯,木材,老青瓦,门窗都为木质材料,空间设计合理,有院落。 这座老房的后山墙下端布满大小不一的圆孔,村里人至今说不清来由 山墙都是砖块内包料姜石 旧时村民的粮食囤 清代建筑群落(古俊锋摄) 石柱礅 <p class="ql-block">院门门楣上的户对。过去老房子门楣刻意做出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此短柱需要两两一对使用,故名“户对”。</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槐树</b></h1> 上南庄村目前有4棵古槐树,树龄都在500年以上。还有一棵数百年的皂角树 鸟瞰古槐树(古俊锋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见证时代发展的民居</h1> 上南庄村地处丘陵地区,村庄北高南低,村民主要分布在东、西、南片居住。一个自然村形成一个行政村,村内张氏族人一脉相承,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约3000余亩,林地面积约800余亩。全村共544户,1688口人。 上南庄村中央有一条乡村公路(池滹路),宽4米,贯穿村中央,村民分布居住在道路两旁,村里现有老建筑20余座,张氏祠堂一座,其余都是瓦房,这些老建筑建于明清时代,多年失修,无人居住。 20世纪60年代的门楼。门楣上方户对两侧的“忠”字清晰可辨 20世纪70年代的门楼 20世纪80年代的门楼 <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的门楼</p> 20世纪90年代的门楼 <p class="ql-block">路边墙脚晒太阳的几位老人</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1世纪上南庄村新居</b></h1> 上南庄村新居鸟瞰图(古俊锋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南庄小学</b></h1> 上南庄小学师生仍在坚守,目前仅有12个学生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div><br></div><div>截至目前,渑池县共有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0个省级传统村落。</div> 上南庄之行,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p class="ql-block"><b><i>文图/陈 旭 古俊锋 (航拍)</i></b></p>